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软软在系统的提示音中睁开眼时,鼻尖先萦绕上一缕清雅的沉水香。
雕花拔步床的锦帐垂落,绣着缠枝莲纹样的纱幔随着微风轻晃。
透过窗棂缝隙洒进来的阳光,在铺着云锦的床榻上投下细碎光斑。
“宿主!休假世界加载完毕!这里是大胤王朝景和三年,江南姑苏城。”001的声音带着雀跃。
“身份已同步为你本人,系统提前为你用积分兑换了身份,置办了琉璃巷三进宅院,暗库预存一亿两白银,纯纯无压力开局!”
她撑着手臂坐起身,指尖划过冰凉的玉质床栏。
看着眼前古色古香的陈设,倒真有了几分“休假”的实感。
铜镜里映出熟悉的面容——眉眼清冷,下颌线利落,正是她原本的模样,只是换上了一身月白色的里衣,少了几分杀伐气,多了些温润感。
“一亿两?”沈软软挑了挑眉,指尖摩挲着铜镜边缘的雕花,“倒省得为钱费神了。”
她从不是会安于躺平的性子。
现代学过古建筑修复与商业管理,星际时代操盘过跨星系贸易。
如今到了古代,自然要找点“事做”打发时间。
唤来系统绑定的贴身丫鬟青禾——一个梳着双丫髻、眼神灵动的小姑娘,伺候她洗漱换衣。
换上一身月白锦缎常服,外罩暗纹纱衣,腰间系着嵌玉腰带,沈软软踩着软底绣鞋走出内院。
宅院是典型的江南风格,白墙黛瓦,游廊曲折,院中种着两株玉兰树,花瓣落了一地,踩上去软软的。
青禾跟在身后,捧着一个描金漆盒:“小姐,这是宅院的地契和暗库的钥匙,您收好。”
沈软软接过漆盒,随手递给青禾:“先收着。带我去逛逛姑苏城。”
出了宅院门,琉璃巷的热闹扑面而来。
青石板路两侧,绸缎庄、胭脂铺、茶馆酒楼鳞次栉比。
叫卖声、算盘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透着江南独有的鲜活气。
她沿着街道慢走,目光扫过两侧店铺,大多装潢陈旧,生意平平。
走到巷口转角,一家挂着“醉仙楼”幌子的酒楼吸引了她的注意。
朱红大门漆皮剥落,幌子耷拉着,门口贴着一张泛黄的“转让”纸条。
“青禾,去问问转让价格。”沈软软停下脚步。
青禾手脚麻利,片刻后就从隔壁当铺老板口中问清了情况:“小姐,酒楼老板欠了三千两赌债。
急着变现,五千两就能拿下,连后厨的锅碗瓢盆都算在内。”
沈软软微微颔首。
五千两对她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她更看重这酒楼的位置——紧邻琉璃巷主街,又靠着护城河边,客流量有保障。
当即让青禾取来银子,跟着酒楼老板去牙行签了转让契约。
接下来的半个月,沈软软亲自督工改造酒楼。
她摒弃了古代酒楼常见的暗沉布局,用上现代学的“开放式设计”——拆了一楼大堂的隔断,换成雕花木质屏风,既保留古韵又显宽敞;
二楼雅间全部面朝护城河,装了可推拉的木窗,客人能边吃饭边赏河景。
她还把星际时代的“灯光理念”搬了过来——在房梁上悬挂特制琉璃灯,灯内点燃掺了香料的蜡烛。
亮度比普通油灯高两倍,还能散出淡淡香气,驱散饭菜油腻。
虽然琉璃灯珍贵,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只是能用得起琉璃灯的,不是达官贵族就是有钱人,或者皇家。
连后厨都改了布局,砌了分层灶台,设置了专门的食材储存间,比原来整洁高效得多。
装修的同时,沈软软开始琢磨菜品。
这个皇朝粮食充足,不用担心人们没有钱。
她融合现代川菜、粤菜的做法,结合古代食材,拟定了一份“新奇菜单”。
比如用蜀地运来的辣椒做“麻辣水煮鱼”,提前让青禾托人去蜀地收购新鲜辣椒,晒干磨粉备用;
用蜂蜜和麦芽糖熬制“琉璃甜皮鸭”,外皮炸得金黄酥脆,内里肉质细嫩;
甚至借鉴星际营养液配方,推出“滋补药膳汤”,用当归、黄芪等药材和老母鸡慢炖,兼顾美味与养生。
为了招揽人手,她在酒楼门口贴了招工告示,开出的工钱比其他酒楼高三成,还包三餐。
消息传开,姑苏城的厨子、伙计挤破了门槛。
沈软软亲自挑选,留下五个有十年以上经验的厨子,十个手脚麻利的伙计,还特意培训了服务礼仪。
要求伙计见到客人要躬身问好,上菜时要报菜名,态度恭敬却不谄媚。
半个月后,“味仙居”重新开张。
开业当天,沈软软在门口摆了二十桌流水席,邀请附近街坊邻居免费品尝。
红色灯笼挂了两串,新做的幌子用金粉写着“味仙居”三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街坊邻居们怀着好奇来尝鲜,当一盆红彤彤的麻辣水煮鱼端上桌时,众人都愣了。
大胤虽有辛辣调料,却从没有过这般浓烈的辣味。
一个穿着短打的汉子率先夹了一筷子,刚入口就眼睛一亮:“这鱼绝了!又辣又鲜,太过瘾了!”
众人见状纷纷动筷,琉璃甜皮鸭的香甜、水晶虾饺的q弹、药膳汤的醇厚,都让大家赞不绝口。
不到中午,味仙居就坐满了人,门口排起了长队,连带着隔壁的胭脂铺都沾了光,生意好了不少。
沈软软站在二楼雅间,看着楼下热闹的场景,满意地点了点头。
青禾端着账本走进来:“小姐,上午一共赚了三百二十两银子,比预估的多了五十两!”
“不错。”沈软软接过账本,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
“你去把今天的客人名单整理出来,尤其是那些穿着绸缎、像是富商的人,把他们点的菜、说的话都记下来。”
青禾虽不解,还是乖乖应下。
沈软软心里清楚,味仙居不只是酒楼,更是她收集情报的起点。
要在姑苏城站稳脚跟,首先得摸清这里的人脉脉络。
傍晚时分,一个穿着锦缎长袍、腰间挂着玉佩的中年男人走进味仙居,径直上了二楼雅间。
青禾赶紧来报:“小姐,是姑苏城的盐商王启年,听说他手里有三个盐场,在城里很有势力。”
沈软软端着一壶刚泡好的碧螺春,亲自走进雅间。
王启年正打量着雅间的陈设,见她进来,抬眼打量片刻。
眼前的女子虽年轻,却气质沉稳,眼神清亮,不似普通商贾家的女儿。
“王老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沈软软笑着将茶盏递过去。
“尝尝我们新采的碧螺春,是东山茶园刚送过来的。”
王启年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香醇厚,回甘悠长。
不由点头:“好茶。沈老板年纪轻轻,倒把酒楼打理得有模有样。”
“不过是瞎琢磨罢了。”沈软软顺势坐下,“听说王老爷最近在囤盐?
正好我有个朋友在海州有个盐场,用的是新的制盐法。
盐的纯度比普通盐高,产量也稳定,就是缺个靠谱的经销商。”
王启年一愣——他囤盐的事做得隐秘,只和几个心腹提过,这沈老板怎么会知道?
他放下茶盏,眼神多了几分警惕:“沈老板消息倒是灵通。不知你那朋友要价多少?”
“比市价低一成。”沈软软语气平淡。
“而且我能保证,半年内不会有其他盐商在姑苏城和你抢生意。”
王启年眼睛一亮。
一成差价看似不多,可他每个月要进几十万斤盐,算下来能省不少钱。
更重要的是“独占生意”——姑苏城的盐商竞争激烈,要是能垄断货源,他的利润能翻一倍。
“好!”王启年当即拍板,“明天我就让人去签契约。
沈老板,你要是真能做到,以后我王家的宴席,都定在你这味仙居。”
沈软软笑着应下。
这笔交易,她从中能赚五万两佣金,更重要的是,拉拢了王启年这个靠山。
送走王启年,青禾拿着账本跑进来,眼睛亮晶晶的:“小姐,王老爷一下子点了二十桌宴席,预付了两千两定金!咱们今天一共赚了两千三百两!”
“知道了。”沈软软揉了揉眉心,“把今天收集的客人信息整理好,明天给我。”
夜深了,味仙居打烊后,沈软软坐在灯下,看着青禾记录的信息。
她用毛笔在纸上画了一张简易的关系图,把姑苏城的富商、官员标注出来,理清他们的联系。
001的声音带着崇拜:“宿主,你也太厉害了!开业第一天就谈成大生意,还收集了这么多情报!”
沈软软放下毛笔,看着窗外的月色。
琉璃巷的灯笼还亮着,倒映在护城河里,像一串流动的星火。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青禾,明天去城外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庄子。”沈软软突然开口。
“要大一些,偏僻点的,最好有山有水。”
青禾愣了一下:“小姐,买庄子做什么?”
“养些‘能用的人’。”沈软软嘴角勾起一抹笑。
“总不能一直靠嘴皮子做生意,得有能撑腰的势力。”
她想起星际时代训练的精英战队,眼神沉了沉。
在古代,光有生意和情报还不够,必须有自己的武力。
那些流浪的孤儿、落魄的武士,只要好好培养,就能成为最可靠的助力。
青禾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明天一早就去办。”
沈软软重新拿起账本,指尖划过“王启年”的名字。
姑苏城的水不浅,盐商、官员、士族盘根错节,要想在这里闯出一片天,还得一步步来。
味仙居是根基,接下来要建情报网,养势力,再开拍卖行、赌场,把沈氏的名字,深深扎进姑苏城的土壤里。
窗外的玉兰树随风摇曳,花瓣落在窗台上。
沈软软合上账本,站起身走到窗边。
月光洒在她身上,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
她的古代休业事业,才刚刚拉开序幕,而这琉璃巷的味仙居,就是她最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