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927章 铁柱的火候(2015年8月3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27章 铁柱的火候(2015年8月3日)

哈市城郊,哈市第一精密刀具厂深处,一座低矮却异常敦实的厂房在午后的烈日下沉默着。巨大的换气扇在屋顶嗡嗡转动,试图驱散八月东北特有的闷热,但收效甚微。一推开那扇厚重的、漆皮剥落的铁门,一股裹挟着金属腥气、机油味和灼人热浪的洪流便扑面而来,瞬间能让人窒息。

这里便是王铁柱的王国——特种钢材淬火车间。

车间里光线被刻意调得有些昏暗,只有核心淬火区域被几盏高悬的强光灯惨白地笼罩着,如同舞台的焦点。巨大的淬火炉膛口洞开着,里面翻滚着金红色、近乎液态的烈焰,发出沉闷的咆哮。空气被高温炙烤得扭曲变形,热浪肉眼可见地升腾、翻滚。沉重的行车吊着通体暗红、刚从炉膛中取出的粗壮钢坯,如同从地狱核心拖拽出的巨兽脊骨,缓缓移向旁边巨大的淬火油槽。钢坯所过之处,空气发出噼啪的爆鸣。

王铁柱就站在这片灼热地狱的中心,离那咆哮的炉口不过几步之遥。他穿着洗得发白、后背和前襟被汗水浸透又烤干、留下一圈圈盐渍的深蓝色工装。花白的短发紧贴着头皮,脸上沟壑纵横,那是岁月和炉火共同雕刻的痕迹。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角、鬓边滚落,砸在脚下的金属格栅上,瞬间“滋啦”一声化作白汽。他眉头拧成一个深刻的“川”字,布满厚厚老茧和烫伤旧痕的双手,此刻却异常稳定地操控着面前精密控制台上一排排旋钮和闪烁着冷光的液晶屏幕。

屏幕上,代表淬火温度、时间、冷却介质配比和流速的曲线图,如同病人的心电图般剧烈波动着。旁边,一摞厚厚的、边角卷起的实验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和潦草的标注,记录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新的一页上,几个鲜红的大字触目惊心:“脆性超标!应力集中!” 这是国家某重大装备急需的核心承力部件材料,工艺瓶颈卡在这里,就像一根刺,深深扎在王铁柱和整个项目组的心上。

“降温!油温再降5度!c型淬火油比例上调2%!”王铁柱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压过了炉火的咆哮和行车的轰鸣。他的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那条代表钢坯内部应力变化的曲线,那曲线如同失控的野马,正朝着危险的红色警戒区猛冲。

操作工紧张地执行指令。通红的钢坯被精准地浸入巨大的油槽。瞬间,“嗤——!!!”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如同滚油泼雪,又像巨兽濒死的嘶吼!浓密刺鼻的白烟混合着油雾猛烈升腾,瞬间弥漫了整个淬火区域,将强光灯的光柱都切割得支离破碎。油槽内,暗金色的淬火油如同沸腾的岩浆,剧烈翻滚、喷溅。

王铁柱的心猛地一沉。这声音,这反应……太剧烈了!预示着内部结构正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冲击。他几乎能想象出钢坯内部那肉眼不可见的晶体结构在狂暴冷却下扭曲、撕裂的场景。失败!又是失败!

烟雾稍散,行车吊钩升起。巨大的钢坯重新暴露在灯光下,表面覆盖着一层不均匀的、仿佛被强酸腐蚀过的诡异灰黑色泽。王铁柱拿起旁边一把沉重的合金小锤,深吸了一口灼热刺鼻的空气,走到钢坯前。他举起锤,没有犹豫,对着一个预制的测试点,用尽全身力气狠狠砸下!

“当——嗡……”

一声沉闷、短促、带着明显破裂杂音的脆响回荡在车间。锤子落点处,一道狰狞的裂纹瞬间炸开,如同黑色的闪电,迅速蔓延开去!

死寂。

只有炉火还在不知疲倦地咆哮。操作工们垂下头,不敢看王铁柱的脸。巨大的挫败感像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刚才的灼热。王铁柱握着锤柄的手,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白,微微颤抖。汗水混着油污,沿着他紧绷的下颌线滑落。

他盯着那道丑陋的裂纹,眼前仿佛不是一块失败的钢材,而是那项被卡住脖子、无法推进的国家重器。他猛地转身,踉跄着走到控制台旁布满油污的休息凳上,重重坐下。从工装口袋里摸索半天,掏出一个磨得发亮的旧铝制饭盒。打开盖子,里面没有饭菜,只有半盒劣质的茶叶末。他抓起一把,也不管多少,直接塞进搪瓷缸里,走到墙角还在咕嘟冒泡的开水桶旁,接了满满一缸滚水。

滚烫的茶水混着粗糙的茶叶末,散发着苦涩的味道。王铁柱端着缸子,没有喝,只是盯着那浑浊的液体,眼神失焦。汗水滴进缸里,也浑然不觉。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和挫败中,一个极其遥远却又无比清晰的画面,毫无征兆地撞进了王铁柱的脑海。

那是二十多年前,辽河边的防汛站。年轻的李玄策,还是个刚毕业没多久的毛头小子,顶着技术员的头衔,却总爱抱着一本泛黄的旧书看。那时的王铁柱,是站里力气最大、性子最直的工人。一个闷热的夏夜,两人值完班,蹲在河堤上啃着冷馒头。李玄策指着浑浊汹涌的河水,又翻着那本旧书,对他说:“铁柱哥,你看这水,至柔,却能穿石。古人制器,也讲究个‘水火既济’。《天工开物》里讲炼铁,‘凡铁性主寒,非火不能熔;火性至烈,非水不能成器’。火是阳,水是阴,水火交融,阴阳调和,刚柔相济,才能炼出真正的好钢,就像这水,该猛的时候能冲垮一切,该柔的时候又能滋养万物……”

当时王铁柱听得半懂不懂,只当是书呆子的酸话。可现在,李玄策当年那带着书卷气的声音,那“水火既济”、“阴阳调和”、“刚柔相济”几个词,却如同洪钟大吕,在这灼热、死寂的车间里轰然炸响!

“水火既济……阴阳调和……”王铁柱喃喃自语,失焦的眼神骤然爆发出骇人的精光!他猛地站起来,搪瓷缸里的茶水泼洒出来,烫在手背上也浑然不觉。

他大步冲到控制台前,布满老茧的粗壮手指,此刻却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虔诚和前所未有的灵巧,在冰冷的触控屏上飞速滑动、点击。他不再纠结于单一的温度或油品配比,而是将整个淬火过程视作一个动态的、需要“调和”的生命体。

“之前的思路错了!”他声音嘶哑却亢奋,像是在宣告,“光想着压,想着硬碰硬!忘了‘柔’!忘了‘济’!”他飞快地重新设定参数,屏幕上复杂的曲线图被他勾勒出一条全新的路径:

“升温段,火力要足,但要稳!温度曲线不是直线冲顶,要像烧窑一样,有个‘文火浸润’的阶段,让热量由表及里,透进去!保温时间加长三分之一!”(火之阳,需有柔)

“淬火瞬间,冷却速度不是越快越好!要给它一个‘缓冲’!油温不能太低!c型油比例下调,加入更多具有‘缓释’特性的d型油!让冷却之力,像高手打拳,不是一拳打死,是层层渗透!”(水之阴,需有韧)

“最关键的是‘水火相交’那一刻!”王铁柱的手指重重敲在屏幕上,“入油角度调整!不是直插到底,要带个倾角!让钢坯‘旋’着进去!就像……就像太极推手!让油流包裹、旋转、均匀受力!化解冲击!”(水火既济,阴阳相济)

每一个指令,都颠覆了之前的经验,都带着一种源自古老冶炼智慧的全新理解。操作工们面面相觑,有些迟疑。

“照做!”王铁柱一声低吼,如同苏醒的雄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炉火再次咆哮。又一块通红的钢坯被吊出,在行车的牵引下,带着王铁柱设定的全新倾角,如同一条赤红的蛟龙,旋转着、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感,稳稳地没入那翻滚的油海!

“嗤——!!!”

声音依旧巨大,但那刺耳的爆裂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绵长、深沉、仿佛大地呼吸般的轰鸣!升腾的白烟也不再是狂暴的喷发,而是如同温泉蒸汽般均匀、厚重地弥漫开来。油槽的沸腾显得“温和”了许多,油面下,隐约可见那暗红的巨物在沉稳地旋转、沉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车间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锁在那油槽之上,只有心跳声在耳膜里擂鼓。

行车吊钩再次缓缓升起。当那巨大的钢坯完全脱离油面时,整个车间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灯光下,钢坯通体呈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色泽!不再是死板的灰黑,也不是刺目的暗红冷却后的惨白,而是一种深沉、内敛、仿佛蕴含着星河流转的——幽蓝!那幽蓝并非均匀涂抹,而是如同极地寒冰深处折射出的冷光,又像是墨玉在月光下流淌的暗华,深邃、神秘、充满力量感。表面光滑如镜,没有一丝裂纹,没有半点扭曲的痕迹,只有淬火留下的、如同天然纹理般的细密水波状纹路。

王铁柱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他再次拿起那把沉重的合金小锤,这一次,他的手异常稳定。他走到钢坯前,屏住呼吸,对着同样的测试点,用尽全力,狠狠砸下!

“铛——————!!!”

一声洪亮、悠长、如同古刹晨钟般的清越鸣响,瞬间充盈了整个空间!声音纯粹、圆润,带着金属特有的穿透力,在巨大的厂房里久久回荡,甚至压过了炉火的咆哮!锤子落点处,幽蓝的表面光洁如初,连一丝最细微的白痕都没有留下!

成功了!

巨大的狂喜如同电流般瞬间击穿了王铁柱!这个在炉火边锤炼了半辈子、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东北汉子,此刻竟觉得眼眶一阵滚烫酸涩。他猛地转过身,布满汗水和油污的脸上,肌肉因为激动而微微抽搐,咧开嘴,露出被烟熏得微黄的牙齿,想笑,喉咙里却只发出“嗬嗬”的、如同破风箱般的声音。他扬起那只布满老茧和烫痕的拳头,对着控制台旁同样激动得满脸通红的年轻助手肩膀,狠狠捣了一拳!

“成了!他娘的!老祖宗的东西,管用!真管用啊!” 他嘶哑地吼着,声音带着哭腔,也带着扬眉吐气的酣畅淋漓!

几小时后,当李玄策结束一场关于海外人才引进策略的高层会议,略显疲惫地回到自己办公室时,那部红色的保密专线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他按下接听键。

“喂?” 声音带着会议后的沙哑。

“玄策!是我!铁柱!” 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如同裹挟着东北的寒风和炉火的炽热,穿透了电波,带着一种近乎癫狂的兴奋和抑制不住的颤抖,“成了!那玩意儿!成了!!”

李玄策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疲惫瞬间一扫而空,身体坐直:“‘磐石’项目那个承力件?突破了?”

“突破了!全按新路子走的!水火既济!阴阳调和!真他娘的神了!” 王铁柱在电话那头激动得语无伦次,背景里还能隐约听到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和工人们兴奋的吆喝声,“刚出炉的样件!幽蓝色!跟蓝宝石似的!拿大锤砸!纹丝不动!那声音,脆生生的,跟敲钟一样好听!玄策,你当年在辽河边跟我叨叨的《天工开物》,没白叨叨!老祖宗的东西,藏着大智慧啊!”

听着老同学那发自肺腑、带着浓重口音的激动话语,李玄策仿佛看到了千里之外那个在炉火与油污中奋战半生的身影,看到了他那双布满老茧却创造奇迹的手,看到了那块泛着神秘幽蓝光泽的国之重材。一股暖流夹杂着强烈的自豪感涌上心头,他紧握着话筒,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最终化作电话这端一声低沉却无比欣慰开怀的大笑:

“哈哈哈!好!好!铁柱!干得漂亮!我就知道,你这双‘火眼金睛’和‘铁砂掌’,配得上老祖宗传下来的真本事!” 笑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回荡,充满了真挚的喜悦。

笑声渐歇,李玄策的语气转为郑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铁柱,听着。这项工艺突破,意义重大。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静默’保护程序。所有实验数据、工艺参数、包括这块样件本身,列为‘星盾’级机密!参与核心工艺的每一个人,签署最高密级保密协议。国安技术保障小组会在一小时内抵达你那里,协助建立物理和网络双重隔离区。这项‘火候’,是你炼出来的,更是国之重器的根基!一丝一毫,都不能泄露出去!明白吗?”

“明白!” 王铁柱的声音瞬间变得斩钉截铁,带着军令般的严肃,“你放心!这‘火候’在我手里,比命还金贵!车间就是堡垒!我老王用这身骨头担保!”

放下电话,李玄策脸上的笑意依旧未散,但眼神已变得无比深邃。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京城的万家灯火。东北那间灼热的车间里,一块泛着幽蓝光泽的钢材,在老同学王铁柱的手中,用源自《天工开物》的古老智慧,完成了蜕变。那不仅仅是一块材料的突破,更是扎根于这片土地、融于血脉的工匠精神与创新智慧在新时代的璀璨结晶。

国之重器,首重根基。这“火候”,炼的是钢,淬的是魂,铸的,是民族脊梁最深处那不可摧折的坚韧与光芒。他仿佛看到,那幽蓝的光泽,正从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升起,融入这浩瀚的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