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979章 大漠深处的对话 (2016年6月下旬 夏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79章 大漠深处的对话 (2016年6月下旬 夏至)

六月的西疆,白昼被拉得悠长。夏至日,太阳仿佛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绿洲小镇上空多停留了片刻,将最后的热烈倾洒在无垠的戈壁与连绵的昆仑山雪峰上。空气干燥而灼热,吸一口气,鼻腔里满是沙尘、艾草和远处雪山融水带来的清冽混合的气息。李玄策一行人乘坐的越野车,在刚刚拓宽、平整的柏油路上疾驰,卷起一道淡淡的黄尘。

他们的目的地,是“一带一路”西出通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车窗外,景象交替变换:荒凉沉寂的砾石滩,顽强生长的红柳丛,突然跃入眼帘、被整齐田埂分割、绿得惊人的葡萄园和棉田,以及远方山脚下,如同银色海洋般铺展开来的巨大光伏板阵列——那便是此行要视察的重点之一,“昆仑之光”光伏电站。

第一站,是位于小镇中心的“艾德莱斯丝绸数字化保护中心”。这座融合了传统拱券与现代玻璃幕墙的建筑,是李长庚归国后力推的文化科技融合项目之一。甫一进门,一股清凉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蚕丝和天然染料的独特气味。宽敞明亮的展厅里,一幅幅色彩绚丽、图案繁复的艾德莱斯绸缎在柔和的灯光下流光溢彩,讲述着千年的丝路风情。

“李顾问,您看!”年轻的中心主任,一位热情洋溢的维吾尔族姑娘阿依努尔(正是热依娜的妹妹)引着李玄策走向工作区。几位身着现代服装、头戴花帽的设计师正专注地操作着电脑和大型扫描设备。屏幕上,古老的艾德莱斯纹样被精细地数字化、分解、重组。一位汉族姑娘正将一组经典的“巴旦木”纹样巧妙地融入一件现代风衣的设计稿中;旁边一位维吾尔族小伙则在t恤图案上,用抽象化的“热瓦普”琴弦线条勾勒出时尚感。

“这些都是我们和内地高校联合培养的设计师,”阿依努尔的声音带着自豪,“我们用数字技术保存了上百种濒临失传的古老纹样和织造工艺,然后让年轻人把它们‘活’起来,设计成包包、衣服、手机壳……现在网上卖得可火了!连国外的订单都很多呢!”她拿起一个印着创新艾德莱斯纹样的帆布包递给李玄策看,“老祖宗的东西,不能只躺在博物馆里。”

李玄策仔细端详着那充满活力的图案,指尖拂过细腻的布料纹理,仿佛触摸到了古老丝路的脉搏。他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许:“文脉不绝,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 让千年丝路之花,绽放在今日生活的枝头,这是真正的‘各美其美’。”

离开文化中心,车队驶向戈壁深处。视野豁然开朗,一片望不到边际的银色“海洋”在阳光下闪耀,几乎令人目眩。这便是“昆仑之光”光伏电站,由李念墨团队主导设计并援建。成千上万块光伏板整齐地排列,如同接受检阅的士兵,沉默地汲取着大地的光热,将其转化为汩汩电流。电站旁,依托电站稳定电力运行的智能温室大棚连成一片,翠绿的瓜秧藤蔓在玻璃棚内生机勃勃地攀爬。

电站负责人是一位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工程师,他指着大棚介绍:“李顾问,咱们这‘光’不仅能点亮千家万户的灯,更能‘喂饱’土地呢!大棚里用的是LEd补光灯和滴灌系统,全是电站供的电。以前这季节,戈壁滩上只能种点耐旱的,现在有了它,反季节蔬菜瓜果都能种,品质还好!”

正说着,一位头戴白帽、留着山羊胡的维族老人——阿卜杜拉大爷,提着一小筐刚摘下的、晶莹剔透的无核白葡萄,健步如飞地迎了上来。他显然是这里的常客,负责人笑着介绍:“阿卜杜拉大叔可是我们电站和大棚的‘活广告’!”

阿卜杜拉大爷一把拉住李玄策的手,布满岁月沟壑的脸上绽开如孩童般纯真的笑容,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急切地说:“李顾问!李顾问!好!这个‘太阳板子’,好得很嘛!”他指着远处闪光的光伏阵列,又把手里的葡萄塞给李玄策,“你看这葡萄,甜得很!比往年更甜!光照足,水也足!”他另一只手比划着,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以前嘛,娃娃晚上写作业,点蜡烛,眼睛疼得很。现在好了!灯亮堂堂的!娃娃看书,字都清清楚楚!这个‘太阳板子’,给我们送来了光明,送来了甜蜜,送来了娃娃们的未来嘛!亚克西!真真亚克西!”

老人质朴而热烈的话语,像一股暖流涌入李玄策心田。他剥开一颗葡萄放入口中,清甜的汁水瞬间在舌尖弥漫开来,带着阳光的味道。他看着老人真诚的笑脸,看着大棚里忙碌的身影,看着远处银色阵列与湛蓝天空构成的壮丽图景,一种沉甸甸的满足感油然而生。这“光”,点亮的不只是电灯,更是人心深处的希望。

夕阳熔金,将戈壁染成一片温暖的橙红。在小镇边缘一片开阔的平地上,熊熊的篝火点燃了。这是夏至日的传统聚会。李玄策一行人与当地的长老、青年代表、像阿卜杜拉大爷这样的乡亲们围坐在一起。烤肉的香气弥漫开来,冬不拉悠扬的琴声在晚风中飘荡,孩子们追逐嬉闹的笑声清脆悦耳。

篝火跳跃的光影映在一位须发皆白、眼神睿智的长老脸上。他捧着一碗马奶酒,声音苍劲而舒缓,向客人们讲述着古老的丝路传说:“……那时候啊,风沙比现在大,路比现在难走。一队骆驼客在‘黑风口’迷了路,水喝光了,眼看要渴死。是一个路过的柯尔克孜族牧人,把自己仅有的半皮囊水分给了他们,又带着他们走了三天三夜,才找到绿洲。骆驼客里有汉人、有回鹘人、有粟特人……大家语言不通,但都记住了那水的甘甜和牧人的眼神。这古道啊,就是用这样的故事,一块石头一块石头铺成的……”

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围坐的人们专注而感动的脸庞。李玄策静静聆听着,那跨越千年的互助精神,在火光中显得如此鲜活。他接过一碗马奶酒,站起身,醇厚的酒香在鼻尖萦绕。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张面孔——沧桑的、年轻的、汉族的、维族的、哈萨克族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长老讲的故事,正是丝路之魂。《论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他顿了顿,让这古老的智慧在篝火的噼啪声和晚风的轻吟中沉淀,“丝路千年,百川归海,滋养它的正是这‘和而不同’的精神——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习俗,却能在共同的旅程中互相扶持,各展所长,各美其美。今日,我们重走丝路,点亮戈壁的灯火,引来甘泉灌溉田园,让古老的锦绣焕发新生,”他举起酒碗,目光炯炯,“这一切的灯火、甘泉、锦绣,不应只属于某一个人、某一个民族,它们当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兄弟姐妹,所共有、所共享、所共护之福!”

“说得好!” “亚克西!”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青年代表热依娜——阿依努尔的姐姐,激动地站起来,脸颊被火光映得通红,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李顾问!我…我想好了!我要去学电商!学好网络,把咱们的艾德莱斯、把阿卜杜拉大叔的甜葡萄、把昆仑山下的雪菊、大枣……都卖到全国去!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咱们西疆的好东西!”她的话语充满干劲,引起了周围年轻人的共鸣,大家纷纷附和,讨论着如何包装、如何推广。

李玄策微笑着点头,看向热依娜的目光充满了鼓励。此时,坐在李玄策身边的李天枢,正安静地捧着一小碗酸奶。篝火的光芒在他清澈的眼眸中跳动。他微微闭了闭眼,又睁开,好奇地打量着四周。与半年前初到西疆时感受到的那种潜藏的、如同干燥空气中静电般令人不安的躁动能量不同,此刻,他感受到这片广袤土地上的能量场变得异常平和、温暖。那是一种如同大地深处涌出的温泉般的暖流,又像是无数细小、和谐的金色光点,在夜色中缓缓流淌、汇聚,带着希望、满足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嘴角不自觉地弯起一个浅浅的弧度,轻轻拉了拉父亲的衣角,小声说:“爸爸,这里…暖洋洋的,像春天的草地。”

翌日清晨,临行前,李玄策特意绕道前往半年前曾因“意外”频发而让他忧心的那片区域。如今,那里已完全变了模样。一个现代化的物流枢纽拔地而起,高大的龙门吊车井然有序地装卸着集装箱,印有“中欧班列”标识的货运列车静静停靠在轨道上,等待着驶向远方。身着各色工装的工作人员忙碌而有序,大型货车的引擎声此起彼伏,汇成一曲充满活力的发展交响。

随行人员低声汇报:“李顾问,按照您之前的部署和策略,经过几个月的周密行动,精准清除了少数受外部势力蛊惑、意图制造混乱的破坏分子,并有效切断了其资金和联络渠道。目前监测显示,外部非政府组织的渗透活动已大幅减少,区域安全形势显着好转。”

李玄策站在一处高地上,远眺着这片繁忙的景象。初升的朝阳为巨大的龙门吊和整齐的列车披上了一层金辉。他的目光越过繁忙的枢纽,投向更远处——那片在晨光中依然闪烁着银色光芒的“昆仑之光”光伏阵列,以及更远方昆仑山脉亘古不变的巍峨轮廓。天高地阔,一种宏大的安宁与力量感充盈胸臆。

他收回目光,对身边的随行人员,也像是自言自语,声音平静而笃定:

“民心所向,暗影自消;发展共享,根基乃牢。 这片土地,正用它自己的方式,讲述着新时代的丝路故事。” 言毕,他转身,登车。车队在朝阳的金辉中,向着下一个目的地驶去,身后,是苏醒的大地和它所孕育的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