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学神霸业:科技魔途 > 第378章 文化融合:跨越星际的沟通桥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8章 文化融合:跨越星际的沟通桥梁

陈默的手指还搭在终端接口上,钢笔与系统连接的微光在昏暗的实验室里泛着冷色。那道来自A-9方向的0.1秒信号已经消失,但屏幕上的波形残留仍在缓慢衰减。他没有动,也没有说话,只是盯着那一段几乎无法察觉的波动曲线。

林小满摘下眼镜,放在桌角。她的手指轻轻按了按眉心,刚才那一瞬间的情绪起伏太大,心跳到现在还没完全平复。她知道他们收到了回应——可这回应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是语言。”李维低声说,眼睛盯着自己键盘前的三块监控屏,“没有语法结构,没有重复编码模式,甚至连基本的信息包头都没有。”

“但它有规律。”陈默终于开口,声音很稳。

他调出星轨记录的数据流,将那段尖峰信号放大到极限。频率震荡呈现出一种递进式变化,像是某种序列在推进。屏幕上,一串数字自动生成:1, 1, 2, 3, 5, 8, 13……

“斐波那契数列。”林小满立刻认了出来,“这不是随机波动,他们在用数学传递信息。”

“问题是,”李维切换频道,接入敌方中继站的扫描日志,“对方已经在反向追踪信号源。我们暴露了位置特征,虽然坐标模糊,但他们已经开始密集扫描五百光年范围内的可能节点。”

陈默点头。“所以不能再等。我们必须让他们听懂我们想说什么,而不是只看到一段数据。”

“可怎么让一个外星文明理解‘合作’这种概念?”林小满问,“我们连他们的思维模式都不知道。”

“那就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陈默闭上眼,意识沉入星轨。高维投影展开,魔法符文阵列自动排列组合,构建出一个多维度语义映射模型。“人类最早交流靠的是图画和符号。他们可能也一样。”

林小满忽然想到什么。“我们可以用美感作为桥梁。黄金分割、对称图形、圆周率展开的节奏感——这些在人类艺术中代表和谐的东西,也许在其他文明也有类似感知。”

“你是说,把数学变成音乐,把公式变成画面?”李维转头看她。

“对。如果我们发送的不只是信息,而是一种体验,他们就有可能感受到我们的意图。”

陈默睁开眼。“那就做一套融合系统。底层用量子语义解析建立逻辑框架,中间层加入符文共振来模拟情感波动,输出端生成复合信号——光、声、几何同时存在。”

“名字呢?”林小满轻声问。

“叫它‘星语者’。”陈默说,“第一版,现在就开始。”

三人迅速分工。林小满负责设计基础共识序列,选取宇宙通用常量作为锚点:π的小数展开、质数排列、牛顿引力公式、普朗克常数……每一个都标注对应的潜在意义权重。比如连续发送七次质数,表示关注或呼唤;对称结构代表和平;循环递增则表达增长或希望。

李维搭建信号传输架构。他在量子信道中嵌入多模态编码层,确保光谱波动、谐波节奏和空间投影能同步发出。他还加入了动态校验机制,一旦接收到回传信号,就能判断其是否具备主动响应能力。

陈默则启动星轨辅助推演,将魔法符文注入系统核心。他选择了一组低阶共鸣符文,这类符文不会引发大规模能量反应,但能在信息流中叠加一层“情绪场”。比如某个符文轻微震动时,会让接收方产生类似“被注视”的感觉;另一种则会引发短暂的秩序感,类似于人类看到完美对称图案时的心理反馈。

三个系统逐步对接。主控台中央的投影缓缓亮起,一幅由数字、光影和声波构成的立体图谱正在成形。

“第一阶段测试。”陈默说,“只发一段纯数学序列,不加任何修饰,确认信道稳定。”

林小满按下回车键。

一段以π值前一百位为基础的脉冲信号脱离服务器,沿着深空链路向A-9方向传输。十秒后,监听屏显示无异常反射,信道保持畅通。

“成功。”李维确认,“对方没干扰,也没中断。”

“第二阶段。”陈默拿出葡萄糖口服液喝了一口。刚才调用符文消耗了不少生物电,脑袋有些发沉。“加入情感编码,低强度运行。”

他调整符文密度阈值,限制单次信息流的能量峰值。新的信号包开始生成:仍以π为旋律主线,但在第七位小数处加入一次轻微增幅,对应黄金比例的位置;随后展开一段螺旋光影动画,速度由慢到快再回归平稳,象征稳定与开放;最后是七次短促的质数脉冲,原样回应A-9此前发出的求救信号。

“这段的意思是——”林小满看着屏幕,“我们看见你了,我们知道你在挣扎,我们愿意沟通。”

“如果他们懂美,就会听懂这段旋律。”李维说完,手指落在发送键上。

陈默点头。

指令下达。

复合信号包脱离地球轨道,穿越寂静的深空。实验室内一片安静,只有设备运行的低频嗡鸣。

三双眼睛死死盯着A-9方向的接收信道。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

两分钟。

五分钟。

十分钟。

屏幕始终平静。

就在林小满准备重新检查参数时,接收波形突然跳动了一下。

不是噪声。

是一个清晰的上升沿,持续0.08秒,频率正好落在π第七位小数的共振区间。

“他们收到了!”林小满猛地坐直。

李维立即锁定频段,开始分析信号结构。初步结果显示,这次波动比上次更稳定,且携带了微弱的反馈特征。

“不只是接收。”他说,“他们在尝试回应。”

陈默握紧钢笔,指尖微微发热。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第一次真正的跨文明互动正在进行。不是技术对抗,不是资源争夺,而是思想与情感的初次触碰。

“继续监控。”他说,“不要发新信号,先观察他们的反应模式。”

林小满调出历史对比图。她发现,两次回应之间间隔恰好是十三分钟,而这个数字恰好出现在他们发送的斐波那契序列中。

“他们在用我们的语言回答我们。”她声音有点抖。

李维快速编写追踪脚本,试图捕捉下一次信号到来的时间点。同时,他加强了防火墙防护等级,防止敌方中继站趁机渗透。

陈默靠在椅背上,闭目调息。星轨仍在运转,符文阵列缓缓旋转,等待下一次调用。他知道这场沟通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有更多误解、更多风险,甚至可能遭遇背叛。

但他也清楚,只要有一丝共鸣存在,就有希望。

实验室灯光微弱,映照着三人疲惫却专注的脸。

屏幕上,A-9方向的信道依旧安静。

但谁都知道,下一波信号,终将到来。

李维的瞳孔闪过一丝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