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刑部打工:卷死怨种同僚 > 第140章 冤冤相报何时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刚从后山密道的出口——就是监察卫挖出来的那个,回到地面,凌析一眼就看到了正带着几名差役在附近巡查的岳辰。

“岳头儿!”凌析立刻上前,语气急促地问道:“玄明住持现在在哪儿?”

岳辰被问得愣了一下,挠了挠头:“住持?哦,他刚才说累得不行,心神耗损太大,想回禅房歇会儿,诵经静静心。”

“我看他老人家脸色确实不好,就…就让两个弟兄送他回房了,吩咐他们在外面守着。咋啦?玉佛找着了?”

他的注意力很快被后面监察卫抬着的玉佛吸引了过去。

凌析一听,却是脸色骤变,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攀升至顶点。

“不好!”她失声叫道,来不及多做解释,转身便朝着玄明住持禅房的方向疾奔而去!

邢司业和韩崧见状,立刻意识到出了变故,脸色一沉,毫不犹豫地快步跟上。

岳辰也反应过来,虽然还不完全明白,但也意识到可能出事了,骂了一句“操!”,赶紧带着人追了上去。

一行人脚步匆匆,穿过寂静的寺院回廊,气氛陡然变得无比紧张。

很快,他们便赶到了住持禅房所在的那处清幽院落。

只见两名刑部差役还恪尽职守地守在禅房门外,看到一大群人神色紧张地冲过来,都有些发懵。

“住持呢?!”凌析冲到门前,急声问道,同时侧耳倾听房内动静——里面死寂无声。

一名差役连忙回道:“凌都尉?住持大师在里面休息呢,吩咐了不让打扰……一直没动静啊……”

凌析的心猛地一沉。

这种过分的安静,在这种时候,本身就极不正常。

“住持!玄明大师!”她用力拍打房门,提高声音呼唤。

里面依旧没有任何回应。

“撞开门!”韩崧冰冷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凌析不再犹豫,后退半步,深吸一口气,猛地抬脚,狠狠踹向禅房的木门!

“砰!”的一声巨响,门闩应声而断!木门洞开!

门开瞬间,一股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檀香与一丝极淡的苦涩气味混合着飘出。

而房内的景象,让所有冲进来的人瞬间僵立在原地,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玄明住持身披那件略显陈旧的袈裟,身体悬于房梁之下,脖颈套在一条由黄色经幡布捻成的绳套中,双目紧闭,面色灰白,已然气绝身亡。

他的身体微微随风晃动,脚下踢倒的矮凳滚落一旁。

看到如此场景,凌析缓缓闭上眼。

来不及了。

禅房内一切如旧,经卷整齐,物品原位,唯有那悬吊的身影,与半空中飞舞的经幡,构成了一幅极其诡异、令人心悸的画面。

“怎…怎么会这样?!!”岳辰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失声叫道,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懊悔。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时心软允其回房休息,竟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那两名守门的差役更是吓得面无人色,腿都软了。

邢司业面色铁青,眼神锐利,迅速扫视整个现场。韩崧的眉头同样紧紧锁死,周身散发出骇人的寒气。

“封锁现场,验尸。”韩崧的声音冷得能冻结空气。

监察卫立刻封锁了禅房内外,严禁任何人靠近。

凌析强压下心中的震惊与一丝莫名的悲凉,穿戴好装备,上前进行初步勘验。

将住持的遗体平稳放好之后,她首先仔细检查了悬吊住持的绳套。

那是由黄色经幡布挽成的绳圈,打的是一个常见的活套结,但系得异常工整,每一个绳圈都紧实均匀,显得格外从容,不似寻常人在慌乱或绝望中仓促打成。

凌析站起身,退后两步,估算了一下悬挂的高度以及被踢倒在一旁的矮凳的位置。

高度与矮凳的高度似乎也匹配,没什么问题。

她小心地托住住持已僵硬的肩颈,仔细查验过颈部的缢痕。

那道深紫色的勒痕呈现出典型的“八字不交”形态,即绳索着力处最深,向两侧耳后上方斜行提空,不相交绕。

这确实是自缢常见的特征。

她还仔细检查了住持双手的指甲缝,里面并无皮屑、血渍或其他挣扎留下的异物。

周身所穿的袈裟和内衣也整齐平整,并无明显撕扯、破损或凌乱的迹象,看不出搏斗反抗的痕迹。

初步看下来,从体表特征到现场布置,一切迹象似乎都指向自缢身亡。

现场甚至带着一种异样的“整洁”和“规整”,仿佛一位高僧心灰意冷后,以一种近乎仪式般的方式平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退后一步,面色凝重,对韩崧和邢司业低声道:“初步勘验,体表未见明显外力胁迫及搏斗痕迹,缢痕特征符合自缢。现场…未见明显破绽。”

尽管她的内心充满了疑虑,但就目前所见,确实找不到支持他杀的证据。

一切迹象,从表面上看,都符合自缢身亡的特征。

凌析退后一步,面色凝重,对韩崧和邢司业低声道:“初步勘验,体表未见明显外力胁迫及搏斗痕迹,缢痕特征符合自缢。现场…未见明显破绽。”

尽管她的内心充满了疑虑,但就目前所见,确实找不到他杀的证据。

韩崧闻言,却发出一声嗤笑,目光扫过那悬吊的尸身和看似平静的禅房:“没有破绽?”

他重复了一遍,语气中充满了讥讽与怀疑:“在这等关头,如此‘完美’地自缢身亡,本身就是最大的破绽!”

“哼,杀人灭口,死无对证……倒是好手段!”

的确,玄明住持的死,时机太过巧合,方式太过“标准”,反而显得极不自然。

凌析沉默着,再次仔细审视禅房。

她的目光掠过书案,忽然定格在案几一角——那里压着一张微黄的宣纸,纸上用工整而带着一丝颤抖的笔迹,写着一首短偈。

她小心地取过纸张,只见上面写道:

“冤冤相报几时休?旧因莫问逝水流。

白骨如山终须化,怜取眼前是真修。”

这偈子,似乎是在劝人放下仇怨、珍惜当下,莫要执着于过往恩怨而滋生新的罪孽。

字里行间透着一股看破红尘的悲悯与无奈,很符合一位得道高僧临终前的感悟。

然而,凌析反复默念着“旧因莫问逝水流”和“白骨如山”这几个字,心中却涌起惊涛骇浪。

这绝不仅仅是普通的劝诫,这更像是一种极其隐晦的警告和哀求——警告不要再深究过去某段血腥的恩怨,哀求调查止步于此,以免牵连更多“眼前人”!

住持是在用这种方式,暗示他知道暗格中东西所牵扯的惊天秘密,并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还是说,他是在为自己被迫参与此事而忏悔,并试图保护某些人?

邢司业和韩崧也看到了这首偈子,面色更加阴沉。他们都从中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查!给本官彻查寺内所有僧人!尤其是与住持亲近者!”

“昨夜至今,有谁靠近过禅房?有谁行踪可疑?掘地三尺,也要把那个灭口的凶手揪出来!”韩崧雷霆震怒,下令彻底封锁寺院,所有僧众分开严加讯问,气氛紧张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