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 > 第144章 实验室的扩张:国际合作的开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4章 实验室的扩张:国际合作的开启

陈默推开主控室的门,刚好十点整。他把笔帽咔哒扣好塞进口袋,目光掠过墙上新贴的名单——赵天虎的名字还在头一个,后面跟着一行小字:技术助理(主管方向:民用通信模块适配)。他没多停留,径直上了二楼会议室。

走廊灯比往常亮堂,像是刚换过。他理了理衣领推门进去,里头已经坐了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西装熨得笔挺,手里拿着文件夹。

“陈先生,久仰。”对方起身,声音平稳,“我姓施,柏林电子应用研究所的。”

“坐。”陈默拉开椅子坐下,省了寒暄,“你们昨天发的合作意向书我看了,有些事得说在前头。”

施先生微微一笑:“我们希望在通信模块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共享专利,推动技术落地。”

陈默翻开笔记本,抽出一张打印纸推过去。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测试数据,画着频率曲线和功耗变化。

“这是能开放的第一批技术。”他说,“民用频段优化算法、低功耗信号压缩方案,都可以谈。”

施先生低头看了会儿,眉头微动:“这些不错。不过……贵方是否考虑把更高阶的技术也纳入合作?比如卫星编码的核心架构?”

会议室静了一瞬。

陈默抬眼看他,语气平常得像在聊家常:“那个不行。”

“为什么?”

“因为那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陈默说,“不是抄的,不是买的,是我熬夜蹲机房一点点调出来的。我不靠它发财,但得留着。”

对方沉默片刻,又道:“如果我们提供资金、设备、海外测试渠道呢?”

“那也不行。”陈默摇头,“能用的部分你们可以拿去,一起改进,一起出产品。但最核心的‘脑子’——”

他指了指脚下,“得留在这儿。在中国。”

施先生盯着他看了会儿,忽然笑了:“陈先生很直率。”

“我只跟明白人这么说话。”陈默合上笔记本,“要是觉得不划算,现在就可以走。我不拦着。”

门外响起脚步声,苏雪轻敲两下门,递来一份材料:“调试区刚送来的运行报告。”

陈默接过扫了一眼,随口问:“赵天虎那边怎么样?”

“原型机自检过了,绿灯亮着。”她说完就退了出去,干脆利落。

陈默把报告转手递给施先生:“刚才说想看我们实力?就这个。”

施先生接过去细看,眼神变了。这台机器没用任何进口芯片,驱动系统全是自主编写,连布线方式都和通用标准不一样。

“你们……真全是自己做的?”

“每个零件。”陈默站起身,“要去看看吗?”

两人穿过走廊,经过公告栏时陈默停下,在空白处添了行字:建议增设青年工程师轮训计划,周期三个月,首期二十人。写完继续往前走。

调试区门口,赵天虎正蹲在地上查电源接口,嘴里叼着半截铅笔。见陈默带了个老外来,赶紧取下笔抹了把汗。

“陈老师。”

“忙你的。”陈默摆摆手,转向施先生,“我们技术助理赵天虎。以前修车的,现在能独立设计晶体管电路。”

施先生看着这个穿工装裤、袖口磨得起毛的年轻人,一时没作声。

这时主机屏幕亮起,绿灯稳稳发光,系统提示音响起:“初始化完成,进入待命模式。”

赵天虎咧嘴笑:“成了!”

施先生站在原地看了许久,最后轻轻点头:“陈先生,您的条件……我们接受。”

回到会议室,双方草签了协议。条款写得明白:非敏感技术可联合优化,核心知识产权归中方,所有高频信号处理与编码架构不得外泄。

签完字,施先生收起文件,握手道别:“我们会尽快报总部审批。合作落地后,第一批支持两个月内到位。”

“不急。”陈默送他到电梯口,“慢慢来。”

电梯门关上前,施先生忽然回头:“陈先生考虑过去欧洲讲学吗?很多高校都想请。”

“不去。”陈默默默嘴角,“我认床,换个地方睡不着。”

施先生一愣,随即大笑,电梯门缓缓合拢。

陈默转身往回走,苏雪从拐角出来,递来张访客登记表:“美国康宁公司来电话,想谈合作。”

“哦?”他接过表格扫了眼,随手放在窗台上,“让他们先等着。”

“不问具体条件?”

“不用问。”他笑笑,“美国人那套我熟。先派个小兵探路,要是有肉吃,后面自会有人来。”

苏雪看着他:“这么有把握?”

“不是有把握。”陈默朝她眨眨眼,“是知道他们憋不住。”

说完他转身往主控室走。走廊尽头电钻声还在响,有人在装新机柜。他推开门,满室蓝光,大屏幕上跳动着系统联调数据。

技术人员正在调试通信链路,见他进来让开位置:“陈老师,参数校准好了,随时能启动模拟传输。”

陈默点点头,拿起数据板翻阅。一切正常,误差控制在千分之三内。

他走到操作台前,敲了几下键盘调出底层日志。屏幕滚动着密集记录,最后一行显示:权限核查完成,无异常登录。

自从上次揪出那个假清洁工,他每天都要亲自查一遍系统日志。虽然王振国判了无期,但他清楚,外面的眼睛不会少。

苏雪跟进来,靠在门边:“德国签了,下一步?”

“照原计划。”他头也不抬,“放一批成熟技术出去,换设备、换经验、换市场。但吃饭的家伙,谁都不能碰。”

“美国非要谈呢?”

“那就谈。”他放下数据板,望向窗外。园区主干道上,几辆印着外企标志的轿车正缓缓驶入,车牌在阳光下有些模糊。

“不急着开门迎客。”他说,“但门缝可以留一条。”

苏雪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主控室重归安静,只剩仪器低鸣。

陈默坐回椅子,拉开抽屉取出个旧本子。封皮泛黄,里面全是手写笔记——电路图、公式推导,还夹着几张褪色的照片,是他前世实验室的合影。

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有行小字:别让历史重演。

笔迹已淡,像多年前写的。

他盯着那句话看了几秒,合上本子重新锁进抽屉。

门外响起敲门声,年轻研究员探头:“陈老师,赵天虎说新屏蔽材料到了,问您现在验不验收?”

“让他等十分钟。”陈默站起身活动手腕,“我去洗把脸。”

走廊尽头洗手间里,他拧开水龙头冲了把脸。镜中人面带倦色,眼神却清亮。

抬头时,他注意到镜子右下角贴着张便签,字迹陌生:

【今晚八点,东门岗亭旁电话亭,有人找。】

他盯着纸片看了两秒,撕下来揉成团扔进垃圾桶,转身出门。

经过公告栏时,他停下脚步,掏出笔在青年工程师轮训计划下面添了一句:

优先选拔有实践经验的。

写完,他沿着楼梯稳步向下。

调试区的门敞着,赵天虎正指挥工人卸货,银灰色金属箱堆了满地。

“陈老师!”见他过来就喊,“这批材料说抗干扰提升百分之四十,您看靠谱不?”

陈默走过去,弯腰打开个箱子,手指摸了摸内衬涂层。颗粒感细微,不像普通屏蔽层那么光滑。

他没说话,只点了点头。

远处主控室大屏仍亮着,新一轮模拟传输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