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午夜诡话连环惊魂录 > 第170章 血池化成的刑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指示灯的闪烁与录音机指针的震颤在黑暗中划出同一道弧线。

陈默没有迟疑,将录音机贴紧胸口,按下播放键。母亲的声音再度响起:“别让他进去。”

声波如锚,穿透虚空,四周的力场微微扭曲,众人脚下一沉,终于踏上了实体。

阶梯尽头并非地面,而是一片悬浮于空中的血池。它没有边界,也不反射光线,只是静静地铺展在半空,像一张被拉伸至极限的记忆薄膜。

池面泛着暗红光泽,隐约可见人影沉浮其中,制服轮廓分明——是刑警队的人,全部浸泡在内,双眼紧闭,意识封存。

林小棠立刻蹲下,右手掌心贴向池缘。新生皮肤刚触到血面,金光便自掌纹中渗出,沿着池边扩散。

血池表面翻涌起涟漪,倒映出的画面骤然变化:陈默看见自己童年卧室的门缓缓打开;苏明远看见警局值班室的灯光熄灭;秦月看见镜头前那张无脸的人影正转过头来。

幻觉袭来的一瞬,林小棠猛然收紧手指,金光暴涨,将三人意识拉回。

她喘息着收回手,掌心已有大片鳞片剥落,露出鲜嫩血肉。“这不是血,”她说,“是意识的凝结体,被强行压缩成液态。”

苏明远低头看向自己的警徽,金属表面依旧滚烫。他没再犹豫,一把摘下,扔进血池。

坠落的瞬间,警徽在池面激起一圈波纹,所有沉浮的身影都轻微抽搐了一下。

“他们还活着。”苏明远声音低哑,“但我能感觉到他们在被替换——不是死亡,是被填入别人的记忆。”

陈默从风衣内袋取出一枚旧式警徽,非制式,边缘磨损严重,正面刻着“第七人”三字。

他高举过头,警徽悬于血池上方。池面立刻泛起剧烈波动,一道道编号浮现——、、……全是当年失踪刑警的档案编号,整齐排列,如同名单。

编号浮现的刹那,血池中央缓缓升起一物。

是项链,银质链身,坠子为一枚椭圆形镜片,背面刻有“怀安”二字。它静静悬浮,不沾血水,却与整个池体共振。

秦月的直播设备突然自动开启,屏幕亮起的瞬间,她瞳孔剧烈收缩。

一股数据流顺着设备线路直冲大脑,她踉跄后退,嘴唇颤抖,发出不属于她的声音:“……第七人不在……仪式还能继续……”

林小棠冲上前,右手覆上她双眼。金光自指缝溢出,与设备屏幕的信号激烈对抗。

秦月身体剧烈震颤,鼻腔渗出血丝,但那股入侵的意识终究被阻断。林小棠的手掌再次撕裂,血珠滴入血池,激起一圈微弱金纹。

林小棠所蕴含的特殊能力与这血池似乎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这血珠融入,金纹便是她体内特殊力量与血池交织所产生的反应,也是她尝试进一步探寻血池秘密所付出的代价。

“它在读取周怀安的记忆。”林小棠咬牙,“项链是钥匙,也是容器,封着他妻子的最后一丝执念。”

陈默盯着项链,银簪已握在手中。他没有立刻行动,而是将录音机缓缓沉入血池。

磁带自动运转,父亲的声音从池底传来:“入口在记忆最深处。”声波与血池共鸣,众人脚下的空间稳定下来,不再有被抛离的错觉。

他纵身跃入。

身体并未沉没,而是像穿过一层温热的膜,意识瞬间被拉入血池内部。

眼前是无数交错的记忆片段:刑警们在案发现场奔走、在审讯室怒吼、在深夜独自翻阅卷宗。他们的记忆被抽离、重组,灌入某种固定的模式。

而在最深处,站着一个女人的身影。她穿着未完成的嫁衣,背对陈默,手中握着那条项链。她没有回头,只是轻轻摇头。

陈默举起银簪,刺向项链。

银簪触碰到镜面坠子的瞬间,整片血池凝固。时间仿佛停滞,所有沉浮的身影同时睁眼。他们的目光穿透血层,直视陈默。

项链碎裂。

镜片崩解成无数光点,银链寸寸断裂,坠入血池。那一瞬,所有镜面——墙上的、地底的、天花板倒影的、秦月设备镜头的——同时爆裂。碎片并未坠落,而是悬浮空中,拼合成一幅全息影像。

影像中,周怀安立于祭坛中央,手持未完成的卷轴,面前七根蜡烛仅点燃六支。他抬头望向空缺的位置,声音沙哑:“第七人……为何不来?”

背景是1987年的仪式现场,符纸飘飞,香炉倾倒。祭坛中央的镜子映出的不是他的脸,而是一片虚无。

血池开始干涸。那些被封存的刑警一个个从池中站起,湿透的制服滴着无形的液体,眼神清明。他们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列队,面向陈默,抬手敬礼。

苏明远站在最前,抬起手,动作标准,却带着一丝迟疑。他的警徽仍在风衣内袋,但胸口的位置,已经感觉不到热度。

林小棠跪坐在池边,右手掌心的伤口不断渗血,金光却越来越弱。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新生皮肤下,有一道细小的裂痕正在蔓延。

秦月的设备屏幕彻底黑了,但她的手指仍死死按着开机键,仿佛怕一松手,刚才看到的一切就会消失。

陈默站在干涸的血池中央,银簪垂在身侧,簪尖残留着一丝银光。他抬头看向那幅全息影像,周怀安的脸在碎镜中不断闪烁。

影像的最后一帧,周怀安转过身,望向镜头外的某一点,嘴唇微动。

陈默听清了那句话。

“你母亲当年,也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