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765章 自贸区的棋局(2013年8月1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65章 自贸区的棋局(2013年8月1日)

八月的沪市,仿佛一块巨大的、吸饱了水汽的海绵,沉甸甸地压在长江入海口。黄梅天残留的湿腻尚未完全褪去,新一轮的暑热又汹涌而至,空气稠得能拧出水来。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在烈日的炙烤下蒸腾着扭曲的热浪,车流在浦江两岸的钢铁森林间缓慢蠕动,鸣笛声被闷热的空气吞噬,只剩下低沉而焦躁的嗡鸣。

然而,在浦东新区一栋并不起眼、安保措施却严苛到令人窒息的灰色建筑顶层会议室里,气氛却截然相反。中央空调将温度精确地控制在体感最舒适的22度,空气干燥、洁净,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臭氧味道。巨大的环形会议桌由深色的硬木打造,光洁如镜,倒映着头顶无影灯冰冷的光芒。没有窗户,只有环绕四壁的巨型电子屏幕,此刻正无声地切换着全球各大金融中心的指数、繁忙港口的实时监控画面、以及复杂的贸易流数据图。

这里正酝酿着一场足以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风暴。中国(沪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最终批复文件,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以光速向全球扩散。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每一位都是各自领域执牛耳者,此刻却都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环形桌核心位置那个刚刚结束发言、正端起青瓷茶杯啜饮的身影——李玄策。

他穿着熨帖的深灰色衬衫,领口一丝不苟地系到最上面一颗,没有系领带,透着一股干练的从容。镜片后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位与会者,方才他沉稳有力的声音似乎还在空旷的会议室里回荡,阐述着对这块“试验田”非同寻常的定位。

“……因此,”李玄策放下茶杯,杯底与硬木桌面接触发出轻微的、笃定的声响,“自贸区,绝不应是,也绝不能是单纯的政策洼地,用短期红利去吸引追逐套利的‘热钱候鸟’。”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它的核心使命,是成为一块‘压力测试场’。一块能承受极限压强、暴露潜在病灶、锤炼真正抗风险能力的试金石。”

他身后的主屏幕应声切换,显示出三个遒劲有力的毛笔字,旁边是简洁的注解:

筑高墙!

(风险防火墙)

广积粮!

(实体产业根基)

缓称王!

(避免过早摊牌)

这三个词,带着古战场排兵布阵的森然杀气,又蕴含着农耕文明最朴素的生存智慧,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筑高墙,”李玄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一点,仿佛敲打在无形的壁垒上,“是底线思维。资金跨境流动的‘电子围栏’,必须比实体海关的钢铁闸门更严密、更智能。监管不是枷锁,是护城河。要能精准识别‘候鸟’,更要严防‘秃鹫’(恶意做空资本)。防火墙的强度,决定了试验的深度和广度。”

他的目光转向一位头发花白、神情严肃的金融安全专家,对方微微颔首,在面前的加密平板电脑上快速记录着。

“广积粮,”李玄策的声音里注入了一种厚重的力量,“是立身之本。自贸区不是空中楼阁。它的活力,最终要根植于实打实的先进制造、高效物流、创新研发。要吸引能扎根的‘梧桐树’,而非过境的‘浮萍’。土地、人才、核心产业链的配套与升级,才是我们真正的‘粮仓’。根基深,才能任凭风浪起。” 他的视线掠过几位负责产业规划和科技创新的官员,他们眼中闪烁着认同的光芒。

最后,他的声音陡然低沉下来,带着一种洞穿迷雾的冷静:“缓称王……则是战略定力。” 他环视全场,目光锐利如鹰,“外面的世界,此刻必然风高浪急。有人会迫不及待地要求我们‘亮牌’,会设置各种‘标准’来试探,甚至用更大的‘对赌协议’(指tpp,跨洋伙伴协议)来施压。记住,真正的棋手,不争一时之气,不图一时之名。我们要的是淬炼真金的过程,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过早暴露所有意图和底牌,只会引来更猛烈的狙击。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方为上策。”

“三原则”掷地有声,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激起无形的波澜。赞同的,深思的,略带疑虑的目光交织在李玄策身上。一位负责国际谈判的资深外交官沉吟片刻,谨慎开口:“李部长,您对‘缓称王’的把握非常关键。但‘跨洋协议’(tpp)的围堵态势已成,其规则制定权野心勃勃,我们如何在自贸区框架内既展现开放诚意,又避免被其规则体系完全裹挟?这个‘度’,需要极其精准的把控。”

李玄策微微颔首,嘴角浮现一丝不易察觉的、近乎冷峻的笑意:“规则之争,本质是话语权之争,更是对全球供应链‘命脉节点’控制力的博弈。” 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指尖相抵,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他们想用规则‘锁链’束缚我们,那我们就必须比他们更清楚,这条锁链上,哪一环最脆弱,哪一环是我们的机会。知己知彼,方能破链。”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投向会议桌边缘一个并不显眼的位置。那里坐着一位身材敦实、皮肤黝黑、穿着合体但略显拘谨西装的中年男子——周卫国。这位李玄策的大学同窗,当年德迅国际物流的危险品安全督导,凭借其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国际物流网络人脉以及对风险近乎本能的敏锐嗅觉,如今已是商务部某司的参赞,专门负责供应链安全评估。

“卫国,”李玄策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你这条‘老鲶鱼’,在五洋四海的物流暗流里钻营了半辈子。眼下,需要你动一动你的‘触须’了。”

周卫国立刻挺直了腰板,眼神中褪去了在高级会议场合惯有的那点局促,瞬间变得锐利而专注,仿佛一头嗅到了猎场气息的獒犬。多年的危险品运输经验,让他对全球供应链的脆弱环节有着近乎直觉的认知。

“部长,您指示!”周卫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启动‘脉络图’计划。”李玄策清晰地吐出五个字。这是只有他们少数几人才知晓的绝密行动代号。“利用你所有合法合规的渠道和人脉,特别是那些常年在关键航线上跑船的老关系,给我摸清楚几条‘大鱼’的底。”

他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

“第一,摸清‘跨洋协议’核心成员国,尤其是那几个资源型国家,其大宗商品(矿产、能源、农产品)出口的关键海上咽喉、陆路枢纽、仓储节点。特别是那些平时不起眼,一旦被掐断却能引发整条供应链‘心肌梗塞’的微小‘栓塞点’。比如,某个小港口的专用装卸设备,某条内陆铁路的单一运力瓶颈,某个储备仓库的周转极限。”

“第二,重点评估那些高度依赖全球分工、产业链遍布多国的‘巨无霸’企业(尤其是高端制造、精密仪器领域),其核心零部件的‘唯一性’和‘替代性’路径。找出那些一旦断供,整条生产线就会瘫痪的‘阿喀琉斯之踵’。”

“第三,”李玄策的目光变得格外深邃,“留意近期所有非正常的物流异动。异常的航线变更、不合理的货物囤积、关键节点港口突然出现的‘技术性’拥堵……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预示着风暴来临前的‘气压变化’。我要的不是结论,是原始的、带着海腥味和机油味的一手‘脉象’!”

“明白!”周卫国重重点头,黝黑的脸上线条绷紧,眼中闪烁着猎人般的兴奋光芒,“‘脉络图’,保证把那些藏在深海下的暗礁、缠在命脉上的水草,都给标出来!” 多年的职业素养让他瞬间理解了任务的极端重要性。这不是纸上谈兵,这是要在全球贸易的汪洋大海中,精准定位那些足以撬动风暴的支点。

会议继续进行,围绕着“三原则”展开激烈的技术性讨论。金融监管的细则如何嵌入“高墙”?产业引导政策如何精准“积粮”?对外谈判策略如何体现“缓称”的智慧?李玄策时而倾听,时而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时而引用《管子》“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来强调基础的重要性,或用《鬼谷子》“因其势而利导之”来阐述借力打力的博弈策略。他的思维清晰缜密,既有战略家的高度,又有战术执行者的务实,将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现代国家战略完美融合。

当冗长而高效的会议终于结束,与会者带着沉甸甸的任务和新的思考陆续离去,会议室里只剩下李玄策和两位核心助手时,窗外已是华灯初上。璀璨的灯火勾勒出浦江两岸梦幻般的轮廓,这座不夜城在夜色中展现出勃勃生机。

李玄策没有立刻离开。他独自走到巨大的落地单向玻璃幕墙前(从外面无法看到里面),负手而立,沉默地凝视着脚下这片即将承载历史使命的土地。远处,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灯火辉煌,如同凝固的历史;近处,陆家嘴的摩天大厦群流光溢彩,象征着喷薄的现在。而那片划定为自贸区的区域,此刻在夜色中还显得有些沉寂,如同尚未开锋的宝剑。

只有他知道,这片看似平静的夜色下,正涌动着多么激烈的暗流。周卫国这条“老鲶鱼”已经带着他的使命潜入深水,去触摸那些可能决定未来胜负的“脉络”。父亲李长庚警示的“轨道偏移”,儿子李天枢提出的“明道优术”,在此刻交汇。自贸区这盘大棋,才刚刚落子。

“筑高墙,广积粮,缓称王……”他低声重复着这九个字,声音在空旷的会议室里几不可闻。镜片上反射着窗外璀璨的、象征着无限繁华也暗藏着无尽风险的都市灯火。那灯火在他眼中跳跃,最终沉淀为一片深不见底的、如同宇宙般浩瀚的冷静。

他拿出加密通讯器,屏幕幽蓝的光映亮了他棱角分明的下颌线。一条简短的信息被发出,收件人是周卫国:

“卫国,风起于青萍之末。潜行,慎察,待机。玄策。”

信息发送成功的提示灯微弱地闪烁了一下,旋即熄灭。李玄策收起通讯器,最后看了一眼窗外那片承载着希望与挑战的土地,转身,步履沉稳地离开了会议室。他的背影融入走廊明亮的灯光中,如同一位走向无形战场的统帅,带着洞悉棋局的智慧与掌控风暴的沉静。自贸区这盘牵动国运的棋局,落子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