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1113章 月背回响(2019年5月5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13章 月背回响(2019年5月5日)

暮春五月的夜风,拂过京城老槐树新发的嫩叶,带起一阵沙沙的轻响,将白日里最后一点燥热带走。方清墨端着一杯热茶走进客厅,氤氲的热气在灯下袅袅散开,带着龙井特有的清冽栗香。她将另一杯轻轻放在丈夫李玄策面前的茶几上,杯底与玻璃相触,发出一声极轻微的“叮”。

李玄策的目光从膝头摊开的线装《淮南子》上抬起,眼底映着台灯温暖的光晕。他伸手握住茶杯,温热的瓷壁熨帖着手心,那点暖意似乎顺着血脉悄然蔓延开去。他抬眼看向妻子,嘴角自然弯起一个柔和的弧度:“清墨,时间差不多了。”

方清墨会意地点点头,拿起遥控器。电视屏幕亮起,无声的画面流淌出来——是数月前那个震动世界的时刻,嫦娥四号探测器,人类历史的孤勇者,第一次在月球背面那片亘古荒凉、从未被阳光直射的“冯·卡门”陨石坑内,投下了属于地球文明的印记。

厨房里传来细碎的声响,接着是轻快的脚步声。李念墨端着切好的水果盘走出来,脸上带着实验室里熬了通宵后特有的、混合着疲惫与亢奋的微光。“爸,妈,爷爷呢?”她声音清亮,将果盘放在父母中间。

“在书房整理他那些宝贝资料呢,说是马上来。”方清墨笑着,目光却紧紧锁在电视屏幕上。此刻,画面正切回历史性的那一刻:控制大厅里,无数双眼睛紧盯着主屏幕,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坚硬的晶体,只有仪器低沉的运行嗡鸣是唯一的背景音。

李玄策的目光也变得深邃专注。屏幕上,代表着嫦娥四号着陆器的微小光点,在模拟的月面地形图上,以一种近乎静止的优雅姿态,极其缓慢、却又无比坚定地向下沉降。数据流在屏幕一侧瀑布般倾泻而下,冰冷的数字和图表跳动着,传递着另一个世界的脉搏。突然间,所有的跳动都停了一瞬,随即——

“着陆成功!”

一个清晰、努力压抑着激动却依旧带着一丝颤抖的声音,通过扬声器在寂静的大厅里炸响!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凝固的空气轰然破碎!那张巨大的主屏幕上,代表成功的绿色信号灯如星辰般亮起,紧接着是潮水般席卷整个大厅的掌声、欢呼、用力拍打桌面的声音!一张张年轻或不再年轻的脸上,眼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有人猛地摘下耳机高高举起,有人激动地与身边人紧紧拥抱,有人背过身去偷偷抹掉眼角的水光,肩膀微微耸动。那些平日里一丝不苟、冷静自持的工程师、科学家们,此刻像孩子般雀跃、呐喊,任由压抑了太久太久的紧张与狂喜冲破理智的堤防,在成功的巨大冲击下肆意奔流。

“每次看,心口都像被撞了一下。”方清墨轻声说,下意识地抚了抚胸口。她想起自己团队研发的那种特殊复合材料,在极端温差和强辐射的月背环境中,如同沉默的甲胄,守护着娇贵的仪器。屏幕里那稳稳落下的探测器,承载着太多人的心血与仰望。

“妈,您设计的那些‘月面铠甲’,可是立了大功!”李念墨挨着母亲坐下,带着一丝骄傲挽住她的胳膊,“尤其是那个地月通信中继保障,那会儿真是捏了一把汗,信号要是断了,我们可就成了月背上的‘瞎子’了。”她语气轻松,眼底却掠过一丝回忆的凝重,那场无形的战役,分秒必争的压力至今想起指尖仍会微微发麻。

“来了来了!”李长庚洪亮的声音带着笑意从书房门口传来,他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步履轻快,精神矍铄。“错过精彩部分没?”他几步走到沙发边,在李玄策另一侧坐下,目光炯炯地投向电视。

屏幕上正播放着玉兔二号月球车缓缓驶离着陆器,在月背灰白的沙砾上留下第一道人类印记的画面。车轮碾过,扬起极其细微、缓慢飘落的月尘。那画面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孤寂与壮美。

“没有,正赶上玉兔下地。”李玄策将身子往父亲那边侧了侧,方便他看得更清楚。李长庚看着屏幕上月球车那小小的、顽强移动的身影,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欣慰,有感慨,更多的是一种穿透时空的深邃:“不容易啊……这一步,我们走了几千年。从屈原的《天问》,万户的飞天椅,到今天……”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凿在历史的石碑上,“这是人类的一小步,没错。但对咱们华夏子孙来说,这是叩响星海殿堂大门的关键一步!问鼎星海,我们来了!”

他的话语在客厅里回荡,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李玄策默默点头,父亲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关于文明、关于传承、关于无尽探索的宏大图景。一种超越个体、超越国界的使命感,如同月背初见的地球之光,温暖而坚定地充盈了他的胸膛。

方清墨的目光则落在屏幕上显示的月面温度数据上,眉头微蹙,那是科学家的本能:“背阳面这个温度……我们的材料耐受极限设计还是留了足够余量的。”她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着,仿佛在计算着什么复杂的公式。

李念墨则更关注那月球车传回的第一张高清月背全景图,她指着屏幕上几处复杂的地形:“这些地方的数据,对我们后续的智能路径规划和自主避障算法优化太宝贵了!”她的眼神锐利,如同在实验室里审视最精密的电路板。

就在这全家沉浸在不同思绪中时,一个柔软的小身体悄无声息地滑进了李玄策的怀里。是李天枢。十岁多的孩子,个头已经不小了,却还保留着依恋父亲怀抱的习惯。他穿着柔软的棉质睡衣,头发带着刚洗过的微湿和蓬松,小脑袋自然地枕在李玄策的臂弯里,像一只寻找温暖巢穴的雏鸟。

他安静极了,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视屏幕。屏幕的光映在他纯净的瞳孔里,仿佛倒映着那片遥远而神秘的月海。

直播画面切换,展现出玉兔二号传回的一张令人屏息的照片:在月球背面那荒凉、布满环形山和撞击坑的奇异灰色大地上方,深天鹅绒般的宇宙背景中,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地球——静静悬浮着。那是人类的家园,在无垠的黑暗和死寂的月壤衬托下,显得如此美丽、脆弱,又充满生机。蓝色的海洋、白色的云涡、褐色的陆地轮廓,清晰可见,像一枚镶嵌在宇宙黑丝绒上的珍贵宝石。

“看,地球!”李念墨轻声惊呼,带着一种朝圣般的语气。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得像只小猫的李天枢,忽然抬起了他小小的手指,指向屏幕中央那蔚蓝色的星球,声音带着孩童特有的软糯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奇异空灵:“爸爸,它在呼吸。”

呼吸?

李玄策心头蓦地一震,低头看向怀中的儿子。李天枢的小脸上没有任何玩笑的表情,只有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他的眼睛亮得惊人,仿佛真的看到了某种无形的生命律动,穿透了冰冷的屏幕和无垠的虚空,直接感知到了那颗蓝色星球庞大而深沉的脉动。

“天枢,你说什么?”李长庚也听到了,转过头,镜片后的目光变得极其锐利,带着科学家的探究和一丝难以言喻的震动。

“爷爷,”李天枢的目光依旧没有离开屏幕上的地球影像,小脑袋在李玄策怀里蹭了蹭,寻找一个更舒服的位置,声音带着梦呓般的朦胧,“蓝色的地方,一起,一伏……像……像我们睡觉时盖的被子……”他似乎找不到更贴切的词语来描述那宏大而细微的感知,声音渐渐低下去,眼皮也仿佛沉重起来,长长的睫毛像小扇子般垂下。

李玄策和父亲交换了一个眼神,那眼神里包含了太多东西:惊异、了然、凝重,还有一丝面对未知的敬畏。李天枢这份与生俱来的、对能量和生命波动异常敏锐的感知,早已超越了常理。他口中的“呼吸”,是孩童天真的比喻,还是触及了某种星球级生命脉动的真实?李玄策的手臂下意识地紧了紧,将儿子更安稳地护在怀中。孩子温热的体温透过薄薄的睡衣传来,像一个小小的暖炉。

客厅里安静下来,只剩下电视里播放的探测器工作状态报告声,冷静而专业地陈述着各项参数。玉兔二号开始了它在月背的漫步,车轮碾过亿万年的尘埃,留下清晰的辙印。

李长庚靠在沙发背上,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那气息里仿佛沉淀了千年的仰望和此刻尘埃落定的满足。他望着屏幕上那坚定移动的小小月球车,又看看儿子怀中已发出均匀轻鼾、对宇宙奥秘懵懂又似乎有所感知的孙儿,眼神悠远,仿佛穿透了屋顶,投向那片繁星织就的无垠夜幕,投向人类刚刚用勇气和智慧点亮了一角光明的深空。

“星海无涯……”老人近乎叹息地低语,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此心……亦当如是。”

李玄策没有接话,只是更紧地拥着怀中的儿子,目光也投向窗外沉沉的夜空。那轮真实的明月悬在天际,清辉洒落,无言地见证着这个家庭客厅里发生的一切——科技的荣光,亲情的温暖,还有那懵懂孩童口中,关于一颗星球“呼吸”的神秘低语。这低语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他胸中激荡开一圈圈涟漪,将他的思绪引向更浩渺的所在。人类的征途,文明的星火,以及父亲那未尽的话语,如同月背传来的信号,微弱却清晰,在他心中勾勒出一个远比眼前屏幕更为辽阔、更为深邃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