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帝先见贾家被弹劾,再知道是褚家所为,便对褚家生出不满之心。

一个未得实缺的外戚子弟,便敢假借东宫舍人之手弹劾,搅得前朝不宁,眼里还有君父么?

又有贾故领头请立太孙,甚至说出了皇帝亲自教导的太孙,能使皇朝百年稳固的话。

一个为私怨兴风作浪,一个便是回击也是以大局国本为重。两相对比,到底谁更值得倚重,他心中已经明了。

于是,他虽当场未责褚家,却独留太子,语气含锋道:“储君当约束外戚与东宫属官,莫使内宫干政,坏皇家声誉。”

太子此时已经知道事情始末,昨夜便许了贾侍郎夫人进东宫,由侧妃安抚宽慰。

此时也连忙顿首道:“儿臣遵旨,即刻整饬东宫属吏。”

随后,皇后亦向东宫传了懿旨:“东宫新立太孙,本宫自当照看。太子妃年轻,须静心养儿,少理外事。东宫内务,且交与东宫女官与内府管事。”

这道懿旨把太子妃的权柄削了大半。

待太子妃领旨,来皇后宫中‘谢恩’时,皇后又提点她:“太子妃也当约束娘家,莫要引起东宫‘内乱’,坏了太子声威。”

太子妃只得含泪应下,回宫便闭召来褚三郎,当面呵斥:“你竟假东宫舍人之人弹劾大臣?褚家的脸面都被你丢尽了!”

遂命其即日离京,巡查“褚家产业”,实是流放。

褚三郎不敢辩,只得收拾行囊,灰溜溜出京,家中无一人相送。

至此,贾府在江西一事无人再提。

贾家体面收场。

两月前,贾璟、贾茂叔侄带着贾芮,一路奔波,先去贾珺家祭拜了韩家太太。

等回来的时候,他们转道苏州,送了贾芮去和爹娘团聚。

而贾璟和贾茂在苏州待了几日后,便同贾琛一家告辞,要回京了。

贾芮第一次和小七叔、茂哥分离。

他一个大孩子了,还抱着小七叔脖子哭得鼻涕眼泪一把,最后是贾璟哄他:“你在你爹娘身边学本事,过几年回京,小七叔再带你玩。”

等他们叔侄回京,听到的头一个消息便是皇帝立了太孙。

贾璟这些年,偶尔有小住夏太傅府上的时候,这回得了消息,便自行去给师父道喜了。

而正巧这时,贾故被夏太傅长子夏澄明请至府上吃茶。

他与对贾故暗示说:“东宫有夏家人。不会让侧妃娘娘受委屈。”

但他具体想怎么做,却没给贾故交底。

贾故这种实诚人最烦别人跟自己打马虎眼了。

爱把话说的云里雾里,若是做了好事不留名也就罢了,可贾故看他是想让贾故把侧妃娘娘遇到的所有照拂都往夏家身上想。

但这可能吗?

荣府宫里有贤德妃、朝堂里姻亲无数,甚至皇后都能因为荣府在朝堂上的影响,去照拂侧妃。

今日若是夏太傅说这话,贾故也就给他留面子了。

可夏澄明一个光禄寺卿,仗着是太孙外祖,便非要装腔作势,硬要拿没影子的事让贾家记人情,那就太可笑了。

贾故当即告辞说,“老夫今日是来拜访夏太傅的,若是太傅不便见客,老夫便先告辞了。”

说着,他便要起身离去。

这时却见贾璟扶着夏太傅进来。

贾故为这二人留步,先含笑问儿子旅途辛苦。

又听夏太傅对贾故夸贾璟说:“少年老成,堪当大任。”

等寒暄客套完了,贾故正要带儿子离去。

却见夏太傅看了大儿子一眼,犹豫片刻才开口与贾故说:“老朽有个小孙女,年方十四,模样性情都还看得过。配你幼子,可使得?”

夏太傅的小孙女是幼子庶出,而且他的幼子虽中了进士,却不爱官场,做了个书院先生。

本来夏太傅觉得以身份,和贾故这个礼部侍郎的幼子不搭的。

但是如今贾故请皇帝立太孙,他们天然结盟,门户之见便让位于大势。

这个时候,就不能讲究身份那些细节了。

夏太傅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关门弟子贾璟日后必与夏家亲近。

他又是贾故幼子,向来得父兄疼爱,若是自己去世,为着小徒弟师徒之名、妻子出身都绑在夏家,贾家也要主动亲近帮扶夏家。

贾璟突然被点名,忙行礼,腼腆道:“但凭父亲做主。”

他心里本以为,夏家小姐是太傅孙女,父亲必会同意的。

却不想贾故其实是有点犹豫的。

这个时候并不是结亲的好时机。

至少对贾家来说不是。

只是发声支持嫡长,就能为贾故在清流正名。

可若是与夏家结了姻亲,日后再论,便是为了家里算计的私心了。

贾故才得了右侍郎的恭维,此时当真不舍得这等不谋私,正直、守礼之臣的好名声啊!

夏府花厅里,熏风穿帘,卷得墙上那幅工笔花鸟轻轻晃动。

贾故抬眼望去,夏太傅正抚须微笑,等着他一句“使得”。

他却只能以自己心意拱手推辞道,“太傅抬爱,贾某感激。只是……小七是老夫幼子,老夫以后不求他能多有作为。只想他能事事如意。便是讨媳妇,老夫也想着让他找个喜欢的。”

听闻贾故推脱之意,夏太傅怔了怔,旋即给自己了一个台阶,朗声笑道:“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老朽岂会不明?此事不急,待孩子相处些时日,再谈不迟。”

夏太傅没有强求,让贾故松了口气,他又寒暄几句,便带着贾璟告辞出来。

回家的路上,贾璟几次想问父亲。

但见父亲一副不想说话的样子,他便也闭口不言。

实际上贾故也在心里也是翻江倒海。

夏家这门亲,表面光鲜。

皇太孙一立,夏家水涨船高,此时结亲,仿佛给荣府的未来再添一道护身符。

可贾故看得明白,夏家里子弟虽然比王子腾家里子侄品行好太多。

但是他家和王子腾家有个相似的地方。

就是在朝里的影响,都堆积在一个人身上。

夏太傅在,门第显赫。

夏太傅一去,子弟既无显爵,又无重权,立刻能从京里一等人家降到三四等人家。

当初贾家能在有了王夫人以后,再娶王熙凤,一是同出金陵,二是贾家因为荣国公去世而衰落。

想攀实权豪门,却实在没的挑。

但现在情况有所不同。

把幼子绑上去,等于未来几年,都是贾家帮扶夏家,还要代替夏家来做支持太孙第一人。

这就不能忽略一个事实了。

不管谁当皇帝,贾家都是臣子。

怎么说呢。

有的皇帝连亲舅舅家都动手。

人家生来天潢贵胄,以为天下人忠心是理所当然。

你就算把家族填进去给他们杀出一条血路,他们也不一定记好。

若是你一时礼仪有失,弄不好人还觉得你是功高震主。

还有贾故拒绝之前贾赦妄想的一点。

不是自己的血脉做天下至尊,没有荣誉感啊!

而且当今龙体仍健,太子虽定,却远未登基。太孙更小,才刚启蒙。

贾家作为臣子,单纯支持嫡长不算什么。

但要像绑住王行和国舅府一样,用姻亲把贾家绑在太孙身上。

让贾家成了彻头彻尾的投机者。

坏了贾家好不容易转变的名声事小,惹得皇帝多疑,觉得贾故一片私心,为了贾家子孙前途计较,才出首定好了皇位传承。

惹得皇帝生厌,就是事大了。

总而言之,与夏家结亲的好处遥不可及,但是不好的地方现在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