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天堂来的风 > 第274章 历史的真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巴拉巴拉如数家珍,最愤怒的回忆,就是从庆国官员的腐败、黑暗、无能开始。

一直数落到到民国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保护不了人民,毫无御敌之力。

他根深蒂固地碎碎念,不喜欢那个远东的国家。

落后、混乱、混战。!

不过,他内心深处其实倒是也佩服的。

那个焦土般的国度,经历过半个世纪以来的那么多磨难、创伤、内战和外敌入侵交织,尤其最后又被那么又坏又流氓的日本侵略,最后还能站起来,这也是东方奇迹。

比尔神父的来信,马丁和德西读了,有的内容,当然也会分享给他。

华国的发展和变化,也是令世界瞩目的事实。

而西德与华国的关系上来说,从四九年 建国开始,西德与华 依然有些隐形的贸易,额度还不小。

西德并不想失去这个市场。

艾徳勒克家旗下的工厂,其实也是有与华外贸订单的。

但是非常隐秘,也并非是直接与华交易,而是通过东德与西德民间、第三方进行。

并且哈德里也不想加大力度。

对那片滑铁卢之地,他被伤过了多次的心,无法缝补。

而在美国的控制下,意识形态差异,西德与华国,始终不能正式建交。

由于chao 鲜战争期间,m 国对华经济封锁,双方的贸易,再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西德希望m 国能放弃对华 贸易的歧视,给他们建立贸易往来的机会。

但是m 国敌视华,西德只能在经济上有所合作,不敢碰美国设置的外交红线。

无论怎样,那片土地孕育了乌鸦,也是身边妹妹、赵杏的祖国。

哈德里这老头总是矛盾着。

对心爱之人的祖国,嘟囔着批判的时候,又不能大肆嘲讽和批判。

但财团新吸纳的美国股东,自然是以敌对态度讨论chao 鲜战争。哈德里怎么可能唱反调呢?

赵杏也是从清朝离开去德国的,她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

让她来爱一个并不了解的祖国政权,不太可能。况且建柏林墙之时,她也77岁了。

1955年,华 的工业产值提升,是1949年的四倍。

外交上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和平共处原则。也宣布与西德结束战争状态(解决chao 鲜战争的遗痕)。

而同一年,西德加入北约,成为了独立主权的国家,并与苏联建交。

这说明,西德有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意识,不想被美国左右。想与华 建交。

但是,一直没成功。

*

1961年,已经82岁的哈德里,接连失去爱妻、爱子,但他来不及悲伤。

因为长孙德西的羽翼还未长成,还接不了家族的担子。

他要用这把还算硬朗的老骨头,好好撑着。

19岁的德西,金发碧眼、五官英俊,且性格坚毅,受家族传统教育,品行端正,没有沾染什么不良习气。

颇有祖父当年之风,深得哈德里喜爱。

而这时,欧洲的青年一代,受美国自 由和民主主义的影响,普遍对传统教育也有了反抗情绪。

家族的掌权者哈德里,在这一点上,对德西的防范更是彻底,基本上不让他参与、任何有激进和民主动向的聚会。

作为德国古老的家族,哈德里代表家族此时的最高长辈,防范下一代越轨的行为。

新兴的资产阶级权贵家族中,也很少有人能接受正在兴起的民主运动,他们依然满足于特权,迷信财富决定命运中的一切。

哈德里,就是其中一个顽固的资产阶级、金钱特权论者。

而德西生来似乎就有些反抗的倾向,虽然见到这个青年的人,都被他那谦和的态度,和彬彬有礼的气度所折服。

但是细心点的人都会发现,在那顺从的笑容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种很坚强的自我意志。

但哈德里不由自主、也顺其自然地,将家族兴盛和顺利继承的全部希望,放在长孙德西身上。

可是,他注定要失望了。

*

在德西的成长环境中。

法·西斯 极端主义曾经摧毁了正常的学校教育体系。

在所有的残疾和缺陷中,一个民族精神的残疾最可怕。因为这是靠一代两代人,都无法挽救的。

在德西等人上小学时,那些曾经自愿或被迫加入N·c,成为军国主义宣传喉舌的教师们,纷纷被解聘、失去工作。

而新的、讲真实历史的老师,又还没有被培养出来。

战后,科学技术教育的师资底子还在。

工程、工业、技术、科技类教育依然发达。但历史的教育,缺失。

战后,学校没有\"真正的\"灵魂指引者、老师,也不知道该如何教学生们,认识德意志的历史。尤其是那段黑暗的“N·c统治”历史。

N·c执政12年,一段以种族灭绝和屠杀为宗旨的历史,如何讲述?

1969年前,右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长期执政,主导政坛。对内留用N·c残余,对外奉行反G、反苏策略。

1955年德国加入北约,组建联邦国防军重整军备,成为北约对抗华约组织的排头兵。

为保证战备力量,大量曾参加过苏德战争、具有对苏联作战经验的N·c军官,都被重新启用,委以要职。

可以说,与被苏联控制的东德不同,西德一直对纳粹历史,没太反省。

当时,一些西德历史课本中,记述德国是如何加害的,语焉不详;讲述起德国受害\"惨状\"来,却连篇累牍。

比如,1957年,西德一本教材指出,苏联残酷报复德国,夺占德国东部领土,驱逐当地德国平民。

是如此形容的:

【上百万的德国人,被卷入可怕的痛苦之中,成千上万的老人、妇女与儿童在波罗的海中沉没,望不到尽头的难民迁徙队被饿死、冻死。

在德国两千年充满苦难艰辛的历史上,人民从未遭受过像1945年那样的苦难。

这次苦难,无论是对于敌人复仇行动中的逃难者,还是对于留下的人,都无法忍受。】

听起来,和直到2025年、依然不承认侵华、犯下南京大屠杀罪行的日本,异曲同工。

日本对大屠杀完全否认。但对描述自己遭受原子弹的百姓苦难时,却详详细细、想博世人同情。

忽略自己是如何\"始作恶\",只给民众展示自己的“受难果”。

此时德国历史教材,对德国人参与N·c大屠杀的人数,仍然闪烁其词,不敢承认。

直到1968年夏天,德国爆发激进学生运动。左翼主张在思想上批判纳粹,在法律上审判凶手。

此后,许多西德历史教材才承认,纳 粹政权实施暴行,揭露德国军队也参与了加害。

所以1970年,总理勃兰特有了那“惊世一跪”。

*

而德西身处西德,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语焉不详的历史中,长大的。

他知道德国有罪,却不知道具体的罪在哪里,有多大的罪。

祖父和父亲当然也不会说。

在右翼N·c残留掌权者眼里,若哈德里父子公开自己、在战争中秉持的和平主义立场,也将是被攻击和鄙夷的对象。

还有,N·c 党员的身份,也终究令他们对此沉默。

1961年,德西19岁,失去了父亲马丁。

也正是从近年起,激烈的学生运动,也推动了当局改变、去承认历史。

当局意识到,如果掩盖战争的真相继,既往的罪恶,将变成人民沉重的包袱,也不会赢得世界的尊重。

因为在历史的伤口上,他们缠上了太多的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