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荒村辣媳 > 第185章 薪火相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女户学堂”的牌匾在赵家集上空悬挂起来,如同一面无声的旗帜,宣告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启。最初几日,除了丰女村本村的女户外,前来报名的外村妇人并不多,大多还在观望、犹豫,或是受制于家中父兄丈夫的阻挠。

但很快,这种僵局便被打破了。

第一个站出来,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支持学堂的,竟是周婆婆。

这位年迈的、几乎从不离开工坊的老绣娘,在一个清晨,让孙女搀扶着,颤巍巍地走进了学堂那间被改为女红工坊的厢房。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坐在了早已为她准备好的位置上,然后拿出了她珍藏多年的绣架和五彩丝线。

她没有绣那些寻常的花鸟鱼虫,而是将她在田间地头观察了一辈子的作物形态,用针线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出来——饱满低垂的麦穗、缠绕攀援的豆蔓、舒展着肥厚叶片的红薯、甚至还有刚刚经历过蝗灾、却依旧顽强挺立的禾苗根茬…

她的绣品,不仅形似,更带着一种土地赋予的神韵和生命力。当第一幅“嘉禾图”完成,悬挂在工坊墙壁上时,所有看到的妇人都惊呆了!那不仅仅是绣品,更像是对土地、对劳作、对生命的礼赞!

“周婆婆…这…”王嫂子看着那栩栩如生的麦穗,仿佛能闻到麦香。

周婆婆抬起浑浊却异常清亮的眼睛,声音沙哑却坚定:“咱们女人…不光要会种地…也要让咱们种出来的东西…变得金贵…这绣样,若是绣在帕子上、衣襟上…拿到镇上去…或许…能多换几个钱…”

她顿了顿,环视周围那些眼中开始发光的年轻女子,“我老了…这手艺…不能带进土里…想学的…以后…每天未时…来这儿…”

作物纹样刺绣——周婆婆用她最擅长的方式,为女户们打开了第一扇通往更高价值创造的大门。很快,工坊里坐满了对这门新奇技艺充满兴趣的妇人,丝丝缕缕的彩线,开始编织起她们对美好生活更具体的向往。

紧接着,孙巧儿的识字算账班也正式开课了。她没有教材,便用炭笔在打磨光滑的木板上写字,从最简单的“人、口、手”、“一、二、三”开始教起。她将算盘拨得噼啪响,教她们如何计算自家田亩的产出,如何核对买卖的账目,如何看懂官府的简单告示。

起初,那些握惯了锄头的手拿起炭笔,显得无比笨拙,写出的字歪歪扭扭。算盘珠子也常常拨错。但孙巧儿极有耐心,一遍遍示范,一点点纠正。当她第一次带领着十几个妇人,磕磕绊绊地念出“丰女村,我的家”时,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那种掌握知识的奇妙感觉,如同在她们黑暗的世界里,点燃了一盏微弱的灯。

王嫂子负责的课程则更为刚猛实用——女子防身术。就在学堂的院子里,她将当年为了护住女儿、与地痞流氓拼命时自己琢磨出的几招笨拙却有效的缠斗、踢打、挣脱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咱们女人家,力气是小!但不能任人欺负!”王嫂子声音洪亮,手腕上那道与税吏搏斗留下的伤疤格外显眼,“记住!要害!眼睛、喉咙、下身!被人抓住,别光知道哭!用牙咬!用头撞!用指甲抠!咱们的命,金贵着呢!”

她的话,像一剂强心针,注入每个女子的心中。起初还有些放不开,但在王嫂子的厉声呵斥和亲身示范下,女人们也开始学着弓步、出拳、嘶吼,将平日里积压的委屈和隐忍,化作力量发泄出来。院子里回荡着她们略显生涩却充满力量的呼喝声。

而最神秘、也最令人期待的,则是赵小满亲自指导的 “农技与感知” 。她的身体依旧虚弱,无法长时间授课,只能在精神稍好的午后,被搀扶到学堂那间最安静、原本是赵家书房的屋子里。

她没有讲什么高深的道理,只是让前来学习的(主要是丰女村核心成员和几个被孙巧儿认为极有灵性的年轻女子)围坐在一起,闭上眼,放松心神。

“放下…杂念…”赵小满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试着…去听…风的声音…去闻…泥土的味道…”

“想象…你们的根…扎进土里…感受…地下的…湿润…与…温暖…”

“庄稼…不是死物…它们…也在呼吸…在生长…试着…去听懂…它们的…需要…”

她引导着她们,去进行最基础的、与土地连接的冥想。这并非直接传授“大地之心”的力量——那力量太过凶险,代价也非一般人所能承受——而是筛选、培养一种对自然、对作物更敏锐的直觉和感知力。

令人惊讶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毫无所觉。柳绣娘在静坐中,能隐约感觉到不同土壤细微的湿度差异;一个叫春妮的沉默少女,则对作物叶片的微妙变化异常敏感。

赵小满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反应,给予简单的指点。她更像是在播撒种子,等待其中可能萌发出的、具备特殊天赋的苗子。

女户学堂,就这样如火如荼地运转起来。白日里,识字算数的朗朗声、防身术的呼喝声、织机的札札声、以及静坐冥想的安宁气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前所未有的、充满生机与力量的乐章。

越来越多的外村妇人,顶着压力和流言,偷偷跑来听课。她们在这里,不仅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本事,更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力量感。一种以知识和技能为纽带的新型女性联盟,正在悄然形成,其影响力,开始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赵家集的每一个角落。

薪火相传,星火渐炽。

这所简陋的学堂,传授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自立自强的精神火种。它照亮了无数女性曾经黯淡的人生,也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上,延续了千年的性别格局与权力结构。赵小满躺在窑洞中,通过王嫂子等人的转述,感受着学堂里蓬勃的生机,苍白的脸上,露出了许久未见的、发自内心的安然笑容。

左臂上那墨黑的印记,似乎也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新生气息中,暂时收敛了它的躁动与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