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荒村辣媳 > 第172章 御蝗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小满在剧痛与恐怖幻影中的嘶喊与挣扎,持续了将近半个时辰,才在强效安神草药的作用下,极其艰难地、断断续续地昏睡过去。但她睡得很不安稳,眉头死死拧在一起,身体不时惊悸般地抽搐,仿佛那铺天盖地的红色虫云仍在她的噩梦中肆虐。

窑洞内的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王嫂子、张寡妇、孙巧儿,以及闻讯赶来的李青山,围在榻前,看着赵小满那即便在睡梦中依旧痛苦不堪的神情,每个人的心都沉甸甸地坠入了冰窟。

“虫灾…蝗灾…”张寡妇干涩的嘴唇哆嗦着,浑浊的老眼里充满了深切的恐惧,“那是活阎王过境啊…遮天蔽日,唰唰唰…所过之处,别说庄稼,连树皮都得给你啃光喽!比旱灾还狠!旱灾还能熬一熬,这蝗灾一来…那就是绝户的灾啊!”

她年轻时经历过一次小规模的蝗灾,那场景至今仍是午夜梦魇。

王嫂子脸色惨白,紧紧攥着衣角:“小满说是西北方向来的…红色的云…吃光一切…她从来没这么…这么害怕过…” 她回想起赵小满那惊骇欲绝的眼神,仍心有余悸。

孙巧儿飞快地翻着她那本越来越厚的账册,声音发颤:“县志里有记载,大蝗灾起时,‘飞蝗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尽靡,饿殍载道’…若真如此,咱们刚缓过口气…”

她不敢再说下去。

一直沉默的李青山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猎户特有的冷静:“西北方向,百十里外是黑风岭,那边多是荒坡草甸,若是今年也旱得厉害,蝗虫孵出来…不成群才怪。它们顺着风势过来,也就是几天的事。”

他的话,让所有人的心又紧了几分。时间,不多了!

“必须早做准备!”王嫂子猛地站起来,眼神虽然慌乱,却透着一股被逼到绝境的狠劲,“小满拼了命预警,咱们不能干等着!”

“可…可怎么防?”孙巧儿无助地问,“蝗虫那么多,铺天盖地,人力怎么挡得住?”

窑洞内陷入短暂的沉默。面对这种天灾,人力显得如此渺小。

就在这时,昏睡中的赵小满忽然发出一声极轻的、模糊的呓语:“…火…烟…湿柴…浓烟…”

几人立刻屏息凝神,凑近倾听。

赵小满的嘴唇无声地翕动着,断断续续地吐出一些零碎的词句:“…挖沟…深沟…点火…熏…” “…石灰…草木灰…撒…禾苗…” “…鸡鸭…饿着…放…” “…快…来不及了…”

她的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众人心中的迷雾!

“对啊!火烧!烟熏!”张寡妇猛地一拍大腿,眼睛亮了起来,“老辈人传过!蝗虫怕烟怕火!在地头挖沟,点上湿柴杂草,弄出浓烟来,能挡一阵!” “挖深沟!它们落下来就爬不过去!”李青山补充道,“沟里还能放火!” “石灰和草木灰!撒在庄稼叶子上,蝗虫不爱吃!”孙巧儿也想起了什么,急忙翻动账册,“这里好像记过一句!” “鸡鸭!咱们村里养的那些鸡鸭,饿它们一天,等蝗虫来了放出去,能吃不少!”王嫂子也激动起来。

赵小满在无意识状态下的只言片语,瞬间点燃了大家的思路,拼凑出了一套看似原始却可能有效的防御策略!

“还有时间!”王嫂子眼神锐利起来,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带领女户对抗税吏的时候,“必须立刻动起来!”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快速部署,语气果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张姨!您经验老道,立刻带上村里所有能动弹的妇人老人,去收集所有能烧的湿柴、杂草、甚至牛粪!越多越好!堆放在所有田地靠近西北方向的地头!再去灶膛里掏草木灰,能掏多少掏多少!” “巧儿!你带几个识字的,马上把刚才咱们想到的这些法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写下来!多抄几份!一份立刻送去县衙给陈县令!一份让李大哥带猎户兄弟快马加鞭,送往邻近各村示警!一份贴在村口,让所有乡亲都知道该怎么办!” “青山兄弟!麻烦你带所有能上的男人,立刻沿着咱们村田地西北边的边界,抢挖一条尽可能深尽可能宽的防火沟!再去通知所有养鸡鸭的人家,从今天起,鸡鸭圈起来,少喂食!等蝗虫来了,听号令一起放出去!” “我去召集所有还能下地的人,把石灰和草木灰兑水,尽量喷洒到庄稼叶子上!能保一亩是一亩!”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如同作战计划般从王嫂子口中吐出。此刻,她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埋头苦干的农妇,而是代行着“女农正”意志的指挥官。

“好!” “明白了!” “这就去!”

没有人质疑,没有人犹豫。巨大的灾难威胁面前,求生的本能和对赵小满的无条件信任,将所有人的力量瞬间凝聚起来!

众人迅速散去,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开始高速运转。

王嫂子最后看了一眼昏睡中依旧不安的赵小满,咬了咬牙,转身冲出窑洞。她知道,小满已经做了她能做的一切,剩下的,要靠她们了!

很快,整个丰女村乃至赵家集,都被一股紧张而恐慌的气氛笼罩。但这一次,恐慌没有演变成混乱,而是在王嫂子等人传达的、源自赵小满的防御策略下,迅速转化为有序的行动。

男人们扛着锄头铁锹,冲向西北地头,奋力挖掘深沟;妇孺们四处搜寻一切能产生浓烟的材料,堆成小山;孩子们被组织起来,小心地收集着各家各户的灶灰;鸡鸭被莫名其妙地圈禁起来,饿得咯咯直叫…

县衙那边,陈景元接到孙巧儿送来的、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的“御蝗策”时,惊得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蝗灾?又是赵小满的预警?他不敢怠慢,宁可信其有,立刻下令胥吏敲锣通告全乡,并派人急报州府!

烽烟,在灾难真正降临之前,已然点燃。

御蝗之策,源于病榻之上的只言片语,却迅速化作全民的行动。赵小满虽未亲临,她的意志,却已透过她信任的姐妹,成为了这片土地对抗天灾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