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561章 雪落长安街(2010年12月29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1章 雪落长安街(2010年12月29日)

岁末的京城,铅灰色的云层低垂,酝酿了数日的寒意终于凝结成片片晶莹,无声地飘落。雪,起初是细碎的霰粒,敲打着窗棂,继而化作鹅毛般的绒絮,温柔而坚定地覆盖了朱墙黛瓦、虬枝枯藤,将长安街两侧笔直的国槐、肃穆的部委大楼、乃至远处紫禁城金色的琉璃飞檐,都包裹进一片纯净无垠的素白之中。天地间只剩下簌簌的落雪声,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唯有时间在无声流淌,指向一个年轮的终结与新生。

国安部大楼内,暖气融融,灯光柔和。一间中型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温暖。长条会议桌两侧,坐着李玄策分管领域的核心骨干、技术专家、以及从重大事件中抽调而来的精英代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纸张特有的油墨气息。窗外,纷飞的雪花在玻璃上融化成细密的水珠,模糊了外面银装素裹的世界,却将室内的光影映衬得更加沉静。

李玄策坐在主位,没有穿笔挺的制服外套,只着一件深灰色的羊绒衫,更显沉稳。他面前摊开着厚厚的总结报告,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每一张面孔——那些在过去的半年里,与他一同在无形的战场上搏杀、在惊涛骇浪中掌舵的战友们。有在“幽灵凿击”网络战中熬红双眼的“盘古”组长;有在稀土博弈前线提供关键技术支持的分析员;有参与“天峰隧道”战略安全评估的工程师;还有刚刚从冀北风雪运输线破坏案现场连夜赶回的调查负责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深处却闪烁着经过淬炼的坚毅光芒。

“又是一年将尽时。”李玄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瞬间凝聚了全场的注意力。“窗外瑞雪兆丰年,而我们坐在这里,回望的,却是过去一百八十多个日夜,脚下这片土地所经历的惊涛骇浪。”

他的话语,如同展开一幅无形的画卷:

自然之威: “从盛夏的洪峰咆哮,到岁末的暴雪封疆,天灾的考验从未停歇。我们看到了江河湖海的愤怒,也见证了无数平凡英雄在浊浪与冰雪中挺起的脊梁。”他微微停顿,目光投向窗外纷扬的雪花,仿佛又看到了西疆冰堵点上那彻夜不熄的应急灯光,看到了冀北风雪孤村上空盘旋投放物资的直升机身影。“每一次与自然的角力,都在提醒我们,敬畏自然,更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和高效的组织,去守护生命线,守住万家灯火的温度。” 他特别提到,“清墨团队的‘深穿透热交换’,在关键时刻撕开了冰封的枷锁,这是科技之力守护民生的典范。”

无形硝烟: “科技的高地,已成大国博弈的前沿。”李玄策的语气转为凝重,“从超算中心遭遇的‘幽灵凿击’,到精密仪器运输途中的险恶黑手,”他的目光与坐在角落的周卫国短暂交汇,后者微微颔首,眼神沉静却锐利,“再到围绕‘工业黄金’(稀土)展开的贸易暗战、舆论围剿……我们面对的,不再是明火执仗的敌人,而是隐匿于数据洪流、供应链深处、乃至国际规则缝隙中的暗箭。它们的目标,直指我们发展的命脉,创新的火种。” 他提到李念墨在大洋彼岸捕捉到的危险信号,以及方清墨、王铁柱(在材料替代上)等人以科技筑盾的迅速响应。

民生之基: “这一年,‘菜篮子’、‘米袋子’的份量,从未如此沉重。”李玄策的声音带着感同身受的关切,“‘蒜你狠’、‘豆你玩’,这些带着戏谑却心酸的词汇背后,是千家万户掂量着过日子的真实。物价的波动,如同湖面的涟漪,牵动着最深广的民心。”他眼前似乎又浮现出城隍庙年货市场里,那位大妈掂量排骨时无奈的眼神,那两位年轻父亲谈论学区房时的愁容。“保供稳价,看似经济议题,实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民心安定的压舱石。我们协调的‘南菜北运’,投放的储备物资,虽杯水车薪,却是在传递一个信号:国家,始终与百姓的餐桌站在一起。”

疆域之固: “西陲之地,一条新路刺破天险,蜿蜒于雪山戈壁之间。”李玄策的语气中带着敬意与深远的思虑,“‘天峰隧道’的贯通,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的延伸。它缩短的是地理的阻隔,拉近的是人心的距离,夯实的是边疆长治久安的根基。路通则血脉畅,血脉畅则民心聚。”他提到了老工长秦山,那份属于建设者的薪火相传的精神。

“成绩,是大家用智慧、汗水,甚至巨大的风险换来的。”李玄策的声音充满真诚的肯定,“在座的每一位,以及像王铁柱同志那样扎根在工厂车间、默默优化着国之重器‘牙齿’(精密刀具)的实干者,像周卫国同志那样守护着物流大动脉‘心跳’的忠诚卫士,还有许许多多未曾谋面、却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同仁,你们是真正的脊梁!”

会议室里一片肃穆,只有纸张翻动的轻微声响和窗外落雪的簌簌声。被点到名字或工作被提及的人,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和暖意。

“然而,”李玄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深邃而锐利,如同穿透了眼前的报告,望向更复杂莫测的未来,“痛定思痛,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不足。”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稳的叩击声。

“预见性不足。”他缓缓道,“无论是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还是对手在科技、资源领域发起的精准打击,我们更多时候是被动接招,疲于应对。敌人往往在我们尚未察觉时,就已经布好了棋局。”

“系统性思维欠缺。”他继续剖析,“灾害应对、科技防御、经济调控、边疆发展、供应链安全……这些看似独立的领域,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早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一种将国家安全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的整体视野和协同机制。就像‘幽灵凿击’暴露的网络短板,稀土风波折射的资源战略缺失,运输线遇袭凸显的供应链脆弱……它们不是孤例,而是系统性的警钟!”

他站起身,走到大幅的中国地图前,手指沿着海岸线、边境线、交通大动脉、能源输送管道、信息光缆的走向缓缓移动。

“新的一年,我们的工作重心,必须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从被动应对危机,转向主动塑造安全环境;从碎片化防御,转向构建全域性、前瞻性的国家安全体系!”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开创新局的决心。

“具体而言:”

“第一,提升战略预判能力。 要像下棋一样,至少看三步。整合气象、地质、经济、科技、国际关系等多源信息,建立国家级的安全风险早期预警和态势感知系统。念墨和长庚在彼岸的视野,方院士团队的技术洞察,王铁柱他们在生产一线捕捉的细微变化,周卫国在物流枢纽感知的风险苗头……这些涓涓细流,必须汇聚成我们洞悉未来的‘慧眼’。”

“第二,强化核心领域韧性。 科技命脉、资源命脉、粮食命脉、能源命脉、供应链命脉……这些是绝不能受制于人的‘心脏’和‘血管’。要下大力气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如芯片、高端材料、工业软件),建立多元、稳定、可控的战略资源储备和供应渠道,确保在任何风浪下,国家发展的引擎都能强劲运转。”

“第三,编织全域防护网络。 有形疆土与无形疆域并重。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这些‘新边疆’的守护,需要全新的思维和力量。要打破部门壁垒,推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能力协同,构建起一张疏而不漏、反应迅捷的国家安全防护网。”

“第四,厚植民心根基。 安全,最终是为了人民。物价的平稳、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居者有其屋……这些最朴素的民生诉求,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国家安全的深厚土壤。我们的工作,永远要连着千家万户的灶台冷暖。”

当他提及“赵小满”这个名字时,会场的气氛骤然变得更加沉静肃穆。那位牺牲在文化遗产保护与隐秘安全战线上的老同学、老战友的身影,仿佛无声地浮现在每个人心中。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一片充满敬意的静默,在落雪的簌簌声中显得格外厚重。李玄策的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小满用生命守护的,是这片土地的记忆与根脉。而我们,守护的是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现在与未来。责任如山,吾辈当惕厉前行!”

会议结束,众人带着沉甸甸的思考与新的使命陆续离去。会议室里只剩下李玄策一人。他缓步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长安街已是玉树琼枝,一片银白。纷扬的雪花在路灯的光晕中飞舞,如同无数精灵在寂静的天地间上演着无声的芭蕾。街上的车辆小心翼翼地行驶着,留下两道蜿蜒的车辙,很快又被新雪覆盖。

喧嚣远去,唯有雪落的声音,纯净而空灵。李玄策静静伫立,身影倒映在蒙着水汽的玻璃上。胸中激荡着总结会的思绪,父亲李长庚的箴言仿佛又在耳畔响起:“为政者,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谋国者,须似弈者,眼观全局而落子无声。”

从应对危机到塑造安全,从被动防御到全域经略……这条路的转变,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与荆棘。但看着窗外这片被新雪温柔覆盖的古老都城,看着那风雪中依旧闪烁、指引归途的万家灯火,一种沉静而磅礴的力量在心底升腾。

守护。

守护这雪落长安街的静谧与壮美。

守护这万家灯火下的烟火与安宁。

守护这条在风雪与挑战中,不断向前延伸的、名为“复兴”的漫漫长路。

肩上的担子,从未如此清晰,也从未如此沉重。但他知道,自己并非独行。身后有无数如星辰般闪耀的战友,心中有这片土地赋予的、永不枯竭的力量。

雪,依旧无声地落着,覆盖了旧岁的尘埃,也孕育着新生的希望。李玄策的身影在窗前凝立,如同一座沉默的山岳,在这岁末的雪夜,锚定着通往未来的航向。守护者的征途,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