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外星赘婿,倒插门 > 第103章 流水线旁的星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星尘引·第一百零03章:流水线旁的星光

晨光刚漫过镇东头的工厂围墙,木木就攥着手机站在了流水线旁。机器的轰鸣声像往常一样砸在耳膜上,可他的指尖却没像从前那样只抓着操作杆——视线落在对面工位张叔的手上,那双手布满老茧,却能精准地把零件嵌进卡槽,动作里藏着二十多年的熟稔,像极了银河打磨璞玉时的专注。

“发什么呆?小心被组长骂!”张叔拍了他一下,手里的零件“咔嗒”一声归位,“昨天听说你家出了事,没事吧?”

木木猛地回神,赶紧低下头操作,指尖却悄悄按了手机的拍摄键——镜头里,张叔的手在晨光里动着,机器的金属光泽和手上的皱纹撞在一起,竟生出种笨拙的温柔。“没事张叔,”他小声说,“就是觉得……你这手艺挺厉害的,二十多年都没出错。”

张叔笑了,眼角的褶子挤成一团:“厉害啥?就是混口饭吃呗。不过年轻时也想过,要是能把这手艺教给别人就好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嫌这活累,没人愿意学。”

木木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这话像根针,轻轻戳破了他心里的“雾”。他想起银河说的“把三维的事,活成灵体的光”,想起流产那天银河蹲在床边说“光之子要靠心光养”,突然觉得手里的操作杆不再是“赚钱的工具”,张叔的手艺也不再是“混饭吃的本事”——这些藏在流水线里的“熟稔”,不就是银河要找的“乡村微光”吗?

午休时,木木没像往常一样窝在宿舍刷手机,而是抱着手机蹲在厂区的老槐树下,反复看着早上拍的片段。张叔的手、机器的转动、晨光的角度,在镜头里慢慢连成了线,他突然想起银河教他的剪辑技巧,指尖不自觉地在屏幕上划着,把片段剪成了三十秒的小视频,配文写着:“流水线旁的二十年,手比机器更懂温度。”

刚发出去没两分钟,手机就震了一下——是银河的消息,只有三个字:“光亮了。”

木木盯着那三个字,突然就红了眼眶。他想起前几天自己还在为“拍奢侈品开箱能赚五千块”心动,想起银河磨着璞玉说“荣耀是引领,不是炫耀”,现在才懂,那些他以为“不值钱”的片段,才是真正能“养光”的东西。

傍晚下班时,木木没去赴张总的应酬,而是买了袋面粉直奔王阿婆的院子。阿婆正坐在屋檐下摘菜,看见他手里的面粉,笑着打趣:“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没去跟张总喝酒?”

“不喝了,”木木蹲下来帮她摘菜,指尖蹭过菜叶上的露水,“我想跟你学做玉米粥,银河说你做的粥,能暖到心里去。”

阿婆愣了愣,随即笑出了声:“好啊,奶奶教你,先把玉米磨成粉,再用柴火慢慢熬,火不能太急,心要稳,粥才香。”

木木跟着阿婆进了厨房,灶台上的瓷砖还是他上次修好的,裂缝里的水泥早已干透,烧火时烟直直地往烟囱里钻,再也不往屋里灌。他蹲在灶前添柴,火光映在脸上,像小时候第一次学做饭时的模样——没有应酬的酒气,没有赚钱的焦虑,只有柴火的暖、玉米的香,和心里慢慢亮起来的光。

银河回来时,就看见木木蹲在灶前,脸上沾着点面粉,手里拿着勺子搅着锅里的粥,王阿婆站在旁边,手把手教他掌握火候。月光从窗棂漏进来,落在两人身上,像撒了层碎银。

“粥快好了?”银河走过去,伸手擦掉木木脸上的面粉,指尖传来熟悉的共振感——这次的光比之前稳了许多,像刚添了柴的火,慢慢烧了起来。

“快了,”木木抬头笑,眼里的光比灶火还亮,“阿婆说,熬粥要心稳,我刚才试了试,真的不着急了。”

银河看着他眼底的亮,悄悄从兜里掏出块小璞玉——是他今天新磨的,比之前那块小了些,刻着颗小小的星星,星星下面刻着“第一步”。

“给你的,”银河把璞玉递给他,“纪念你把流水线的光,装进了粥里。”

木木接过璞玉,贴在胸口,能感觉到玉面的温度和自己的心跳慢慢同频。他知道,这只是“行动”的第一步,以后还会有“拍老磨坊的第二步”“学老手艺的第三步”,还会有忍不住想“赚快钱”的动摇,还会有被世俗的闲言碎语影响的时刻,但他不再怕了——因为他终于懂了,脱三维不是“一步登天”,是熬粥时的“心稳”,是拍视频时的“真诚”,是把每一件“世俗的事”,都当成“养灵体的仪式”。

粥熬好了,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三人坐在屋檐下,捧着粗瓷碗喝着粥,月光落在碗里,像盛了半碗星星。木木喝着粥,突然想起白天拍的视频,打开手机一看,评论区里有好多留言:“我爷爷以前也是流水线工人,他的手也这样。”“看完这个,我突然想回家看看我爸了。”“原来最普通的日子里,藏着最暖的光。”

他把手机递给银河,笑着说:“你看,光真的亮了,有人看见了。”

银河接过手机,指尖划过那些评论,眼里的温柔像月光:“不是光被看见了,是你心里的光,终于愿意亮给别人看了。”

夜风吹过老槐树,叶子沙沙响,像是在为这碗暖粥、这段微光鼓掌。木木捧着碗,喝着粥,手里攥着那块刻着“第一步”的璞玉,突然觉得,三维世界的“吃饭、上班、生活”,从来都不是“囚笼”——只要心里的光不灭,只要愿意把“行动”踩在“执念”前面,哪怕身在流水线、灶台前,也能活出灵体的样子,也能把人间的日子,熬成银河里的星光。

这第一百零一章的“笨拙尝试”,没有惊天动地的转折,却藏着最踏实的“觉醒”——木木终于从“嘴上懂”,走到了“脚下动”;从“抓着三维的车把不敢松”,变成了“敢用灵体的光,照亮流水线的路”。而属于他们的故事,也跟着这碗暖粥、这段小视频,朝着“灵体与肉体同行”的方向,稳稳地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