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942章 校园雏凤声(2015年12月10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42章 校园雏凤声(2015年12月10日)

冬日的北华大学校园,肃穆而宁静。高大的梧桐树早已落尽了叶子,遒劲的枝桠伸向灰蒙蒙的天空,切割出几何形状的寂静。清冷的空气带着北方特有的干冽,阳光努力穿透薄薄的云层,洒下淡金色的光晕,在青石板路和红砖教学楼的外墙上跳跃。虽然寒意已深,但这座百年学府的书香气息与青春活力,却如同地底奔涌的热泉,驱散着季节的萧瑟。今天,大礼堂内外更是洋溢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热烈气氛。

能容纳近两千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过道里也挤满了站立的学子。空气中弥漫着年轻人的蓬勃朝气、淡淡的书本油墨味以及一种期待与兴奋交织的热流。灯光聚焦在舞台中央,将那个身影清晰地勾勒出来。

李念墨站在演讲台后,一身剪裁得体的藏青色羊毛套裙,衬得她身姿挺拔,气质温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干练。乌黑的长发在脑后挽成一个简洁的发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一双清澈明亮、仿佛蕴藏着星光的眼眸。她微微调整了一下麦克风,动作从容优雅。台下,是黑压压一片年轻的面孔,无数双眼睛聚焦在她身上,充满了对这位传奇学姐的好奇、崇拜和对未来的憧憬。那些目光,像冬日里渴望阳光的幼苗,充满了纯粹的热情和求知的光芒。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李念墨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礼堂,清越而沉稳,带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很荣幸,在这样一个冬日,回到我梦想启航的地方,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学、责任与归途的思考。我的演讲题目是——‘格物致知与家国情怀’。”

她微微停顿,目光扫过台下,仿佛在寻找记忆中自己当年坐过的位置。

“在加州理工的图书馆里,我曾彻夜研读最前沿的量子理论;在帕萨迪纳的实验室里,我和同事们为观测到一颗遥远星系的特殊光谱而欢呼雀跃。科学探索本身,是纯粹而令人着迷的。它引领我们逼近宇宙的真理,触摸物质最深层的奥秘。‘格物致知’,穷究事物之理,以求通达明澈,这是我们每一个科研工作者最初的、也是最持久的动力。”

她的声音充满了对科学本身的真诚热爱,台下的学子们听得入神,眼神专注。

“然而,”李念墨话锋一转,声音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力量,“走出实验室,走进更广阔的世界,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科学探索的坐标,从来不仅仅指向浩瀚的星空。它更深刻地指向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指向我们血脉相连的民族,指向我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她引用了《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仅仅是古代士大夫的理想,更是我们现代知识分子应有的格局。”

她顿了顿,声音更加清晰有力:

“顾炎武先生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运之争的今天,这份责任,对我们这些掌握了前沿知识的学子而言,显得尤为具体而迫切。真正的‘格物致知’,不仅在于探索宇宙的奥秘,更在于理解我们脚下的土地为何贫瘠或富饶,理解我们肩上的责任为何光荣而艰巨!理解如何运用我们的所学,让这片土地更加美好,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更加幸福!”

礼堂里一片寂静,只有她清越的声音在回荡。学子们屏息凝神,许多人的眼中闪烁着激动和认同的光芒。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李念墨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的导师,也是我的祖父李长庚教授,在海外漂泊数十载,最深的牵挂始终是故土。我的父母,他们毕生的事业,都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的需要。而我,在异国他乡取得些许成绩后,选择回来,正是因为我深知,我的知识、我的能力、我的热情,只有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才能迸发出最大的价值!这里,有我们施展抱负最广阔的舞台,有我们报效家国最深切的土壤!同学们,”她提高了声调,目光灼灼,带着强烈的感染力,“希望你们在追求知识高峰的同时,永远不要忘记心中那份对家国的赤诚!将你们的智慧,你们的青春,你们的热血,奉献给这片生养我们的土地!因为,你们的未来,就是中国的未来!”

话音落下,短暂的寂静后,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爆发!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瞬间淹没了整个礼堂。学子们激动地站起身,掌声经久不息,许多人眼中含着热泪,用力地鼓掌,仿佛要将心中的理想和热血都拍出来。闪光灯此起彼伏,记录下这充满力量与感召的一刻。李念墨站在台上,沐浴在掌声与目光的海洋中,脸上带着欣慰而坚定的笑容,向台下深深鞠躬。这一刻,她不是高高在上的学者,而是点燃了无数年轻心灵的火种。

演讲结束后,热情的学子们簇拥着想要签名和合影,李念墨耐心而温和地一一满足。好不容易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她才得以脱身,走向通往后台的侧门。后台通道光线有些昏暗,堆放着一些杂物和音响设备,与前台的热烈形成鲜明对比。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灰尘味道。

就在她即将步入更衣室时,一个身影从侧面的阴影里快步走出,拦在了她面前。

“李念墨博士!请留步!”

来人是一位约莫四十出头的华裔男子,穿着考究的深灰色羊绒大衣,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堆满了过分热情的笑容。他伸出手,带着一种刻意拉近距离的亲昵感:“太精彩了!您的演讲真是振聋发聩!我是‘环球学术促进基金会’东亚区的负责人,鄙姓陈,陈威廉。”他递上一张烫金名片,质地精良。

李念墨保持着礼貌的微笑,接过名片,却没有去握那只伸出的手,只是微微颔首:“陈先生,您好。谢谢夸奖。”她的目光快速扫过名片,又落回对方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对方的眼神很亮,笑容也很标准,但镜片后的目光深处,似乎隐藏着一丝不易捕捉的探究和评估。

“李博士真是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在加州理工的成就就令人瞩目,如今归国,更是前途无量啊!”陈威廉的恭维如同排练好的台词,流畅却缺乏温度,“我们基金会非常欣赏像您这样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我们致力于为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提供‘无边界’的学术支持和‘最自由’的研究环境。”他刻意加重了“无边界”和“最自由”的语气,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带着一种分享秘密般的诱惑,“基金会拥有雄厚的资金和遍布欧美的顶级实验室资源。如果您在个人发展上……有更广阔的考量,或者觉得目前的环境……嗯,有些限制,我们非常希望能为您提供更理想的平台和资助。这无关立场,纯粹是为了科学本身,为了您个人的学术巅峰!”

说着,他像是变戏法一样,从大衣内侧口袋里掏出一个包装异常精美的硬质信封和一个只有拇指大小、金属外壳、印着基金会LoGo的精致U盘。他笑容可掬地将两样东西递向李念墨:“这是一份我们基金会顶级学者计划的‘邀请函’,里面详细说明了我们能提供的优厚条件。还有这个小U盘,是我们精心准备的、关于前沿交叉学科最新动态的内部资料,算是一点小小的‘见面礼’和‘纪念品’。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就在那U盘即将碰到李念墨手指的瞬间,她极其自然地、不着痕迹地后退了半步,双手交叉叠放在身前,脸上依旧是那副礼貌而疏离的微笑,如同覆盖着一层温润却坚硬的玉石。

“陈先生,非常感谢您和基金会的‘厚爱’。”她的声音清晰而平静,没有丝毫波澜,“不过,我的研究方向和事业平台在国内已经非常明确,暂时没有考虑其他选择的打算。至于这份邀请函,”她看了一眼那精美的信封,“您的心意我领了,但无功不受禄,还是请您收回吧。”

她的目光最后落在那枚小巧的U盘上,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冰冷,如同出鞘的寒刃:“至于U盘,实在抱歉。我们有非常严格的信息安全规定,不便接受任何非官方的、尤其是私人的存储设备。这一点,还请陈先生务必理解。”

陈威廉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了,那过分热情的表情如同潮水般褪去,镜片后的眼神闪过一丝错愕,随即是浓浓的失望和一种被看穿意图的狼狈。他递出U盘的手尴尬地停在半空,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他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李念墨那疏离而坚定的眼神,像一道无形的墙,将他所有未出口的话语都堵了回去。他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迅速将信封和U盘收回口袋,眼神复杂地看了李念墨一眼:“呃……理解,理解。李博士果然……原则性强。那……打扰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交流。”他匆匆点头,几乎是有些狼狈地转身,快步消失在后台通道另一端的阴影里。

李念墨站在原地,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后台昏暗的光线在她清丽的侧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平静的心跳声,以及刚才那人脚步远去时略显仓促的回响。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对方身上淡淡的古龙水味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阴谋气息。她拿出自己的手机,没有解锁屏幕,只是用指腹轻轻摩挲着冰凉的金属外壳,眼神冷静得如同深潭。

走出礼堂侧门,清冽的寒风扑面而来,带着冬日阳光淡淡的暖意。李念墨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后台那略显压抑的空气彻底置换掉。眼前是熟悉的校园林荫道,高大的梧桐树枝桠交错,将淡金色的阳光切割成细碎的光斑,洒在清扫得干干净净的路面上,也跳跃在她藏青色的肩头。

她拿出手机,解锁屏幕。没有拨打常规电话,而是点开了一个加密通讯应用,快速输入了几行文字:

「爸,是我。刚在母校演讲结束。后台遇一人,自称‘环球学术促进基金会’东亚区陈威廉(名片已留存特征)。言辞热情,暗示提供海外优厚资助和‘更自由平台’,意图赠我邀请函及一小型U盘(印有该会LoGo)。我已明确拒绝,未接触U盘。此人举止刻意,眼神闪烁,目的可疑。已提醒校安保注意其动向。机构名称及人员特征如上,请留意。」

信息发送成功,显示加密送达的标识。

做完这一切,她将手机放回口袋,抬头望向林荫道的尽头。那里,一群刚听完讲座的学生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理想的光芒。冬日的阳光穿透稀疏的梧桐叶,温柔地洒落,在她长长的睫毛上跳跃,在她冷静的侧脸上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

她静静地站了一会儿,感受着这校园特有的宁静与活力,感受着阳光带来的暖意。刚才后台那一幕带来的冰冷与警惕,渐渐被眼前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所驱散。她嘴角微微上扬,勾起一个坚定而温暖的弧度。守护这片学术的净土,守护这些年轻而充满希望的未来,不正是她,以及像她一样的人,选择归来的意义吗?她整理了一下衣襟,迈开步子,步履从容而坚定地融入这冬日的暖阳与青春的洪流之中。林荫道很长,阳光正好,前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