腊月的上海,弄堂深处弥漫着一种湿冷的、混合着年糕甜香、酱油卤味和煤球炉烟火气的独特味道。方清墨娘家所在的这条老弄堂,青砖斑驳,晾衣杆像蛛网般横跨狭窄的天空,挂满了腊肉、咸鱼和滴水的衣物。小年的傍晚,家家户户窗户透出暖黄的灯光,传出剁馅的“笃笃”声、油锅的“滋啦”声和隐约的谈笑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烟火气的年节序曲。
方家小小的灶披间(厨房)里,更是热闹非凡。灶台上两口大铁锅热气腾腾,一口煮着饺子,一口炖着浓油赤酱的红烧肉。方清墨的母亲,孩子们的外婆,一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江南老太太,正系着蓝布围裙,手法娴熟地往薄薄的饺子皮里填馅、捏褶。她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沪剧小曲。
李玄策难得地挽起袖子,在一旁笨拙地学着擀皮,面皮在他手下总是不太听话。方清墨则负责照看炉火和炖肉,偶尔帮母亲递个东西。李天枢和李念墨这对姐弟,则被外婆指派了“重要任务”——陪着小表妹囡囡在堂屋里玩新买的AR投影年画。
堂屋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崭新的彩色年画。画上是传统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但用了最新的AR技术。只要用特定的儿童平板扫描,灶王爷的眼睛就会眨动,胡子会翘起,还能用滑稽的电子音说几句吉祥话。囡囡拿着平板,咯咯笑着对着年画扫来扫去。
“外婆!外婆!灶王爷眼睛会动啦!”囡囡举着平板跑进灶披间献宝。
“哎哟,阿拉囡囡真厉害!”外婆笑眯了眼,从围裙口袋里摸出一个小玩意儿,“来,外婆奖励囡囡个‘仙丹’玩!”
那是一个比指甲盖还小、包裹在食用糯米纸里的银色小方块,看起来像颗迷你糖果。外婆狡黠地眨眨眼:“这是‘神农尝百草’游戏芯片,含在嘴里不化,能尝出好多种草药味呢!囡囡要不要试试?”
“要!要!”囡囡兴奋地伸手。
“等等,”李念墨笑着拦住,“囡囡太小了,让天枢哥哥先帮你尝尝看好不好玩?”
李天枢看着外婆手里那“仙丹”,少年清亮的眼眸里闪过一丝好奇,没多想就接了过来,剥开糯米纸,把那个银色小方块放进了嘴里。
芯片入口微凉,带着一丝淡淡的金属和薄荷混合气味。他刚用舌头卷了一下,想感受所谓的“草药味”,一股尖锐、剧烈的疼痛毫无预兆地从左侧后槽牙处猛地炸开!
“嘶——!”李天枢倒抽一口冷气,瞬间捂住了腮帮子,痛得弯下了腰!那疼痛并非来自牙齿本身,而是仿佛有无数根冰冷的钢针顺着牙神经直刺大脑深处!更诡异的是,伴随着剧痛,他的味蕾仿佛被强行灌入了大量苦涩、辛辣、甚至带着腥臭的混合液体,喉咙里泛起强烈的灼烧感和恶心感!
“天枢!怎么了?”方清墨第一个发现儿子的异常,脸色骤变,立刻放下锅铲冲了过来。
“哎呦!我的乖孙!这是咋了?”外婆也慌了神,手里的饺子皮都掉了。
李玄策眉头紧锁,一个箭步上前扶住儿子:“天枢?哪里痛?”
李天枢痛得说不出话,额头上瞬间渗出冷汗,小脸煞白,只能指着自己的左脸,嘴里发出痛苦的呜咽。那钻心的牙痛和味觉的恐怖幻象来得快如闪电,让他几乎无法思考。
李念墨的反应最快。她一眼就认出了弟弟的症状绝非普通的牙疼或食物中毒。联想到外婆说的“神农尝百草”游戏芯片,一个念头电光火石般闪过——这芯片有问题!它可能直接连接或刺激了口腔内的神经末梢,模拟出了可怕的“中毒”体验!
“妈!芯片!是那个芯片在模拟中毒!”李念墨急声道,同时飞快地从自己随身携带的针包里抽出一根细长的银针。作为顶尖的生物材料研究员和古中医传承者,她的针灸包从不离身。
“模拟中毒?”方清墨瞬间明白了严重性。这种直接作用于神经的模拟信号,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真实伤害!
李念墨示意父亲扶稳弟弟,让他张开嘴。她屏息凝神,眼神锐利如电,借着灶披间昏黄的灯光,手中银针快如闪电般精准刺入李天枢脸颊外侧的一个穴位——下关穴!此穴有疏风清热、通络止痛之效。
银针入穴的瞬间,李天枢感觉那刺骨的牙痛似乎被针尖吸走了一丝,稍微缓和。但这还不够!李念墨的手指并未离开针柄,她凝神静气,仿佛在感受着针尖传递来的、弟弟体内紊乱的神经电信号。她口中念念有词,声音不大却清晰坚定:“《本草纲目》有载,黑豆,解百药毒…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随着她念诵古老的药典经文,那根刺在李天枢下关穴的银针针尾,竟开始闪烁起极其微弱的幽蓝色光芒!那光芒如同细小的电流,沿着银针的金属针身流转,仿佛在引导着什么。
紧接着,更不可思议的景象出现了!只见那针尾的蓝光如同活物般,猛地脱离了针尖,化作一道细如发丝的蓝色流光,“滋溜”一声,如同受惊的萤火虫,瞬间窜向旁边灶台上一个正在保温的老式电饭煲!
蓝光没入电饭煲厚重的塑料外壳,消失不见。
几秒钟后,电饭煲那原本显示着“保温”字样的液晶屏,突然疯狂闪烁起来!字符扭曲跳动,最终定格成一行清晰的中文:
【解毒方案:黑豆30克,甘草10克,清水500毫升,文火煎煮15分钟,滤渣温服。】
正是李念墨刚才念诵的《本草纲目》解药方!这银针导出的、蕴含着古药典智慧的数据流,竟直接侵入了厨房电器,生成了具体的解毒指令!
“快!照做!”李玄策沉声道。
外婆如梦初醒,慌忙在厨房的储物罐里翻找黑豆和甘草。方清墨立刻接水,点燃旁边的小煤炉。小煤炉的蓝色火苗跳跃着,舔舐着锅底,也映照着李天枢因痛苦而紧皱的眉头和姐姐李念墨专注施针的侧脸。
趁着煎药的间隙,惊魂未定的囡囡又好奇地举起了平板,对着灶披间墙上贴着的另一张老版纸质灶王爷年画扫了扫。年画上的灶王爷画像色彩有些褪色,但眼神依旧炯炯。当平板的扫描光线掠过灶王爷瞳孔时,屏幕上竟然意外地跳出了一个清晰的二维码!
囡囡下意识地点击识别。
“滴”的一声,平板上弹出一个简洁的界面,标题是:【老灶智能温控程序V1.0】。下面竟然是可以调节炉灶火力大小、定时关火的滑动条!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基于传统灶火文化优化的AI节能助手”。
“外婆!灶王爷教我们烧火啦!”囡囡惊讶地叫起来。
外婆看着平板上那现代感十足的界面,再看看墙上那张古老年画上灶王爷“慈祥”的笑容,一时哭笑不得,喃喃道:“乖乖…这灶君老爷也赶时髦,改行当AI工程师了?”
李念墨一边维持着针法,一边瞥了一眼平板上的程序界面,若有所思。这看似巧合的发现,背后或许是民间智慧与新兴科技无意识结合的萌芽。
这时,李玄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灶台角落的一碗冷水。水里泡着几块早上买回来的冻豆腐,准备晚上做汤。冻豆腐在冷水中慢慢解冻,内部形成了无数蜂窝状的孔洞。奇妙的是,透过清澈的水和豆腐半透明的质地,那些孔洞结构的分布、大小和连接方式,在光线的折射下,竟在碗底投射出一个极其复杂的、由无数光点和连线构成的网络图!
那网络图的拓扑结构,李玄策再熟悉不过——分明是上海城区最新的6G微型基站分布规划图!冻豆腐天然形成的多孔结构,竟无意间成了城市通信网络的地形缩影。
黑豆甘草汤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方清墨小心地滤出药汤,吹温了喂给李天枢喝下。药汤入腹,一股温和的暖流散开,配合着姐姐精准的针灸,那模拟中毒的恐怖味觉和剧烈的牙痛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去。李天枢煞白的小脸终于恢复了一丝血色,靠在椅子上长长舒了口气,额头的冷汗也消了。
一场由“仙丹”芯片引发的风波总算平息。外婆心疼地搂着外孙,嘴里不住地念叨着“罪过罪过”,又对着那包惹祸的芯片直瞪眼。
李念墨拔出银针,仔细消毒收好。她走到泡着冻豆腐的碗边,看着碗底那由孔洞光影构成的6G网络图,又想起刚才银针引导数据、电饭煲生成药方的神奇一幕,再联想到囡囡扫出的灶王爷AI控火程序,心中对万物互联、古法新用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了饭桌中央那个盛着外婆自酿陈年黄酒的粗陶坛子上。深琥珀色的酒液在坛中轻晃。她拿起一根干净的筷子,伸进酒坛轻轻搅动了一下,然后提起。只见筷子末端,沾起了一些深褐色、极其细密的沉淀物颗粒。在灶披间明亮的灯光下,李念墨凑近仔细观察。
那些沉淀物颗粒并非均匀分布。在酒液的浸润和刚才搅拌的作用下,它们以一种极其精妙的方式粘附、聚集在筷子末端,形成了层层叠叠、相互连接的三维立体结构!那结构并非简单的团块,其微观形态,竟与她实验室里正在研发的、模拟生物神经网络进行计算的类脑芯片雏形有着惊人的神似!
自然的沉淀,时间的酝酿,竟在无意中勾勒出了人类科技最前沿的仿生蓝图。
外婆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塞到李天枢手里:“乖孙,吓坏了吧?快,吃个压惊饺子!外婆包了白菜猪肉馅的,保证没藏‘仙丹’了!”
李天枢接过碗,看着碗里白白胖胖的饺子,又看看外婆关切的眼神,终于露出了笑容,小心地咬了一口。浓郁的肉香和白菜的清甜在口中化开,温暖而踏实,彻底驱散了刚才那场虚拟中毒的阴霾。
灶火噼啪,肉香四溢,饺子的蒸汽氤氲了小小的灶披间。墙上的灶王爷年画在AR平板的微光下“笑”得慈祥,冻豆腐在冷水里静静展示着城市脉络,黄酒坛底沉淀着未来的芯片之梦。在这个弄堂深处的小年夜里,科技的浪花拍打着传统的堤岸,溅起的,是平凡生活的烟火,也是通往未来的点点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