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1981:成了科技流氓 > 第112章 假图纸的漏洞:2000赫兹的笑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 假图纸的漏洞:2000赫兹的笑话

焊枪的火苗在电路板上轻轻一点,随即熄灭。陈默盯着那颗刚刚凝固的锡点,像是确认了什么,又像是单纯地走了会儿神。他没动弹,也没言语,只把焊枪放回支架,顺手抄起镊子,夹起一粒米粒大的电阻,稳稳当当地安进该在的位置。

桌上的老式电话还保持着挂断后的寂静,听筒歪在一边,像是刚才那通越洋电话耗尽了它全部气力。

苏雪站在门边,手里捏着刚送来的校报,眉头微蹙。“王振国派人去你老家村口转了一圈,打听你小时候的事。”她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连你当年小学老师都找过了。”

陈默点点头,像是早料到有这一出。他打开万用表,探针轻轻点在新焊的接点上,屏幕跳了两下,数值稳稳定住。

“让他查呗。”陈默语气轻松得像在聊邻居家的琐事,“查得越细,越能发现我小时候连收音机都没摸过几回,更别说画什么图纸了。”

苏雪走近几步,把报纸搁在实验台边角。“可你给日本那边的参数……他们主板都烧了,现在乱成一团。那种技术,别说八一年,再过五年也够呛。王振国不是外行,他懂这里面的门道。”

“所以他才会坐不住。”陈默终于抬眼,镜片后的目光平静得不像个被盯上的人,“一张能让顶尖实验室炸机的图纸,出自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学生?换作是我,也得琢磨琢磨。”

说完,他又低下头继续调试,手指拨动变频旋钮,收音机里先是一阵杂音,接着传出电台报时的“嘀嘀”声。

“可你不止给了他们一张图。”苏雪看着他,“你让他们相信,这是未来的技术路线。但真正的未来……根本不是这个玩法。”

陈默嘴角弯了一下,没接话。“他们要信,我能拦着?总不能贴个告示说‘此为骗局,勿信’。”

“那你接下来怎么打算?王振国已经开始联系境外的材料专家,分析你图纸里那个2000赫兹的主控模块。他盯上这个了。”

“哦?”陈默眉梢一挑,“他终于看出门道了?”

“这不是门道,是笑话。”苏雪压低声音,“八一年的晶体管,稳定频率顶天不到500赫兹。你写个2000赫兹,等于让自行车飙出火车的速度。别说运行,通电那一刻就得冒烟。”

“所以他们炸了。”陈默点头,“炸得好。说明他们真信了。”

“可王振国不信。”苏雪盯着他,“他刚在办公室召集了心腹,说画这图纸的人,不是疯子,就是……知道些不该知道的东西。”

陈默停下手里的活,看了她一眼,嘴角微扬:“那他算猜对了一半。”

“你就不怕他顺着这条线,挖出更多东西?”

“让他挖。”陈默重新拿起焊枪,火苗再次燃起,“他每挖一铲子,就离坑底近一步。”

苏雪没再追问。她知道这时候劝不动。这人总能将危险说得像闲话家常,把阴谋看作棋盘上的几步棋。她只轻轻叹了口气,转身往门口走。

“对了,”她手搭上门把,回头说,“沈如月明天能到,她说带了新买的示波器,就是不太敢拆箱。”

“让她拆。”陈默头也不抬,“不拆坏几个,哪知道该怎么使劲。”

门轻轻合上,实验室里安静下来。窗外夜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的轻响。陈默没理会,他正专心焊接一块隐蔽的副板——这才是真正的新一代滤波模块,藏在主壳体的夹层里,外人拆上十遍也找不着。

这时候,城东一栋老办公楼的三楼,灯还亮着。

王振国坐在办公桌后,面前摊着三份文件:日本研究所的事故报告,国内电子元件厂的技术参数表,还有陈默的大学档案复印件。

他指尖夹着铅笔,在纸上划了一道,正好停在“2000赫兹”那个数字上。

“这不可能。”他低声自语,声音冷得像冰,“没人能在没有原型机的情况下,设计出超出时代三四倍的信号通路。更别说,还敢让人照着做。”

他翻到技术参数表第一页,目光扫过国产晶体管的性能栏,停了一会儿,冷笑一声。

“除非……他知道未来什么样。”

他合上文件,往后靠进椅背,闭上眼。几秒后,他睁开眼,抓起桌角的电话,拨了个短号。

“把陈默最近三个月的作业和实验记录调出来。”语气平淡,“特别是物理系高年级电路课的实操评分。”

电话那头应了一声。

“再查查他接触过国外技术刊物没有。哪怕是本旧杂志,也给我找出来。”

电话挂断,他没起身,而是盯着墙上挂的日历。今天被红笔圈了出来,旁边写着两个字:复查。

他忽然想起什么,拉开抽屉,取出个牛皮纸袋,倒出几张照片。全是陈默在校内外的抓拍:骑车去图书馆、在食堂打饭、和同学讨论问题。

照片里的年轻人穿着朴素,戴着眼镜,神情认真,看不出什么特别。

可王振国盯着看了很久,忽然伸手,用指甲轻轻刮过其中一张照片上陈默的手腕——那儿戴着块老式机械表,表面有磨损,但指针走得准。

“一个饭都吃不饱的学生,哪来的钱买瑞士表?”他喃喃道,“还是……这表本身就不值钱?”

他眯起眼,脑子里闪过个念头:也许问题不在表,而在戴表的人。

这个人太稳了。稳得不像二十岁的年轻人,倒像个经历过无数风浪的老手。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向远处校园的方向。三楼那扇亮灯的窗还亮着,像一只不肯合上的眼睛。

“你究竟是谁?”他低声问,仿佛对面真有人能听见。

“故意放一张荒唐的图纸,引日本人上钩;又在电话里说那是‘未来技术’,逼他们自我怀疑。你不怕他们醒过味?不怕我查到底?”

他顿了顿,嘴角竟浮起一丝笑意。

“不,你不怕。因为你根本不在乎我们查什么。你在等,等我们自己走进你设好的局。”

他回到桌前,重新翻开事故报告,目光落在最后一行备注上:“建议后续测试增加缓冲级联电路,以应对高频震荡。”

他盯着这句话,突然笑出声。

“2000赫兹?哈。你明知道现在的材料撑不住,却偏要写上去,还配一套看似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不是技术失误,是嘲讽。”

“你在笑我们,也在笑这个时代。”

他把报告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

“行啊,陈默。你想玩大的,我奉陪到底。”

他重新拿起电话:“通知张教授,下周安排一次突击学术评审。我要亲眼看看,这位天才学生,是怎么用八一年的零件,做出超越时代的玩意儿的。”

这时候,实验室里,陈默已经焊完了最后一处。

他拔掉电源,轻轻吹了口气,把电路板翻过来检查背面。焊点整齐,走线清晰,没半点多余痕迹。

他拿起一块外壳,准备组装。就在螺丝刀刚要拧进第一颗螺丝时,桌上的电话又响了。

铃声尖锐,撕破了夜的宁静。

陈默瞥了眼来电显示,是个本地陌生号码。他没犹豫,按下录音键,拿起听筒。

“喂?”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陈默同学,我是校教务处的。下周有个临时评审,你准备一下。”

陈默握着听筒,眼神没变,嘴角却微微翘起。

“评审?评什么?”

“关于你申报的创新课题。”对方语气平稳,“有人说,你的设计……有点太超前了。”

陈默轻笑一声,手上稳稳地拧紧了第一颗螺丝。

“超前?”他慢悠悠地说,“可我觉着,还差得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