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605章 静流深(2011年6月28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05章 静流深(2011年6月28日)

六月二十八,长江水势诡异地平缓下来。持续了多日的暴雨终于停歇,铅灰色的厚重云层裂开缝隙,漏下几缕惨淡的天光,吝啬地洒在浑浊而疲惫的江面上。荆江大堤内外,连日的喧嚣与搏杀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堤顶泥泞不堪,守堤的人们倚着加固过的桩基,或坐或卧,抓紧这难得的喘息之机。空气里弥漫着挥之不去的湿冷、淤泥的土腥,还有消毒水和汗水的混合气味。连那些被风雨摧残得七零八落的栀子花丛,也只剩下残存的、若有似无的、带着腐败气息的甜香。

然而,这种平静非但没有带来丝毫放松,反而像一层无形的、沉重的水膜,紧紧裹住了防汛前指每一个人的心脏。水位监测仪上,那条代表荆江段水位的曲线,依旧顽固地停留在极高的危险线上,没有丝毫回落的迹象。它沉默着,积蓄着,如同暴风雨前令人窒息的死寂。

“报告!三峡大坝库区水下声呐阵列最新扫描结果!”一名技术军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打破了指挥板房内的压抑,“大坝主体结构下方,靠近右岸基岩接合部区域,发现……发现一处异常空腔回波!范围初步估算……深度超过百米,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

异常空腔!如同在巨龙的心脏附近发现了一颗定时炸弹。指挥中心瞬间落针可闻,只有设备散热风扇单调的嗡鸣。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李玄策身上。他站在巨大的声呐成像图前,屏幕上,那一片代表空腔的、不祥的深蓝色区域,像一只冰冷的眼睛,无声地注视着所有人。

李玄策的眉头深深锁起,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划过那片深蓝区域。百米的深度,巨大的水压,复杂的地质环境……常规的探查和修补手段,在这里几乎失效。这平静的水面之下,潜藏的或许是比之前的洪峰更致命的杀机。

就在这时,他放在桌角的加密平板电脑急促地闪烁起来,屏幕上跳出“念墨”的紧急标记。他立刻点开。

“爸!”李念墨的声音带着加州深夜特有的清醒和紧绷,“三峡库区水下探测阵列传回的数据流,我做了回溯分析!发现异常!就在声呐探测到空腔的前后几个小时,整个库区上空及周边电离层,发生了数次极其微弱、但波形特征极其诡异的磁暴扰动!不是自然现象!核心波形特征……和之前干扰长江预警的‘鸽群’寄生脉冲群,有高度同源性!它们像是在……在给某种深水探测设备‘打掩护’或者‘制造背景噪音’!”

又是它!那隐藏在暗处的、带着星图标记的黑手!这一次,它的目标不再是瘫痪预警,而是直接指向了国之重器的根基——三峡大坝!利用这诡异平静期制造的空腔,配合磁暴干扰,它们想干什么?探测大坝深层弱点?还是为下一步更致命的破坏做准备?

李玄策的眼神瞬间锐利如刀锋,仿佛要刺穿屏幕,直抵那隐藏在数据迷雾后的敌人。他深吸一口气,那混杂着铁锈、湿冷和淡淡腐败花香的空气涌入肺腑,化作冰寒的决心。

“念墨,持续监控所有相关波段,建立预警模型。对方既然动了,就一定会留下痕迹。”他的声音低沉而冷静,“另外,我需要一个能在百米深水、强水压、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精确探测并稳定传输空腔内部实时结构数据的方案。要快!”

“明白!我和爷爷立刻着手!”李念墨的回答干脆利落。

放下平板,李玄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片深蓝的空腔。常规手段不行,那就只能用非常手段。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指挥中心一张张凝重而信任的脸。

“空腔位置特殊,常规水下机器人抗压和抗干扰能力不足,信号传输困难。”他的声音清晰有力,回荡在板房内,“准备深潜装备。我亲自下去。”

“李部长!这太危险了!百米深水,强水压,还有未知的空腔结构……”一位负责水利工程安全的专家失声劝阻,脸色煞白。

“正因为危险,才必须下去。”李玄策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空腔成因不明,结构不明,潜在风险不明。不能等,不能赌。立刻准备最高规格的深潜装备和维生保障。同时,命令方清墨院士团队,携带最新型的‘青蒿素基水下速凝结构修复凝胶’,以最快速度抵达大坝右岸待命!”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一种比之前对抗洪峰时更加肃穆、更加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国之重器的安危,系于一线。

三峡大坝右岸,巨大的混凝土坝体如同沉默的山峦,矗立在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江水中。阳光偶尔刺破云层,在湿漉漉的坝面上投下短暂的光斑,旋即又被阴云吞没。

一艘经过特殊改装、船体覆盖着厚重吸音和抗干扰材料的深潜保障船,静静地停泊在目标水域上方。船上气氛凝重得如同绷紧的弓弦。

李玄策穿着特制的深黑色重型抗压潜水服,头盔面罩反射着冷硬的金属光泽。方清墨站在他面前,仔细地为他检查着每一个气密阀、每一处管线接口。她的手指稳定而灵巧,眼神却如同深潭,藏着无尽的担忧。她将一个拳头大小、密封在透明耐压容器中的深绿色凝胶块,小心地固定在李玄策潜水服腰间的专用卡槽里。那凝胶块内部似乎有无数细小的光点在缓缓流动,散发出一种奇异的生命感。

“这是最高浓度的速凝凝胶,接触水压和江水特定离子环境后,三十秒内就会开始膨胀固化,形成高强度、高韧性的生物矿化结构体。”方清墨的声音透过通讯器,清晰地传入李玄策的头盔,“理论上,足以填补和加固深层裂缝。但……玄策,下面情况不明,一切小心。”

李玄策隔着面罩,深深地看了妻子一眼,点了点头。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爸爸!”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李天枢穿着小小的救生衣,在一位安全员的陪同下,抱着一个模样有些奇特的航模跑了过来。那航模比普通玩具大了不少,机身下方悬挂着一个银白色的、流线型的金属圆柱体,上面布满了细小的孔洞和感应器。

“这是爷爷设计的谐振传感器!”李天枢仰着小脸,努力让自己显得很专业,“爷爷说,只要把它投放到空腔正上方水域,它就能‘听’清楚水下的‘心跳’,把数据传回来!我……我会操作这个航模!保证完成任务!”小家伙的眼睛亮晶晶的,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郑重。

李玄策蹲下身,隔着厚重的潜水手套,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又摸了摸那个银白色的传感器。父亲李长庚……即使远隔重洋,他的智慧和关切,依旧通过孙子的手传递到了这最危险的现场。

“好,天枢。”李玄策的声音透过通讯器,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爸爸在水下,你在水上,还有妈妈和姐姐在岸上。我们一起,把这个‘水下的洞’看清楚,补结实。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李天枢挺起小胸脯。

“入水!”李玄策最后看了一眼妻儿,转身,在辅助人员的帮助下,沿着舷梯,一步步沉入那看似平静、实则深不可测的墨绿色江水之中。

冰冷。黑暗。寂静。巨大的水压从四面八方挤压过来,仿佛要将钢铁和血肉一同碾碎。深潜服上的强光灯刺破浓稠的墨绿,光束在悬浮的微粒中形成一道孤独的光柱。李玄策稳定地操控着推进器,沿着声呐指引的方位,朝着大坝基岩与混凝土结合部的深处潜去。

越往下,光线越暗,水温越低。只有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和生命维持系统轻微的嘶嘶声,提醒着他依然身处现实。巨大的坝体基座在灯光下显现出粗糙而古老的岩石肌理,上面覆盖着厚厚的泥沙和水生物。水流在这里变得异常复杂,暗涌无声地推挤着他。

终于,强光灯扫到了目标。在坝体基岩与混凝土接合处的一道深邃裂缝旁,岩石的阴影里,赫然出现了一个向内凹陷的巨大洞口!洞口边缘犬牙交错,像一张黑暗巨口。更令人心悸的是,洞口附近的岩石裂缝中,竟然闪烁着星星点点、极其微弱的幽蓝色荧光!那荧光如同鬼火,在绝对的黑暗中勾勒出裂缝狰狞的轮廓。

李玄策的心猛地一沉。这幽蓝色的荧光……他太熟悉了!在不久前破获的一起涉及国家战略资源的稀土走私大案的关键物证照片上,就出现过这种特殊荧光标记!这是走私分子用于追踪和标记高纯度稀土矿物的手段!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这空腔的形成,竟与稀土走私、与那些觊觎国家资源的蛀虫有关?还是……这荧光本身就是某种探测设备留下的痕迹?

他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小心翼翼地靠近洞口边缘。深潜服上的机械臂缓缓伸出,小心翼翼地清除掉洞口边缘的淤泥和附着物。灯光聚焦处,就在那闪烁着幽蓝荧光的裂缝旁边,坚硬的基岩上,赫然出现了一行深刻而遒劲的刻字!字迹已被水流和时光冲刷得有些模糊,但依旧清晰可辨:

“水能载舟 1977”

1977年!那是三峡工程启动大规模前期地质勘探的年代!这字迹……是父亲李长庚的!当年作为地质力学专家的父亲,一定曾亲自潜入这百米深水,考察坝址基岩!这行字,是他当年在勘探间隙,怀着怎样的心情刻下的?是对自然伟力的敬畏?是对未来工程的期许?抑或是对“载舟覆舟”古老哲思的感悟?

一股难以言喻的洪流瞬间冲垮了李玄策所有的心理防线。冰冷刺骨的深水,巨大的压力,诡异的荧光,潜藏的危机……这一切,在父亲三十四年前刻下的这行字面前,仿佛都失去了分量。他伸出手,隔着厚重冰冷的潜水手套,指尖颤抖着,轻轻抚摸着那冰冷的、承载着父亲体温与意志的刻痕。水能载舟……这深水之下,承载的何止是巨轮,更是亿万生民的安危!父亲当年的警醒,穿越三十四年的时光,在此刻与他无声交汇。

就在这时,腰间特制的安全绳——一根包裹着高强度纤维和精密信号传输线的复合缆索——突然传来一阵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的、有节奏的震动。紧接着,一个熟悉而温柔的旋律,如同最清澈的溪流,透过缆索的震动,直接传递到他头盔内的骨传导耳机中,流入他的心底:

“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

是方清墨!是她在水面保障船上,轻轻地哼唱着那首《红莓花儿开》!没有歌词,只有那舒缓而坚定的旋律,带着妻子的体温和无限牵挂,穿透了百米深水的黑暗与重压,轻柔而坚定地包裹住他。

冰冷的头盔内,李玄策的眼眶瞬间发热。他仿佛能看到清墨站在船舷边,望着幽深的江水,用这种方式传递着无声的支持和守护。父亲刻下的箴言在眼前,妻子的歌声在耳边……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所有的杂念瞬间沉淀。李玄策的眼神重新变得如同深潭般沉静锐利。他不再犹豫,操纵机械臂,精准地从腰间的耐压容器中取出那块深绿色的青蒿素凝胶块。强光灯下,凝胶内部流动的光点如同星辰。

他小心翼翼地将凝胶块塞进那道闪烁着幽蓝荧光的、最深的裂缝边缘。凝胶块接触冰冷江水和高水压的刹那,内部的光点骤然明亮!它如同拥有了生命般,开始急速地膨胀、延展!深绿色的物质像最灵巧的根须,瞬间渗入岩石的每一条细微缝隙,然后迅速固化,形成一层坚韧无比、闪烁着玉石般温润光泽的生物矿化结构体,牢牢地将那道危险的裂缝“缝合”起来!幽蓝色的荧光,被这充满生机的绿色光芒彻底覆盖、吞噬。

“天枢!投放谐振传感器!”李玄策的声音通过通讯器,清晰地传到水面。

“收到!爸爸看我的!”李天枢稚嫩却充满力量的声音传来。

水面上,李天枢屏住呼吸,小脸绷得紧紧的,双手熟练而稳定地操控着手中的遥控器。那架特制的航模发出一声轻啸,如同灵巧的雨燕,在江面上空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精准地悬停在李玄策正上方水域。机身下方的银白色谐振圆柱体脱离挂钩,悄无声息地沉入墨绿色的江水深处。

深潜保障船的指挥舱内,巨大的屏幕上原本杂乱无章的水下声呐回波图像,在谐振传感器入水后短短几秒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同拨开了厚重的迷雾,空腔内部的三维结构图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它的形状、深度、岩壁的应力分布、水流状态……所有关键数据,都化作精确的线条和色彩,实时呈现在众人眼前!

“数据稳定!传输清晰!空腔结构建模完成!”技术员激动的声音响起。

方清墨紧盯着屏幕上那被绿色生物矿化结构体加固的区域,以及旁边父亲那行清晰的刻字,泪水无声地滑落。那不是悲伤的泪,是震撼,是骄傲,是跨越时空的守护终于得到回响的释然。

百米深水之下,李玄策悬浮在巨大的坝体基座旁。他完成了关键裂缝的初步加固。头顶上方,儿子操控的航模投下的谐振器,如同天眼,洞悉着水下的一切秘密。安全绳传来的旋律依旧轻柔流淌。他再次伸出手,指尖最后一次拂过父亲刻下的那行字——“水能载舟 1977”。

冰冷坚硬的岩石,滚烫无声的箴言。头顶是儿子投下的科技之眼,腰间是妻子用歌声系住的牵挂,手中是妻子用智慧凝结的守护之力。而他自己,则是连接这一切的纽带,是此刻立于这静水深流处的定海之针。

李玄策的目光穿透深水的幽暗,仿佛看到了三十四年前在此潜水的父亲年轻而专注的身影;看到了水面上儿子全神贯注操控航模的小脸;看到了船舷边妻子温柔哼唱的侧影;也看到了万里之外,女儿和外公在实验室里紧盯着数据流的凝重面容。

三代人,以不同的方式,守护着同一片土地,同一条江河,同一个关于家国安宁的梦想。科技与人文,在此刻的深水之下,在古老的箴言旁,在温暖的歌声里,完成了最深沉、最有力的交融。

他推动推进器,开始仔细探查空腔的其他区域。强光灯的光束刺破黑暗,照亮了更多需要加固的缝隙,也照亮了前方未知的挑战。但此刻的李玄策,心如磐石。这百米深水的静流之下,涌动的已不再是单纯的危机,而是一股汇聚了祖辈智慧、亲人挚爱、家国责任与科技力量的磅礴暗流,无声,却足以托起万钧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