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天堂来的风 > 第289章 水乡教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穿过礼拜堂再往后院走,是一座副楼。坡屋顶的两层小楼。

楼上是神父等人员居所,有四间小房间。楼下是厨房、浴室、柴房、生活设施用的。

大礼拜堂宽阔的祭台上,井井有条地摆放着桌椅和祭品,台下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木制的长条椅。室内干干净净,木椅都擦得发光。

德西可以想象,在当初教堂里一定是坐满了。都是来听比尔讲经布道的农家人。

他们和幽默的比尔聊天,和好久难得相聚一回的亲朋好友,一起坐坐、话话家常。

墙上大幅的圣母像,依然在温柔神秘地微笑着,但德西从空荡荡的大厅里,早已感受到了那种寂寞和冷清的气息。

原本应该摆放在圣坛上的蜡烛、耶稣受难像都不见了踪影。

“比尔,还有人来这里吗?”他忍不住问。

比尔温厚地笑笑。

“不来了。我有时候出去问候他们,有的小孩子还赶我。”

比尔的语气里有种无可奈何,但是好脾气的他,却没有任何责怪那些孩子的意思。

这时,从祭台旁的后门走进来一个女孩,一只手里拿着一把扫帚,另一只手里提着一只小木桶、把手上挂着抹布。

她穿着白色波点的短袖,袖子挽起露出嫩藕一样的小胳膊。

脚下是一双黑色的凉鞋,蓝色长裤的裤脚也挽起,两截玉似的秀气小腿,在宽阔的裤腿中晃荡。

她一抬头见到比尔,立刻笑着招呼:“比尔叔叔,这么早!”

看到德西一脸的惊奇,比尔忙开始介绍。

“德西,这是小可,这可是负责我们生活起居的,一位重要人物!”

德西知道她是谁,比尔之前的信里,提到过这个女孩。

小可是个孤儿。以前在湖武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

小可的家人就是不想抚养这个女孩,在她出生后不久,将她放到一只小木盆里,顺着河流漂流而下。

有好心人捡了她,可发现是女孩,也不肯养,就送到教堂来。

那时候还有很多的信徒,在比尔的倡导下,大家经常送吃穿用度过来,小可就这么活了下来。

比尔学了二十多年的汉语,于是便一边教她说话写字,一边教德文。

小可也想过去学校念书。可这会儿,学校老师又不教书了。

小可机灵活泼的天性,在这种自学的氛围中,倒是很适合。教堂里也有些书,来自前任神父、教会、和比尔的珍藏。

所以,小可虽然没有去上过学,可是问起什么文化和典故来,她都知道,有些德国的事儿,这些年,她也听比尔讲过。

地杰人灵。水乡的姑娘,似乎真的被青山绿水的灵气所滋养。

小可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皮肤又细又滑,脸型很小巧,配上小鼻子小嘴,有一种说不出的秀气和机灵。

见到德西,她没有一丝慌张和羞涩,反而语气极快地说出来。

“你是德西吧?我早听比尔叔叔说起你了!”

德西反而有点内敛和不好意思,但是他还是恪守德国交友的习惯,伸出手来。

“小可,很高兴认识你。”

“我知道,”小可扁扁嘴,用德语重复了一遍他的话。

“desi,Sch?n Sie kennenzulernen.”

然后笑道。

“你们每个人见面,都是先这么客套的!”

她像是觉得自己手脏,在裤子侧边揩了揩,才上前握了握德西的小半只手掌。

“hallo, mein Freund.”

(你好,我的朋友。)

那略带点凉意的触感,轻轻地碰过来,指尖细腻得,德西感觉手指像被丝绸拂过。

德西收回手。蓝眸里闪过毫不掩饰的惊讶,还有莫名的亲近。

他很欣喜地发现,这个姑娘会讲德语。

看看在一旁微笑颔首的比尔,他也知道怎么回事了。比尔教的。

这个调皮活泼的姑娘,令清冷的环境突然变得有生气了。德西为这种变化,心弦微微一动。

德西浑身上下,都带着仿若天外来客的一种新奇。

但有了比尔之前的细碎念叨和介绍,小可一直觉得,这是在很远的国度活着的、一个大哥哥。

今天,他来了。

“好了,我要去干活了!”

小可说着提起木桶,又回头对依旧站着的德西,做了个可爱的鬼脸。

“嗨,远来的客人,你先好好休息吧。一会儿,给你做我最拿手的菜。”

比尔一听就乐了,“好啊,好啊!”

他又转身对德西神秘兮兮地说,“她做的菜,可好吃了呢!”

*

从飞机到火车,再到公共汽车。

长途飞行十几个小时到香港,再入境陌生的大陆国度。

这时候的飞机座椅,可并不舒服。

漂洋过海到此时,已经三十多个小时未眠,还有时差。

德西精神再好,也禁不住从慕尼黑到这里、一路跋涉的旅途疲惫。

他再次进到卧室里,什么都没看。

木门闩是朽坏的,插不上。索性就不锁门。

在一张铺着洁净床单的床边。他脱掉鞋子,一倒头便沉沉睡去。

众人便让他先休息。等到快傍晚了,比尔才过来敲门,叫他吃饭。

德西醒来,疲惫缓和了一些。

他先换下了那双皮鞋,穿上那双德训鞋。将皮鞋用一张大纸包好,放在床底墙缝边,以后,先不穿了。

就餐的房间,是一个半间卧室大小的地方。

门外地面的青砖缝里,就是一些野生的花花草草,虽杂、却不乱。还种着两棵大芭蕉。

屋内一张宽大的木桌,铺着整洁的浅色桌布。之前,这餐桌上可以坐八个人。

虽然隔壁就是厨房,但丝毫闻不见油烟味,桌上布置着好看的几道小菜和碗碟,比尔在一旁憨厚的笑着。

这一切都让德西快产生错觉了:多象德国乡村别墅的生活啊!

这小小一角,也像艾兰德城堡附近的农庄、村民家。

小可早就准备好了一切,指挥着德西坐在一处摆放了刀叉的位置。

“你坐这儿。”

“来,比尔叔叔,总是坐这里的。”

小可俨然是一个管家。

除了比尔和小可,还有一个李婆婆,可是年纪大了白发苍苍身子佝偻,也不怎么说话,见到德西这个初来乍到的,自然是表情生疏。

她无儿无女,六十多岁。跟着比尔有些年头了,现在就在教堂里打杂、烧水做饭、种菜喂鸡。

另外还有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穿着一身不太干净的衣服。腿有些跛。听比尔介绍说,他叫宁宁,父母亲人都过世了。

宁宁的爸爸以前是教徒,去世后,就让他来教堂帮忙、也跟比尔一起生活。

小可这个女孩,看起来有洁癖,把什么都弄得干干净净的。

但对这个脏兮兮的宁宁,却并不嫌弃。

她一个劲地招呼大家落座。宁宁和李婆婆都不愿意上桌,端了碗,坐在院外门槛旁的青石条凳上吃。

上桌的只有他们三人。

德西看着眼前花花绿绿的一片菜肴,水煮豇豆、蒸茄子、丝瓜汤、还有一盘红菜、苋菜。看起来很丰富嘛。

他有些不解地问比尔。

“你不是说这里食物不够,怎么会有这么多吃的东西?”

十年前。大 跃进、三年困难时期。那会儿就闹过饥荒。现在,还能缺了粮?

比尔在那三年里,可也没少遭罪。不过他当时带着十岁的小可,熬过来了。

武湖这里比起那些资源短缺的穷乡僻壤,还算有些野物野食吃,不会饿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