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康熙正史 > 第786章 吴三桂云南的最后一次酒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86章 吴三桂云南的最后一次酒宴

方光琛一边说着,一边偷偷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吴三桂的反应。

只见吴三桂原本就略显凝重的脸色,此刻变得愈发阴沉,仿佛暴风雨来临前那低沉的乌云。

方光琛心中明白,自己的话已经触动到了吴三桂内心深处的某些敏感之处,但他并未就此停下,反而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猎手,紧紧咬住猎物不放。

他向前微微探了探身子,语气中带着一丝质问和提醒:

“王爷,您不能始终坚守臣节,当年在蓖子坡杀永历帝的事,那可是在天下人眼皮子底下发生的。这等大事,只可行一次啊,难道您还想再重演一次么?

您不妨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真的再干这么一回,天下的百姓会如何看待您?到时候,您在世人眼中,与那反复无常、被人唾弃的三姓家奴吕布,又有什么区别呢!”

听到这番话,吴三桂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右手下意识地端起放在桌上的茶杯。

那茶杯本是精致的青花瓷,在灯光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然而,此刻的吴三桂心中怒火中烧,他单手猛地用力,只听得“咔嚓”一声脆响,那原本完好的茶杯瞬间崩碎,碎片四散飞溅。

滚烫的茶水如同失控的野马,溅了吴三桂一脸。

他却浑然不顾脸上的滚烫和刺痛,只是紧紧握着破碎的茶杯残骸,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方光琛见此情景,心中虽然微微一惊,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继续不依不饶地说道:

“王爷,您再听我细细道来。如今咱们只要集中兵力攻取湖南,凭借咱们的实力,占尽长江以南的土地。到那时,咱们与那康熙小儿划江而治。

如此一来,您不仅不用背负着杀了康熙的骂名,更不用去奉什么朱三太子为主。这样既保住了您的名声,又能让您坐拥半壁江山,享受无上的荣华富贵,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吴三桂缓缓地站起身来。

他伸出一只手,缓缓地抹了一把脸,将脸上的茶水抹掉。

随后,他郑重其事地说道:“方先生,老夫知道怎么做了。”

方先生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轻声说道:“王爷英明,此去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吴三桂轻轻拍了拍方先生的肩膀,而后大步迈出房间,那坚定的步伐仿佛在宣告着他内心的抉择。

次日一早,天色还未完全放亮,吴三桂便早早地起了床。

他在铜镜前仔细地整理着自己的衣冠,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格外庄重。

他深知,今日这一场宴席,意义非凡,它将是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待一切准备妥当,吴三桂便召集了自己的将领属下。

这些将领们平日里跟随吴三桂南征北战,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

他们接到通知后,纷纷从各自的营帐中赶来,心中都充满了疑惑,不知道王爷今日召集众人所为何事。

此次宴请的地点选在了平西王府。

平西王府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尽显奢华。

王府内的大厅宽敞明亮,摆放着一张张精美的桌椅,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美酒佳肴。

不单单是吴三桂的将领属下,钦差大人折尔肯、云南巡抚朱国治也在受邀之列。

折尔肯身为朝廷钦差,平日里趾高气扬,对吴三桂多有监视之意;朱国治则是个精明世故的官员,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一直左右摇摆。

本来宴席定的是中午时分,可还未到中午,人便早早地到齐了。

将领们身着整齐的军装,神情严肃地站在大厅两侧;折尔肯和朱国治则穿着官服,面带微笑,却又隐隐透露出一丝警惕。

吴三桂今日盛装出席,他身着一袭华丽的锦袍,头戴镶着宝石的帽子,腰系玉带,整个人显得威风凛凛。

他脸上虽然挂着笑呵呵的表情,可是那笑容却没有到达眼底,谁都能看出来,他内心其实并不高兴。

吴三桂缓缓走到大厅中央,目光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大声说道:“诸位将军、同僚们,今日,是咱们最后一次在昆明相聚,最后一次喝酒,最后一次与大家吃顿饭。”

吴三桂声音在大厅中回荡,众人听了,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吴三桂顿了顿,继续说道:

“这些年,咱们一同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出生入死,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可如今,形势所迫,我吴三桂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

说到这里,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而决绝,“在此,我吴三桂敬大家一杯!”

说着,他端起酒杯,高高举起,向众人敬酒。

将领们纷纷端起酒杯,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悲壮;折尔肯和朱国治则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揣测着吴三桂这番话的深意。

一时间,大厅中气氛变得格外凝重,只有酒杯相碰的声音在空气中轻轻回荡。

“王爷,这话可就严重了啊......”

王屏藩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与不满,双手摊开,微微向前倾身,眼睛紧紧盯着吴三桂说道。

“哎!屏藩此言差矣啊!”

吴三桂轻轻叹了口气,缓缓抬起手,指了指王屏藩,脸上露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模样说道:

“如今朝廷让咱们北迁,那是圣旨,容不得半点违抗。你看,钦差大人折尔肯、巡抚朱国治,都在这里呢,老夫岂敢抗旨。咱们身为大清的臣子,就得遵守朝廷的规矩,这是本分呐。”

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朱国治站在一旁,听到吴三桂这话,不禁嘿嘿一笑,眼睛微微眯起,心中暗自得意,心道这老狐狸终于是要搬家了呀。

这么多年来,吴三桂在云南势力庞大,犹如一颗刺扎在他心里。

如今朝廷下令撤藩,他就等着看吴三桂的笑话。

于是,朱国治整了整自己的官服,双手抱拳,恭敬地站起身来,脸上堆满了虚假的笑容:

“是啊......王爷为大清国立下赫赫战功,那是有目共睹的。如今不日就要回辽东养老了,这是朝廷对王爷的恩宠呐,我朱国治佩服啊!”

他故意把“养老”两个字说得很重,带着一丝嘲讽的意味。

折尔肯也跟着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脸上露出一副谄媚的笑容,说道:

“是啊,王爷自请撤藩,这高风亮节实在令人钦佩。这马上就要离开云南了,日后大家是在云南喝不上王爷这豪爽的酒了,到了东北,那冰天雪地的,也不知道王爷还能不能适应那边的气候啊......”

他这话看似关心,实则也是在有意暗讽吴三桂要离开这温暖如春的云南,去那辽东苦寒之地。

“放你娘的狗臭屁!”王屏藩本就脾气暴躁,听到折尔肯这番阴阳怪气的话,顿时怒目圆睁,猛地站起身来,双手紧握成拳,气得浑身发抖。

他指着折尔肯的鼻子,大声骂道:“王爷又不是不搬迁,何必苦苦相逼!你们这些朝廷的走狗,就知道在这里说风凉话,也不看看王爷这些年为大清付出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