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远颔首道:“大哥所言极是。”
“不过青蛙……可比这位常大人可爱多了。”
宋文远顿时就哈哈大笑起来。
上了马车。
宋文远则忍不住问道:“二哥儿。”
“从前姨娘时常对我说,去了常家要多奉承他们几句,来日若能得常家提携,好处是少不了的。”
“我虽对这等话不屑,但……你就不怕得罪常家?就不怕他们报复吗?”
“大哥,难道我在他们跟前卑躬屈膝、摇尾乞怜,他们就不会报复我吗?”宋明远的眼神落在窗外,不急不缓道,“既然不管我怎么做,他们都会同我算这笔账,我为何不争取最大的利益?”
他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也开始劝慰起宋文远来:“你也不必替我担心。”
“常阁老如今刚进入内阁,正是有所建树的时候,短时间内大概不会对我下手的。”
“再等上几年,兴许那时候我已经考上状元了呢?”
宋文远也跟着笑了起来:“对啊!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苦短,何必因为未发生之事发愁?”
他很佩服这个弟弟。
从前他的性子是更像定西侯,着急起来,就会急躁。
但如今他与宋明远相处的久了,心性也变得豁达起来。
……
马车晃晃悠悠。
不多时就到了‘闻香斋’的巷子口。
饶是宋明远有心理准备,但见马车停在巷口一动不动,撩起车帘一看,见着巷子里是车水马龙,堵得是水泄不通。
驾车的车夫更是道:“大爷,二爷,前面的路都被堵死了。”
“好像是有人在打架……”
哪里有热闹,哪里就有宋文远。
宋文远撩开车帘就往下蹦,更是忍不住回头催促道:“二哥儿。”
“走!”
“咱们也去瞧瞧热闹!”
宋明远虽对这些打架斗殴一事不感兴趣,但见马车一直堵在这里也不是事,索性也下了马车。
宋明远兄弟两人几乎是‘历尽千辛万苦’却仍距离‘闻香斋’还有一段距离。
好在宋明远也不是一无所获。
这一路上,他也知道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杜婶子的确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不仅先前对外宣扬‘太白先生’再创佳作,引人下注猜测‘太白先生’这次创作的话本到底叫什么名字,更道猜中有奖。
如此还不算,她还宣扬《九天玄记》售卖当日会有抽奖活动。
有的奖项是《玉钗记》和《明珠记》全套在售话本。
有的是‘闻香斋’的糕点。
但最引人注意的却是一等奖,若谁能抽中一等奖,则能得上一颗金豆子呢!
要知道如今这时候,不少寻常老百姓可一辈子都没见过金子长什么样。
有人是真心喜欢‘太白先生’的话本。
但更多的人,却是在杜婶子的引导下,误以为‘太白先生’近来口碑不行,今日定没多少人捧场,想来试试自己能不能抽中一等奖呢!
有便宜不占,那就是王八蛋!
故而这才有了今日‘闻香斋’门口的人山人海!
等着宋明远兄弟两人好不容易挤到了‘闻香斋’门口,这才知道杜婶子方才已宣布为了保证众人安全与购书者的阅读体验,同时段书斋只接待100人。
众人顿时是议论纷纷。
甚至还有骂娘的。
但他们秉持着‘来都来了’的想法,并未离去。
宋文远更是宛如一盆凉水从头上浇下来,没好气道:“这,这……怎么不早说!”
“这样排队下去,要排到什么时候?”
虽说他们兄弟两人与皮子修是好友。
但‘闻香斋’打开门做生意,就要一视同仁,他们可不能乱了规矩!
宋明远正欲说自己身上带了有请帖,谁知宋文远的目光就被人群中那大打出手的两个人吸引过去。
这两人是你一拳来我一拳去,嘴里更是嚷嚷道:“明明是我先来的,你凭什么插队!”
“我插队又怎么了?你长得一副穷酸相,一看就买不起书!”
不管何朝何代,众人都是好八卦的。
众人将他们团团围住,看起热闹来。
宋文远更是连连惊叹,低声道:”近来人人都道‘太白先生’口碑不好,但这‘闻香斋’门口简直是人山人海!”
“说白了,冲的也是‘太白先生’的名头!”
说着,他更道:“‘太白先生’这哪里是口碑下跌,分明是越骂越火!”
宋文远看的是津津有味。
宋明远却向来对这等事不大感兴趣,如今又一眼看出猫腻来,直道:“大哥,外头人多,咱们还是先进去吧。”
他扬了扬手中的请帖,道:“早在三日前,子修就差人送来了请帖。”
“凭借请帖者,可以不必排队,直接进去。”
不仅他手上有请帖,像‘闻香斋’和书斋的贵客,都有请帖在手。
宋文远却舍不得这般热闹,直道:“二哥儿,等会, 咱们先看看热闹!”
“这哪里是热闹?”宋明远是哭笑不得,继而压低声音道,“这两人是杜婶子安排的人……”
他如今对杜婶子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当日,他不是没想过自己做生意。
但他深知古人也是有大智慧的,他唯有拼尽全力念书才能在朝堂之上争得一席之地,并不愿在这些琐事上分去太多心神。
他只觉自己选择与杜婶子一起做生意是最正确的选择。
毕竟想要书斋生意红火, 仅靠着单一的噱头肯定是不行的,若今日有人因抢着进’闻香斋’而大打出手,在杜婶子的宣扬之下,只怕不出三日就能闹得人尽皆知。
如此,不是又给书斋和《九天玄记》做了一波广告吗?
宋文远自是不信,是连连追问:“二哥儿,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难道子修从前与你说过吗?”
宋明远还未开口,身侧却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因为这两个男子,一看就是‘闻香斋’掌柜请来的戏子。”
“《九天玄记》售价并不便宜。”
“这两个男子,一人肤色黝黑,一人腕间磨出黑迹,指尖不见茧子,一看就不是读书人。”
“更不必提这两人拳拳到柔却不伤人要害,嗓门大得能掀了屋顶,眼神时不时朝人群中瞟……已经很是明显了。”
宋明远转身一看,这人……不是当日在‘闻香斋’看书之人吗?
他顿时就笑了起来。
\"原来是您!\"
他和这人想的一样,杜婶子一来是为了造势,二来嘛,若有这样一出热闹在,就算众人排队排得不耐烦了,谁又舍得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