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459章 故地·回响 (6月15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9章 故地·回响 (6月15日)

长江之水,裹挟着上游的雪意与中游平原的温热,在夔门的铁壁铜墙间奔突咆哮,声震峡谷。万吨巨轮在它浩瀚的脊背上,亦如飘零之叶。三峡大坝,这座凝聚着人类智慧与自然伟力的银灰色巨龙,横锁西陵峡口,将桀骜的狂澜驯化为万顷平湖。六月的阳光炽烈,打在混凝土坝体上,反射出冷硬而坚不可摧的光泽。

李玄策站在大坝顶端的观景平台边缘,深色风衣的下摆被强劲的江风猎猎扯动。脚下,是万顷碧波在巨大闸门的约束下形成的深潭,平静的表象下蕴藏着改天换地的伟力。远处,泄洪口喷薄出的水龙激荡起冲天的白雾,那低沉而永恒的轰鸣,不仅撼动着脚下的钢铁与混凝土,也震动着胸腔深处某个沉寂已久的角落——那是属于三峡的记忆。

“李部长,监测组全部就位,水下机器人开始下潜作业。” 身后传来技术负责人沉稳的汇报。

李玄策微微颔首,目光却未曾离开脚下奔流不息的金沙水。这宏大的景象,与记忆中那个风雨飘摇的防汛站重叠又剥离。**2002年,他作为三峡防汛局局长重返此地时,意气风发,这座世纪工程正是他施展抱负的舞台。** 而更早的烙印,则来自**1995至1997年间**,他在这片土地上,从防汛站副主任、科长到副处长的步步历练。那时的长江,是悬在百万生灵头顶的利剑,每一个汛期都惊心动魄。简陋的防汛站调度室里,摇把电话、堆叠的雨情电报、同事们熬红的双眼和嘶哑的指令声……那些带着潮湿土腥气和机油味的画面,带着岁月沉淀的重量,毫无预兆地涌上心头。

“念墨呢?”他收回目光,声音在江风的呼啸中依然清晰有力。

“念墨同志在主控中心,正配合李老进行最后的能量场域定位校准。” 身旁的国安特勤队长低声回应。

“走。”李玄策转身,步伐沉稳。坝体内部,是另一个世界。巨型发电机组在深处发出低沉而规律的嗡鸣,空气里弥漫着钢铁、绝缘漆和冷却水特有的混合气息。通道宽阔明亮,指示灯光条延伸向远方,充满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磅礴力量。这与当年防汛站调度室里彻夜不熄的灯光、墙上挂满的水情图和略显简陋的通讯设备,形成了时空交错的鲜明对比。

他经过一处悬挂着“三峡工程建设与管理者荣誉墙”的走廊。脚步微顿,目光扫过墙上一张张或年轻或沧桑、却同样坚毅专注的面孔。在那群星闪耀之中,一张照片牢牢抓住了他的视线——照片上的他,穿着挺括的**三峡防汛局局长制服**,站在大坝主体工程浇筑的关键节点前,正对着图纸与几位总工程师进行现场会商。他眉头微锁,眼神锐利而专注,背景是巨大的钢筋骨架和忙碌的施工场景。照片下的铭牌清晰标注着年份:**2002年**。那是他职业生涯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坐标。

指尖隔着冰冷的玻璃,轻轻拂过照片中那个年富力强的自己。一股混合着责任、挑战与豪情的热流,穿越时空奔涌而来。那时的守护,是确保这国之重器屹立不倒,是百万移民的安居乐业;今日的守护,是维系它所象征的国家命脉,是十四亿人赖以生存的根基。疆域拓展,责任倍增,对手变幻莫测,但那融入血脉的“守护”二字,其内核从未偏移。

他放下手,眼神深邃如古井,步伐未停,继续走向灯火通明的主控中心。

---

主控中心内,巨大的电子屏幕分割成数十个画面:实时水文数据流、精密的地质构造三维模型、声呐扫描图、水下机器人的第一视角影像。屏幕幽蓝的光芒映照着李长庚专注的侧脸,他枯瘦的手指正飞快地在键盘上跳跃,调整着屏幕中央一个极其复杂、不断脉动变幻的立体能量场模型,其核心区域正是三峡库区的地脉网络图。

李念墨站在祖父身侧,闭着双眼,双手虚按在一个连接着复杂传感线路的、温润如墨玉的圆形基座上。她呼吸悠长而深,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周身笼罩着一层常人无法感知的、极其细微的能量涟漪。这涟漪正与屏幕上那个玄奥的能量场模型产生着微妙的共振。

“爷爷,”她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仿佛在与大地深处的脉搏对话,“左前方,偏下…大约水下七十米…对,就是那个隐伏点!不是主脉节点,是更深处的…一条很细的次级支脉交汇处…那里的‘声音’…很浑浊,像…被什么东西锈蚀、堵塞了,能量流经时带着痛苦的滞涩感…” 她的眉头紧紧蹙起,似乎在承受着某种无形的压力。

李长庚眼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手指在键盘上疾点如飞:“收到!坐标锁定!能量污染特征谱分析启动…机器人,转向坐标点,开启最高精度扫描模式!”

屏幕上,代表水下机器人的光点迅速移动,镜头画面切换。浑浊的江水中,强光探照灯如利剑刺破黑暗,扫过嶙峋的江底岩石。突然,一个半掩埋在泥沙和暗绿色水草中的、扭曲变形的金属物体出现在画面中央!它形状怪异,宛如一只被巨力拧断的深海毒蛸残骸,几条断裂的合金触手狰狞地向外支棱着,主体部分布满腐蚀的孔洞和烧灼的焦痕,内部精密的、非自然的几何结构隐约可见,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冰冷与非人感。

“抓取主体!避开断裂触手区!小心异常能量反应!”李长庚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机械臂伸出,极其谨慎地钳住了装置相对完整的主体部分。就在脱离泥沙的瞬间,一股肉眼难辨、却让主控中心内所有敏感人员都感到头皮瞬间发麻、脊背窜起寒意的微弱震荡波猛地扩散开来!李念墨身体剧烈一晃,脸色瞬间煞白如纸,闷哼一声,双手死死按住墨玉基座才勉强稳住身形。屏幕上,机器人传输的画面剧烈抖动、雪花闪烁,数秒后才艰难恢复清晰。

“念墨!”李玄策一步跨入主控中心,宽厚的手掌稳稳扶住女儿微微颤抖的肩膀。掌心传来的冰凉触感让他心头一紧。

“爸,我…没事…”李念墨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不适感,挤出一个勉强的笑容,眼神却依旧有些涣散,“那东西…好‘脏’…充满了恶意的‘锈蚀’…它在‘哭’…不,是那条被它‘咬’住的支脉在痛苦地呻吟…”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和后怕,仿佛亲身承受了那地脉的痛楚。

“能量污染源确认!”李长庚的声音凝重得如同灌满了铅,“残留辐射及结构破坏特征图谱分析完成…高度吻合‘天枢’早期代号‘深蚀者’(deep corrodent)的试验记录!设计原理极其阴毒——利用局部地质构造的天然应力放大装置效应,如同在钢铁上植入致命的锈种,对次级地脉节点进行慢性渗透和结构性破坏!目标是制造难以察觉的‘能量血栓’,最终可能导致局部能量失衡,甚至诱发地质活动!此装置虽已损毁失效,但其思路是釜底抽薪的暗招!”

李玄策的眼神瞬间冷冽如三峡深冬的寒江。“彻底净化!一丝污染能量都不能遗留!立刻部署‘镇岳’III型能量稳定阵列,覆盖半径扩大三倍!我要这江底地脉,从此固若磐石,万邪不侵!”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命令化作电波迅速下达。水下机器人携带的特制净化装置启动,释放出柔和的、带着净化与安抚意味的淡金色能量波纹,如同温暖的手,小心翼翼地冲刷、抚平那装置残骸和它污染过的岩石与地脉。主控中心里,李念墨苍白的脸色随着净化波纹的推进,一点点恢复了血色,紧蹙的眉头缓缓舒展,甚至轻轻呼出一口浊气,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好了…舒服多了…那条支脉…它在‘叹气’,像是…淤塞千年的河道终于被疏浚,终于能顺畅呼吸了…” 她疲惫地靠在父亲坚实温暖的臂弯里,像一只经历风暴后终于归港的小舟。

---

夕阳熔金,将浩浩汤汤的江面铺染成一片壮阔的赤金长卷。大坝巨大的钢铁身躯被镀上暖色,投下巍峨的剪影,沉默地镇守着万顷波涛。

李玄策没有立刻返回主控中心。他屏退左右,独自沿着一条几乎被荒草和岁月淹没的、熟悉又陌生的小径,走下大坝一侧的山坡。小径尽头,在一片茂盛的灌木和几棵虬枝盘结的老槐树掩映下,几堵低矮残破、爬满厚厚青苔和岁月藤蔓的砖墙,顽强地矗立着。这里,就是当年那个简陋却承载了他**从防汛站副主任到副处长**关键成长期记忆的防汛站旧址。断壁残垣间,风雨剥蚀的墙面上,还依稀可辨当年钉挂水情图表的钉痕,以及半截嵌在砖缝里、早已锈死的电话线瓷瓶。

他静静站在废墟前,点燃了一支烟。夕阳的余晖温柔地勾勒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染上一层暖金色的光晕,也照亮了他眼中深沉的、如同江水般流淌的追忆。指尖香烟的烟雾袅袅升起,很快被江风吹散,了无痕迹。耳边,是江水永恒的奔流声,是泄洪口低沉雄浑的轰鸣,是远处现代化工地的机械律动。这声音,与记忆深处那暴雨敲打铁皮屋顶的急促鼓点、调度室里高频电话的刺耳铃声、同事们因彻夜未眠而沙哑却坚定的指令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跨越时空的守护者交响。

他想起那些在调度室里彻夜盯着水文曲线的日子,地图上的每一个红点都牵动人心;想起在风雨交加的深夜,果断下达疏散指令时肩上沉甸甸的重量;想起一次次成功化解险情后,和同事们瘫在椅子上,累得说不出话,相视一笑中那份纯粹的自豪与释然…**那是他作为管理者,指挥调度、运筹帷幄的起点。** 那时的守护,目标清晰而具体——守住大堤,守住一方百姓。心是滚烫的,责任是直接的。

如今,他站在国家安全的最高防线之一,执掌国之重器,守护的疆域已非一江一堤。敌人是金融市场的无形硝烟,是网络空间的比特洪流,是尖端实验室里的致命造物,是裹挟着灵异诡谲、意图动摇国本的“天枢”黑手…战场无处不在,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次呼吸都承载着亿万命运的重量。

“守护…” 李玄策低声咀嚼着这两个字,指尖的烟灰无声跌落。烟蒂被他用力摁灭在脚下这片他曾挥洒过青春与汗水的泥土里。他转过身,目光越过残破的砖墙,投向远处那沐浴在夕阳金辉中、气势磅礴如山岳的大坝主体。

坝体巍峨,如同沉默的巨人,用钢铁的脊梁,将桀骜的江流驯服成驱动时代巨轮的动力之源。这奇迹,凝聚着无数像他当年那样的建设者与管理者的青春、智慧与担当。而今天,他站在这里,守护的已不仅是大坝本身,更是它所象征的这个国家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是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迈向复兴的磅礴伟力。

守护的形式在变,战场在变,对手在变。

但守护的意志,如同这脚下奔流不息、滋养万物的长江,从未改变,也永不会枯竭。

夕阳的最后一丝金线沉入远山黛影,暮色如墨,缓缓浸染天地。大坝之上,璀璨的灯火次第亮起,宛如一条镶嵌在长江之上的星河,宣告着人类意志的光辉。李玄策最后看了一眼那片被暮色温柔笼罩的防汛站残垣,像告别一个旧梦,也像汲取一份力量。他挺直脊背,如同那大坝的钢筋铁骨,转身,迈着沉稳而不可撼动的步伐,重新走向那片灯火通明的、属于他此刻战场的核心。

江风依旧呼啸,吹动着他的衣角,却吹不散他眼中那如磐石般的坚定。身后,江水奔涌向前,涛声阵阵,仿佛在应和着守护者无声却响彻天地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