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明末铁院 > 第121章 黑云压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色尘烟渐渐散去,露出其后那股令人窒息的铁流——清军镶白旗的队伍,正以一种近乎凝滞的节奏,朝着刘家堡推进。没有杂乱的呼喊,没有无序的拥挤,只有数百人的脚步、马蹄与甲叶碰撞声,汇成一道沉闷的轰鸣,像巨石碾过冻土,一步步压向每个人的心头。

最醒目的是队伍前方那面镶白旗——旗帜边角已被战火撕裂,染着淡淡的褐色污渍,却依旧被两名旗手高高举起,在风中猎猎作响。黑色的旗面中央,白色的新月与火焰图案在阳光下格外清晰,那是镶白旗的标识,也是无数明军残兵记忆里挥之不去的噩梦。孙承宗望着那面旗帜,握着长刀的手不自觉地收紧,指腹蹭过刀身的旧痕——这面旗,曾出现在山海关外的战场上,跟着清军的铁骑,踏碎了他麾下无数弟兄的性命。

队伍的排布严丝合缝,透着久经战阵的纪律性:最前排是两百名步甲与跟役,他们穿着灰黑色的棉甲,甲面沾着尘土与干涸的血渍,有的手里握着长刀与盾牌,有的扛着铁锹和锄头,显然是兼顾攻坚与填沟的角色。这些人虽不是精锐,却一个个腰杆挺直,脚步整齐,没有丝毫溃兵的散漫,每一步都踩在相同的节奏上,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联着。

步甲之后,是一百名满洲马甲——清军真正的核心战力。他们骑着高头大马,马身披着黑色的马铠,只露出四条健壮的马腿;骑兵们则穿着双层铁甲,甲叶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腰间悬着马刀,手里握着长弓,有的箭囊里还插着几支带倒钩的狼牙箭。战马时不时打个响鼻,却被骑兵牢牢控着,步伐沉稳,没有丝毫躁动。最前排的几名骑兵,额头上绑着红色的布条,应该是小队长,他们的目光扫过刘家堡的城墙,没有丝毫情绪,只有一种冰冷的审视,像在打量一件待拆的猎物。

队伍的中后部,两匹骡马正拖曳着两门轻型佛郎机,炮身黝黑,炮架上还留着之前作战的划痕。四名炮手围在火炮旁,动作熟练地检查炮轮、擦拭炮管,还有人从马背上卸下弹药箱,打开箱子时,露出里面整齐码放的铅弹与药包——这些炮手穿着比步甲更厚实的棉甲,脸上带着专注,显然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火器手。

与之前遇到的蒙古游骑不同,这支清军自始至终没有发出一句喧嚣叫骂,甚至连战马的嘶鸣都极少。只有铁甲碰撞的“咔嚓”声、马蹄踏地的“咚咚”声、火炮轮轴转动的“吱呀”声,在空旷的雪原上交织,形成一种极具压迫感的“沉默”。这种沉默比流寇的嚎叫、蒙古兵的咆哮更令人窒息——它意味着绝对的纪律,意味着每一个动作都经过演练,意味着接下来的进攻,将是有条不紊、招招致命的。

“这就是镶白旗的精锐……”赵忠低声感叹,语气里带着一丝凝重。他守堡多年,见过不少乱兵与流寇,却从未见过这样一支“安静”却充满杀气的队伍。墙头上的士兵们,握着武器的手更紧了,有人的指节已经泛白,呼吸也下意识地放轻,目光死死盯着那支不断逼近的铁流,没人再说话,连之前偶尔的咳嗽声都消失了。

当清军推进到距堡一里外的开阔地时,队伍突然停下——没有丝毫混乱,前排的步甲率先立定,后排的骑兵跟着收住马蹄,火炮也被稳稳固定在地面,整个过程像一块完整的铁板,瞬间凝固在雪原上。紧接着,一名骑着白马的清军将领从队伍中策马上前,他穿着比其他骑兵更华丽的铁甲,甲胄上还镶着一圈铜边,腰间悬着一柄弯刀,正是这支队伍的统领——甲喇额真多隆。

多隆勒住马缰,目光扫过刘家堡的城墙:东墙加筑的胸墙、墙外的三道壕沟、墙头上隐约可见的长枪与鸟铳……他的嘴角似乎动了动,却没说一句话,只是抬手对着身后挥了挥。

随着他的手势,清军队伍开始快速列阵:两百名步甲分成三队,分别朝着东墙的左、中、右三个方向散开,形成半包围之势;一百名骑兵则分成两队,分列在步甲的两侧,马蹄不停地在原地踏步,随时准备冲锋;两门佛郎机被推到队伍中央,炮口缓缓抬起,对准了东墙的中下部——正是孙承宗之前指出的那处老墙薄弱段。

列阵的动作快而有序,不到一刻钟,一个“步甲在前、骑兵两翼、火炮居中”的进攻阵型便布置完毕。阳光照在清军的铁甲与火炮上,反射出密密麻麻的寒光,像一片黑色的潮水,将刘家堡牢牢围在中央。

刘江站在东墙城楼,手里的环首刀依旧指着前方,目光冰冷地看着清军列阵的全过程。他能感受到身边孙承宗的紧绷,能听到墙头上士兵们压抑的呼吸,却没有丝毫慌乱——之前的推演、训练、工事强化,都是为了应对眼前这一幕。

“孙参将,”刘江侧头看向身边的孙承宗,“他们的火炮对准了东墙薄弱段,等会儿进攻,步甲大概率会先填壕沟,骑兵在外围警戒,火炮负责轰墙。”

孙承宗点头,眼神里带着认同:“多隆的战术一向如此,先用步甲消耗咱们的火力,再用火炮轰开缺口,最后让骑兵冲进来。咱们得先打他们的步甲,别让他们轻易填沟;火炮一响,就用抛石机砸他们的炮位。”

刘江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重新投向那支列阵完毕的清军。一里之外,多隆已经策马回到队伍中央,清军的步甲们正弯腰拿起地上的铁锹与锄头,骑兵们也握紧了马刀,火炮的炮手们则将引火杆凑近了火门——

黑云已压城,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