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8,我的猎户人生开挂了 > 第597章 马家父子鼓火融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李越山回到小院偏房,就看到睡眼惺忪的马守山被马二炮薅了起来。

李越山递过竹筒,马二炮直接将其塞给了一旁的马守山。

锅子逐渐烧红,马二炮将银元一一放进了锅子。

马守山则在这个时候鼓起腮帮子,冲着竹筒子猛地吹气,筒灶里的火焰也随着马守山的气息窜了起来。

“别着急,徐徐的来。”

马二炮一手拿着竹签拨动锅子里的银元,一边对着吹气的马守山吩咐道。

他们爷仨以前在家做活的时候,一些精巧的东西用不上风箱大炉,只能用小炉来做。

而这动火的事就落在了俩儿子的头上,这么多年下来,爷俩搭配的相当有默契。

火焰逐渐升腾,眼瞅着锅子底下已经泛红,可里面的银元却丝毫没有融开的迹象。

只是马二炮却并不着急,眼睛死死的盯着锅子。

过了大概十几分钟之后,马二炮从皮囊里面拿出一个小囊来,用竹勺从里面掏出一勺子白色粉末状的东西。

“停一下。”

盯着锅子,马二炮朝着马守山摆了摆手。

马守山的嘴这才离开竹筒,深深地喘了一口气。

这动火看着简单,但却相当的累人,尤其是腮帮子,好像针扎一样刺痛。

随着马守山停下,那锅子底部的蕴气也逐渐消退,与此同时,马二炮将那竹勺里面的白色粉末均匀的撒入锅子当中。

那东西好像白雪一样,落入锅子当中迅速融开。

而之前在锅子中没有任何变化的银元,也随之开融。

“出劲儿!”

看到银元开融,马二炮给了儿子一个眼神。

正在揉着腮帮子的马守山,立刻将鼓足一口气,朝着竹筒子猛吹。

随着马守山的气息,那原本已经平和的火焰猛地又窜了起来,将半个锅子都裹了起来。

李越山转身来到窗口,将外窗打开一道不大的缝隙。

那筒炉里面用的是焦炭,火气上来之后,肯定会带着一些煤气,得让屋子通风起来,不然这一屋子的人都得凉。

很快,马守山脸色憋得通红,可好在那银元已经成了半锅子的银水。

马二炮用手中的竹签,将锅子里浮起来的一些浮皮都挑了出来。

“银模子!”

又过了七八分钟,马二炮这才头也不回的喊了一声。

赵老八立刻上前,将已经裹了瓦灰的模子递了过去。

马二炮用铁箍子将烧红的锅子夹起,泛着亮色的银水顺着锅嘴流淌而出,落进了模子里。

一阵青烟冒起,马二炮也不嫌烫,双手捧着模子,轻微却极有规律的摇晃着模子。

没了炉火的加持,银水开始迅速冷却凝固。

而随着马二炮的摇晃,流动的银水均匀的裹住了模子中的瓦灰。

“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当模子里面的银水平整下来,马二炮将模子递给了一旁的泥瓦匠任师傅。

任师傅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点头接过了模子,转身将其放在了承木上。

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隔着几分钟,任师傅就会拿起模子晃一晃,直到银水彻底凝固成型为止。

“成了。”

任师傅盯着眼前的模子,半晌之后将其交给了赵老八。

赵老八拿过来端详了片刻,随即拿起锉刀,从外开始,将模子一点点的剖了出来。

等银锭成型,李越山却眉头微微皱起。

这银锭虽然看着还行,但两头却明显翘高不同,一头高一头低,显然不对称。

只是在场的四个大师傅都没有说话,李越山也就忍着没有出声。

对于这种手艺活,他们肯定比自己要明白的多。

他都能看得出来,难道四个师傅都是睁眼瞎不成?

赵老八拿过一杆小秤,将银锭子放了上去。

“二两六厘,多了五厘,武师傅能成不?”

秤重过后,赵老八抬头看向了一直没有往前凑的石匠师傅,开口问道。

“错开不大,没问题的。”

武师傅点了点头,从赵老八手中接过了早已冷却的银锭子。

随即来到承木上,先是将银锭子放在一旁,随即又拿过一根红蜡,将其融成一块之后,垫在承木下。

等做完这一切,这才将银锭子用木楔子卡住,转身拿过自己的皮囊,从里面取出一个小号的凿刀来。

前翘后平,依照李越山的眼神,都看不出什么端倪的银锭子,在武师傅的手中却来回给磨撮。

细碎的银屑落下,滴落在承木下早已准备好的蜡片当中。

前前后后又是半个多小时,武师傅这才长出一口气来,伸手抹了一把满是细汗的脸。

松开木楔子,将已经打磨好的银锭子取了出来,看了看之后,这才递给了一旁的赵老八。

赵老八没有言语,直接将银锭子放在秤盘上。

“嘿,武师傅这手,神了!”

看到秤杆子上的标码,赵老八都不由得对着神态疲惫的武师傅伸出大拇指。

李越山等人这才凑上前,看到小秤上面的标码,都不自觉地倒吸一口凉气。

二两一厘,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看着好像简单,可在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全捧着手搓能达到这个精准程度,那得是多少年的水磨工夫!

咚咚咚!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轻微的敲门声。

现在已经是早上六点多了,天色已出现暗明色。

李越山起身打开房门,就见芍药和韩若云站在门外,一个端着一簸箕的大白馒头,另一个端着一铝深锅的鸡汤。

看那馒头已经没了热乎气,就知道这俩在门口等了已经好半天了。

两人都是心思通透的人,自然不会冒冒失失的就闯进来。

所以等听到里面几人说话的功夫,韩若云这才敲响了房门。

“先歇口气,这头一茬出来,后面也就顺手了。”

李越山接过两女送来的鸡汤和馒头,对着忙活了一晚上的众人招呼道。

这年月的人很少熬夜,所以大家脸上多少都带着点疲态。

之前精神专注还没什么感觉,这一松懈下来,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下去了半截。

好在老李家不差事,这大白馒头配着鸡汤,倒是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