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人家给出的理由,就算是威名赫赫、权倾一方的平西王,也是丝毫没有办法去反驳的啊。
“也罢!既然情况如此,那下官便只有前去禀报平西王,请他定夺是否要与安亲王进行交涉一番……”
胡国柱面色阴沉地说完这番话之后,缓缓地将那一摞厚厚的卖身契仔细地收好。
站在一旁的朱国治轻轻地点点头说道:“好,那就有劳胡大人您费心跑一趟了……”
待到目送着胡国柱渐行渐远的身影消失不见之后,朱国治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才总算是渐渐地平静了下来。
然而就在胡国柱刚刚离开不久,朱国治就随意地把胡国柱留下来的其中一份卖身契,扔在了那张略显凌乱的桌子上,嘴里还自言自语地道:“哼,我倒是想要好好看一看,这吴三桂到底是在玩什么样的花样儿。”
这边厢胡国柱气冲冲地走了,脸上满是不甘之色。
自从他踏入官场以来的这十多年间,还从未遇到过有哪个官员胆敢如此直接了当,并且毫不犹豫地拒绝他的要求呢……
确切点来说,应该是根本就没有官员敢于忤逆他的意思。
可是如今面对这个朱国治,想要顺利地将其收归门下成为自己的学生,看起来恐怕不会像之前想象中的那么轻松简单喽。
这朱国治心里到底作何盘算,旁人自是难以洞悉其详。
然而有一点他却心知肚明,那便是朱国治无论如何也不愿签署那份卖身契。
且说那胡国柱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到平西王府时,恰逢吴三桂正与众位文官于殿内共商要事。
吴三桂抬眼这么一扫,便觉出胡国柱神色有异。
想平日间,这胡国柱倚仗着乃是吴三桂的乘龙快婿之身份,向来都是不可一世、趾高气扬,对任何人皆未放入眼中。
可今朝却是一副无精打采、垂头丧气之态,活脱脱像只被煮熟了的螃蟹般没了生气。
“胡国柱,究竟发生何事?瞧你这般模样!”吴三桂望着胡国柱,忍俊不禁道。
胡国柱闻声缓缓抬起头来,瞄了一眼吴三桂后,紧接着重重地叹息一声:“唉……岳父大人,这朱国治实在太不识好歹啦!我好言相劝让他签下卖身契,岂料他竟丝毫不给面子……”
吴三桂闻言面不改色,淡然说道:“无妨,暂且给他些许时日,待他权衡利弊之后,自会想通其中利害关系的……”
“可是……”胡国柱欲言又止,稍作停顿后正要继续往下讲。
就在这时,吴三桂方才话毕,那些原本端坐于座的文官们瞬间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有的摇头晃脑表示难以置信;有的则义愤填膺,痛斥朱国治不知天高地厚;更有甚者开始揣测起吴三桂对此事将会采取何种举措以应对。
一时间,大殿之内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这其中一人,名叫林高,他听闻此消息后,神色骤变,急忙上前一步,高声喊道:“什么?平西王竟然要收了朱国治!这万万不可啊……”
只见那堂下之人,亦如炸锅一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很快,此起彼伏的声音响成一片,皆是附和着林高之语:“是啊……平西王绝不能收朱国治啊……”
一时之间,这大殿之上人声鼎沸,喧闹异常,放眼望去,尽是反对收服朱国治之人。
吴三桂见此情形,不禁面露诧异之色,心中暗自思忖:为何众人一听到要收朱国治,竟会如此群情激奋?
“诸位,诸位,请大家先静一静……”吴三桂眉头紧皱,运足中气,大声呼喊起来。
那群原本吵嚷不休的文官们,闻得吴三桂的这声高喊,这才渐渐安静了下来,但仍有不少人的脸上还带着愤愤不平之意。
吴三桂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了林高身上,开口问道:“林高,你方才口口声声说不让本王收朱国治,究竟是何缘由?不妨说来听听。”
林高闻言,赶忙起身离座,快步走到殿前,向着吴三桂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然后挺直身子,拱手答道:“回禀平西王,这朱国治实乃不能收啊……”
“哦?”吴三桂挑了挑眉,饶有兴致地看着林高,追问道,“那你倒是给本王好好说说看。”
林高轻轻地微微点了下头,缓声道:“平西王啊,那朱国治早在十年之前,便已是江南一地的巡抚大人了。此人可是心狠手辣得很哪!
他一手炮制出了那骇人听闻的‘奏销案’‘哭庙案’还有‘通海案’等一系列惨绝人寰之事。
在那些案件当中,江南地区数以千计的士子和大儒惨遭毒手,被其无情杀害;
更令人发指的是,竟还有多达一万多名无辜的百姓也命丧于他之手……”
对于这些事情,吴三桂其实心中也是知晓一二的。
然而让他感到困惑不解的是,这朱国治虽然犯下如此累累罪行,但这与他投靠自己,并不发生冲突啊?
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和缘由呢?
就在这时,一旁的刘玄初一听林高所言,立马就领悟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只见刘玄初赶忙上前一步,朝着吴三桂恭敬地施了一礼,然后言辞恳切地说道:“平西王,林大人说得一点没错呀!这朱国治绝对是个万不可收留之人。”
随着刘玄初站出来表态,原本坐在座位上的诸位文臣们也像是受到了某种感召一般,纷纷站起身来,七嘴八舌地附和道:“平西王啊,您千万不能收下朱国治这个恶贼啊……”
一时之间,整个大堂之上群情激昂,众人义愤填膺,呼声此起彼伏。
而此时再看向吴三桂,却发现他的脸色已然变得阴沉无比,显然是被眼前这番情景给搅乱了心神。
就在这气氛紧张的时刻,只见一名身着官服、神情严肃的官员霍然站起身来,
他目光直视着上方端坐的平西王吴三桂,朗声道:“平西王,恕下官无礼!若您执意收留那朱国治,下官甘愿辞去官职,归隐山林,此生此世再也不会踏入云南这片土地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