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982章 薪火相传 (2016年6月28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82章 薪火相传 (2016年6月28日)

夏夜的京城,褪去了白日的喧嚣与燥热。一轮皎洁的明月悬在墨蓝色的天幕上,繁星点点,如同撒落人间的碎钻。李玄策那方位于胡同深处的四合院,此刻浸润在一片静谧而温润的夜色里。院中那棵不知历经多少岁月的老槐树,枝繁叶茂,在月光下投下斑驳婆娑的暗影。晚风习习,带着庭院里茉莉与夜来香的清幽,拂过肌肤,留下丝丝凉意。

老槐树下,一张古朴的石桌旁,李家三代五人难得地齐聚一堂,无人打扰。石桌上,一套素雅的紫砂茶具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李玄策正专注地行茶,动作舒缓而流畅,热水注入壶中,蒸腾起袅袅白汽,伴随着茶叶舒展开来的细微声响和沁人心脾的茶香。方清墨坐在他身侧,眼神温柔地看着丈夫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李长庚坐在对面,手边放着一卷翻开的线装书,花白的须发在月色下更显飘逸。李念墨则斜倚在藤编圈椅里,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平板电脑的边缘轻轻敲击,似乎在回味着白天的数据流。年纪最小的李天枢,安静地坐在爷爷身边,怀里紧紧抱着他那本厚厚的素描本,清澈的大眼睛映着天上的星河,又时不时好奇地扫视着围坐的至亲们。

茶香氤氲,弥漫在静谧的庭院中。几盏暖黄色的地灯在角落亮着,柔和的光晕驱散了角落的黑暗,却丝毫不夺星月的光辉。远处隐约传来几声夏虫的低鸣,更衬得此处的安宁与深邃。

“转眼,半年了。”李玄策将一盏澄澈碧绿的茶汤恭敬地奉到父亲李长庚面前,打破了这份宁静,声音低沉而平和,带着一种历经惊涛后的沉淀感。

李长庚接过茶盏,轻轻嗅了嗅茶香,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他抿了一口,缓缓放下茶盏,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是啊,半年。我这把老骨头回来,能亲眼看到‘文脉感召’的种子破土而出,生根发芽,实在是大慰平生。”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三位国际顶尖的学者,一位深耕理论物理,一位专攻纳米材料,还有一位是人工智能伦理大家,都已决定举家归来。他们看重的,不仅是前沿的实验室和优渥的条件,更是这片土地上重燃的、对基础科学的尊重与渴望。我们的基础科学平台,有了这几位‘定海神针’,算是真正立住了根基。”

方清墨接过丈夫递来的茶,指尖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暖意。她唇角含笑,温婉中带着科学家的笃定:“我这边,江南的基层医疗试点反响很好,陈娟医生她们用上了智能工具,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更精准的诊断和指导,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新材料方面,”她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航天那边反馈,我们提供的特种涂层在极端环境下表现优异;芯片产业链的几个关键环节,我们的新型基材也通过了严苛测试,性能稳定。还有‘未来种子’计划,选拔出的第一批苗子,已经送到重点实验室开始培养了。看着孩子们眼里求知若渴的光,就看到了希望。”

“说到芯片和网络,”李念墨放下平板,坐直了身体,年轻的脸上带着经历风雨后的沉稳,“爸,‘伏羲’平台在这次金融风波和日常网络防御中的表现,算是经受了实战检验。‘神农链’在食品安全溯源上的应用推广也很顺利,王婶那样的普通百姓能安心,就是我们技术的最大价值。”她想起那些不眠不休与数据、与看不见的对手搏斗的日子,眼神锐利又坚定,“前沿的量子计算模拟框架也有了新突破,虽然离实用还有距离,但方向是对的。”

众人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最小的李天枢身上。感受到注视,少年有些腼腆地低下头,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素描本的封面。方清墨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柔声道:“天枢,给爷爷、爸爸、妈妈、姐姐看看你的宝贝?”

李天枢抬起头,脸颊微红,但还是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素描本。他没有说话,只是将本子摊开在石桌上。月光和灯光交织,清晰地照亮了纸页。那上面,不再是寻常孩童的涂鸦,而是令人屏息的画面:

一页是缠绕着金色古树的狰狞藤蔓和巨大的“章鱼”符号,线条充满了压抑与不安(金融战预警)。

一页是壮丽升空的火箭,尾部喷薄着烈焰,周围却缠绕着几缕几乎看不见的“灰丝”(航天危机感知)。

一页是广袤的西疆戈壁,巨大的银色光伏阵列在阳光下闪耀,大地深处涌动着温暖的金色光点(地脉能量感知)。

还有一页是深邃的宇宙星图,繁星如织,中间却有几道奇特的、如同漩涡般的能量流轨迹(星图感悟)。

每一幅画都带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和一种超越年龄的洞察力,记录着他独特的视角下这半年的“能量”变化与危机预警。

李玄策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些画作上,深邃的眼眸中翻涌着复杂的情感——有对儿子天赋的惊叹,有对预警成真的后怕,更有对这份守护力量的珍视。他伸出手,越过桌面,轻轻揉了揉儿子的头发,动作充满了无声的赞许与慈爱。

“这半年,”李玄策收回手,端起自己的茶杯,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芯片锁喉,金融暗箭,江河之险,赛博烽烟……桩桩件件,关乎国本,系于民生。”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家人坚毅的面庞,“幸有诸位同心戮力,以智破局,以勇担当,更幸得祖宗留下的智慧宝库,为我们指引迷津。《孙子》谋攻,《管子》治世,《盐铁》论政,《周易》通变……古人智慧,历久弥新,我们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这古老的智慧,融入了国策的经纬,护佑这一方山河无恙。”

他为父亲续上热茶,目光投向深邃的夜空,语气中充满了感慨:“《孟子》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辈何其有幸,生逢其时,得以此身此智,报效家国,守护这万家灯火。” 他的话语真挚而深沉,在寂静的庭院中回荡,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弦上。

月光如水,流淌在庭院中,也流淌在每个人的脸上。李长庚抚须颔首,眼中是历经沧桑后的欣慰与满足。方清墨望着丈夫的侧影,目光温柔而坚定。李念墨挺直了背脊,年轻的脸上写满了继往开来的决心。

李玄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李天枢身上。少年清澈的眼眸,如同两泓深潭,清晰地倒映着漫天璀璨的星河。在那双眼睛里,李玄策仿佛看到了更辽远的未来。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石桌旁一处稍显空旷的地方。手腕轻轻一抖,一幅巨大的、由特殊柔性材料制成的卷轴无声地垂落展开。

这不是地图,也不是设计图,而是一幅浩瀚的新星图!

背景是深邃无垠的宇宙,点缀着无数旋转的星系、绚烂的星云和遥远恒星冰冷的光芒。然而,在星图的核心区域,却用发光的线条勾勒出几大焦点:

一片密集的电子线路网络,象征着“芯片之争”。

一座拔地而起的核聚变反应堆模型与一片巨大的光伏海洋,代表着“能源之变”。

无数交织的光纤网络和若隐若现的防火墙符号,构成“网络之疆”。

还有代表生物科技的双螺旋、象征航天探索的飞船轮廓……

这些焦点如同基石,支撑着星图的架构。但李玄策的手指向了星图更深远、更广阔的边缘地带。那里,超越了人类现有认知的疆域,描绘着奇异的能量漩涡、未知的星体结构、以及连接不同维度的抽象符号。

“孩子们,”李玄策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辽远与深邃,他看向李念墨和李天枢,也看向自己的父亲与妻子,“芯片之争、能源之变、网络之疆……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夯实、必须守护的基石。它们关乎民族的存续,国家的强盛。”

他的手指坚定地指向星图边缘那些神秘莫测的区域,声音仿佛穿透了时空:

“然而,吾辈目光,当越此星辰大海! 人类文明将如何存续?我们的地球家园该如何永葆安康?宇宙间文明的兴衰是否有其轮回的规律?这些,才是我们未来需要去探问、去求索的终极命题!”

李长庚看着儿子展开的星图,听着他那充满使命感的话语,脸上的笑容如同秋日暖阳,温和而充满力量。他缓缓点头,声音苍劲而充满期许:“薪火相传,其道大光。” 这八个字,既是肯定,更是传承的宣言。

方清墨与李念墨母女相视一笑,那笑容中,没有对未知的恐惧,只有对探索的无限期待和对家人并肩前行的笃定。方清墨轻轻握住了女儿的手。

就在这时,一直仰头看着星图的李天枢,小小的眉头忽然微微蹙起。他伸出一根纤细的手指,指向星图边缘一处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如同发丝般的“裂缝”区域。他的眼神充满了孩童独有的专注与困惑,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的疑惑:

“爸爸……那里……那里好像……有‘声音’?”

夜风,恰在此时掠过庭院,老槐树的枝叶发出轻柔的“沙沙”声。这自然的声响,与李天枢指出的宇宙“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远古洪荒的低语与未来文明的呼唤,在这一刻,在这方承载着家国情怀与星辰梦想的四合院里,奇妙地交融、共鸣。月光无声地洒落,照亮了石桌上袅袅的茶烟,也照亮了李家三代人望向无尽星空的、沉静而坚定的眼眸。薪火相传,其道大光,那光芒,正从这小小的庭院出发,向着深邃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延伸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