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88章 榆钱香-铜铃咽·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穿堂风卷着榆钱扑进堂屋时,铁盒突然弹开。泛黄的信笺雪片般飞散,有一张正落在李念墨的苜蓿汤碗里。女童捞起信纸,借月光辨认着洇开的字迹:1953年4月7日,于铁原......

这是二伯给长庚爷爷的回信。方清墨突然轻呼。她腕间的银镯碰着青瓷碗,发出清越的颤音。火光映出信纸背面的速写:戴圆框眼镜的军人正在坑道里拉手风琴,琴箱上摆着个冻土豆雕成的烛台。

李玄策的指尖抚过战斗间隙四个字,突然听见钢板琴般的叮咚声。二十岁的某个夏夜,二伯就是用这样的语调讲述铁原阻击战:我们在坑道里建了冰棱剧场,用炮弹皮磨成反光镜,收集照明弹的光来读书......

铜铃又响,这次带着奇特的共鸣。众人抬头望去,铃舌上不知何时缠了根暗红色的线头——正是李月竹当年系平安符用的朱砂线。李玄柏突然起身,从铁盒底层抽出个蓝皮笔记本,封面上战地文艺创作手册的字迹被血迹染成褐色。

五二年元旦,二伯在敌机轰炸间隙写了这个。他翻开脆硬的纸页,某页夹着的松针突然簌簌掉落,看这段:用美军传单背面誊写乐谱,墨水瓶需贴身保温,否则三分钟就会结冰......

李念墨忽然指着墙上的《长津湖雪霁图》:这个伯伯在吃雪吗?众人转头,发黄的照片里,二伯正捧起积雪往嘴里送,身旁的弹药箱上摆着半块印有俄文的巧克力。照片边缘注着:文工团用《喀秋莎》与苏军侦察队换给养。

三更梆子响过时,李玄松从灶膛扒出个焦黑的陶罐。敲开硬壳,酸辣气息混着硝烟味直冲鼻腔——竟是二伯在前线腌了五十二年的辣白菜。

上甘岭坑道最艰难时,二伯把《白毛女》剧本裁成卷烟纸。他撕下一片暗褐色的菜叶,叶脉间还嵌着未褪净的油墨,战士们传着抽文化烟,烟灰要留着给宣传画上色。

铜爵再次注满,酒液表面浮起细碎冰晶。李玄策看见二十五岁的二伯趴在坑道里,就着炮弹爆炸的闪光抄录《战争与和平》。他的钢笔尖冻在瓶口,便咬破手指用血水书写,最后昏倒在油印机旁,怀里还抱着刚印好的《坑道快报》。

有次演出到半途断粮,二伯拆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海报熬面糊。李玄林突然大笑,震得房梁落下积尘,他说海报上的坦克钢灰色正配炒面,就是朱可夫元帅的眼神老往粥里掉......

月光忽然暗了一瞬。李念墨怀里的三花猫突然窜上供桌,撞翻了盛酒的青瓷碗。酒液蜿蜒流过桌缝,恰浸润了某张信笺的落款——1953年7月26日,于开城。那个停战前夜,二伯正在板门店用口琴吹奏《平壤之夜》,琴声里混着三十里外炮弹的闷响。

启明星亮起时,李玄策忽然走向西厢房。榆木柜最深处,藏着二伯转业时赠他的冻土豆项链——用美军炮弹引信改造的吊坠里,封存着长津湖的雪粒。

铜铃又响,带着奇异的震颤频率。铁盒中飘出最后一张信纸,正落在李念墨的发辫上。女童就着晨光轻声念诵:今晨在交通壕拾得枫叶一片,忽忆故园霜色......

三个哥哥的酒杯同时顿住。1952年深秋的那个午后,二伯就是在这样的枫叶上写下绝笔诗,将叶片塞进准备发起冲锋的战士口袋。那颗子弹最终击穿了诗稿,却恰被铜制烟盒挡了弹道。

其实当年拼酒......三哥突然嗤笑,缺了半边的耳垂在曦光中发亮,二伯悄悄给你的酒爵抹了醒酒膏。不然你以为能撑过三哥那坛高梁烧......

笑声惊飞梁间雨燕。二十年前的月光重新洒落:十九岁的李玄策醉倒在晒谷场,怀里紧抱着二伯的蓝皮本,封底烫金的五角星抵着他砰砰作响的心脏。那时谁也没注意,老梨树的断枝处正萌发赤色新芽,像极了二伯笔记本里夹着的上甘岭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