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源湖试点方案在省政府的批准下,按照修订后的路径稳步推进,联合工作组继续驻点协调,算是度过了最初的混乱期,为框架的“落地”积累了第一条经验。省发改委内部,《实施方案》和《任务分-工》的制定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各处室都在为细节条款字斟句酌。表面上看,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

这天下午,江辰批阅完一堆文件,略显疲惫地揉了揉眉心。他端起茶杯,走到窗边远眺,让思绪稍作放松。当他回到办公桌,准备继续处理待办事项时,目光被压在鼠标垫下方的一张对折的浅黄色便签纸吸引了。他记得早上还没有。

他抽出便签纸,打开。上面是用蓝色钢笔写的一行字,字迹略显潦草,但内容清晰:

“江主任:近期听闻,部分地市为迎合框架考核,可能酝酿将一些园区内效益尚可但能耗略高的企业,‘优化’至框架未重点覆盖的县域,以满足本地‘绿色指标’。此举恐造成新的区域不公与发展隐患,望您留意。一知情人。”

没有署名,没有日期。

江辰拿着这张薄薄的便签纸,重新坐回椅子,眉头渐渐锁紧。他反复看了几遍这行字,试图从笔迹和用语中寻找线索,但一无所获。这显然是一种匿名的、非正式的提醒。消息来源无法核实,但其反映的问题,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江辰内心一直隐隐担忧的一个环节——战略框架在层层传导和考核压力下,可能出现的“执行变形”或“策略性应对”。

框架强调绿色、创新、协调,必然伴随着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一些地方为了在“新赛道”上取得好看的成绩,完全有可能采取短期化、甚至扭曲性的手段。将高耗能企业简单地异地转移,而不是着力于技术改造和升级,正是最典型、也最省事的“应对策略”之一。这不仅能快速“优化”本地的能耗和排放数据,还能将经济增长压力转移到考核权重较低的偏远县域,造成“污染转移”和“数字游戏”,完全违背了框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本意。

这张便签,像一声警钟。它提示江辰,框架的落实,不仅要关注宏观的设计和重点区域的试点,更要警惕微观层面可能出现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这种博弈往往是静悄悄的,不易察觉,但侵蚀性极强。

他没有立刻声张,也没有去追查便签的来源。他将便签纸小心地夹入一个专用的笔记本里。然后,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综合处张处长。

“老张,你过来一下。”

张处长很快到来。江辰没有给他看便签,而是用看似随意的语气问道:“老张,我们框架的实施方案里,关于对地市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起草得怎么样了?”

“正在最后打磨,主要是各项指标的权重和目标值,还在和各地沟通协调。”张处长回答。

“嗯。”江辰点点头,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考核,不能只盯着最终的结果数据,比如能耗降了多少,高技术产业占比提高了多少。更要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这些结果是怎么来的。要坚决防止为了数据好看,搞简单的企业搬迁、数据搬家,或者‘一刀切’式关停,那是在制造新的不平衡,也是不负责任。”

他看向张处长,语气严肃起来:“这样,你让负责考核体系设计的同志,在方案里增加一个专项条款,重点强调几点:第一,严禁为满足考核要求,强制或变相强制企业进行非必要的异地搬迁。第二,要将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入、能效提升水平、产品附加值增加等过程性指标,纳入考核的重要参考。第三,要建立跨区域的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和利益分享指引,确保转移是市场主导、优化布局,而不是责任转嫁。第四,对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要明确严厉的惩戒措施。把这些要求写实、写硬。”

张处长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江辰话里有因,但他没有多问,立刻记下要求:“明白,主任!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及时、非常重要!我们马上研究,把这几条防火墙筑牢固!”

“好,尽快补充进去。”江辰挥了挥手。

张处长离开后,江辰独自沉吟。一张匿名便签,无法作为决策依据,但它所指向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他不能等到问题暴露再去补救,必须在规则设计之初就打好“补丁”,明确底线,传递出强烈的政策信号。这既是对可能存在的投机倾向的预警,也是对真正致力于转型升级的地方和企业的保护。

几天后,修改后的考核评价体系草案中,增加了江辰强调的针对性条款。在随后的一次与部分地市发改委主任的工作座谈会上,江辰在谈到考核问题时,不点名地提到了要警惕“简单的企业搬迁代替产业升级”的倾向,强调了过程管理和质量导向的重要性。他注意到,台下有几位主任的眼神微微有些变化。

这张突如其来的匿名便签,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一颗小石子,没有激起公开的波澜,却让江辰更加绷紧了防范风险的那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