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爹只管砸单,我们肯定是盼着越多越好啊,你放心品质这一块我们肯定也是牢牢把住的。”

定下了凉粉,随后话题扯回到了鱼上,“我说真的,不知道你们有多少鱼?”

周春成这才正色道:“就养了两亩田的,镇上酒楼要了三十斤,一亩田估摸着有个六七十斤,捞完一百来斤是有的。”

王树林点头,“成,那我全要了。”

“全、全要了?”周春成惊得目瞪口呆的。

“对,全要了,不知道周老弟你这鱼什么价格?”

“还是市场价,二十五文一斤。”周春成老老实实报价。

“成,咱们俩兄弟,你不高要,我自然也不会压价,三十文就三十文。”

“哎?”周春成挠头,他说的不是二十五文吗?

王树林本来是说喝半杯的,结果谈得开心,两人不自觉的就开始续杯了。

“咋?有问题?你不是说市场价?现在市场价就是三十文一斤啊。”

周漾懂了,“大爹敞亮,不过我们跟镇上酒楼说的也是二十五文一斤,可不好跟你要价。”

周漾也想多赚点,但这好不容易搭上的关系,好不容易留下的好印象,可不能因为这点钱就搞砸了。

大家关系这么好,给他的价格却比别人高,他现在不知道,万一以后知道了,心里指定不舒服,为了长远打算,周漾决定就是二十五文一斤。

王树林笑着手指点了点,“你呀你,以后有啥好东西,得第一时间想着我,晓得不?”

周漾自然是连连点头的,吃完饭,已经是半个时辰后的事儿了。

王树林着急回去,就把抓回来的鱼一道拿走了,不多,只有四十斤,正好是一两银子。

周春成帮着把鱼送到大窝子村,他们的马车上,两人又定下了明早来取货的时间。

除了拿凉粉跟薯片,当然还有鱼。

王树林马车刚走,周舟他们就回来了,“爹?你咋在这里?”

周舟又看了看身后那辆马车,眼睛满是疑惑。

周春成心情好,加上喝了酒,一把揽过周舟,父子俩勾肩搭背的走着。

“刚刚那马车,看到没?镇上你王大爹的,来买薯片,顺道吃了顿饭,然后就把咱们家的鱼给买了,全买了,哦,对了,还多加了两百碗凉粉。”

周春成边说边比划着。

周舟更迷糊了,“王大爹?我哪来的这么有钱的大爹?”

“哎呀!你笨啊!”周春成一巴掌拍他后脑勺上,“就是你们送货那个茶楼掌柜啊,王树林,你王大爹。”

周舟:“……”

走了一会儿路,回到家时,周春成酒也散了,喝了杯茶,全家人一起下田捞鱼。

明天送勐底镇三十斤,剩下的得全抓了给王树林。

周老爷子全程陪着,眼看着他们交易,也亲自吃了这鱼,心里对于明年要养稻花鱼的欲望彻底到达了顶峰。

全家人一起捞,两亩地加上卖了的四十斤,一共捞了一百六十斤鱼。

比周漾原先预计的要多一些,她原以为一亩田能有个六七十斤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竟然能到八十多斤。(前面陆陆续续自己吃了一些)

一百六十斤,二十五文一斤,相当于这两亩田一共赚了四两银子!

就这还不算稻谷的产量,这个数字真真的震惊到周老爷子了。

别说周老爷子,就是周春成跟胡氏都惊讶得不行。

晚上睡觉的时候,胡氏还在数银子,“他爹,这稻田养鱼是真能行啊,一亩田多赚了二两银子呢,以前哪敢想啊。”

“是啊!”周春成也乐,双手垫在脑后,拿到银子到现在,那嘴就没合拢过。

“爹也说了,种了这么多年的田,头一次知道还能这样,我也是头一次种田赚到这么多钱,明年,明年咱们把五亩田都给养上,说不定以后这稻花鱼还是咱们三家村的特色呢,一提到稻花鱼,就想到咱们三家村。”

周春成美滋滋的想着。

胡氏放好钱,躺在床上,两眼亮晶晶的盯着屋顶,心里盘算着,“若是明年的斤头也有这么多,一亩田二两银子,那五亩不就十两了?”

周春成点头,“等咱们把债还完,把房子翻修了,还有钱就买点田或者地的,咱们家现在人多,光手里这十六亩田地可不够。”

“成!不过也要等大郎说媳妇以后吧?”胡氏觉得这个比较急。

说到这个,她翻了个身过来,“最近有好几户人家跟我隐晦提过,我想着改天问问大郎,看他什么意思。”

“村里的?”周春成眼睛一睁。

“对。”

“那可不成,要找也得别村的。”村里来来回回就这么几户人家,再结亲,结来结去就是,打这边论是亲戚,打那边论还是亲戚,这关系都不知道从哪理了,解不开了,乱成一锅粥了都。

胡氏拍了他一巴掌,“我能不知道?我想着让我娘帮着张罗张罗,看看那边有没有合适的。”

“这个成。”

夫妻俩说了会儿话就赶紧睡了,现在是起得越发早了,或者说他们家已经变成夜班了。

刚睡下没多久呢就要起来做凉粉,炸薯片。

炸薯片倒也还好,只是复炸一次,加上周漾去镇上定了一个专门炸薯片的锅,倒是方便多了。

可凉粉就恼火了,数量一直在增加,两口锅已经忙不过来了,家里的盆啊盘子啊啥的也不够。

又让周春仁父子俩加紧帮着做了几个,锅也是,又重新添了一口。

好在青山镇那边王树林自己找人来拉货,只需要二毛跟着走一趟,把酒楼的两百碗送过去。

没错,那边酒楼的凉粉也增加到两百碗了,王树林为人不错,还负责把二毛给送回大窝子村。

就这样,晒田的这七天,周春成他们抓紧把家里那五亩玉米给收了,收完玉米,把玉米杆子一起砍了。

终于到了万众瞩目的割稻谷时间了。

村里不少人都盯着他这两亩田,就想看看到底是增产还是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