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明末铁院 > 第155章 赏赐的分配与现实的骨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5章 赏赐的分配与现实的骨感

钦差周文彬次日清晨便启程南下,临走前留下了朝廷的“赏赐”——两只沉重的木箱,还有一队负责押送粮草的兵卒,说是“先运抵五十石,剩余五十石待地方协调后补齐”。刘江率人将木箱抬进议事厅,堡内的核心成员早已等候在此,连刚能下床走动的赵忠,都拄着拐杖站在角落,眼里带着几分期待。

老周搓着手,率先上前撬开木箱的铜锁。箱盖掀开的瞬间,银白色的光芒晃了晃众人的眼——里面码着整齐的银锭,还有些零碎的碎银,只是银锭的成色不算顶尖,边缘带着淡淡的黑痕,显然不是官铸的足色纹银。“这就是……千两白银?”老周伸手掂了掂一块银锭,眉头微蹙,“看着比预想的轻些,怕是掺了铅。”

刘江示意陈武拿来秤,将银锭一块块过秤。半个时辰后,陈武放下秤杆,语气带着无奈:“堡主,连碎银算上,总共只有八百七十三两,而且成色不足,实际能当七百两足银用就不错了。”

议事厅里瞬间安静下来。刘远站在一旁,原本脸上的笑意淡了些——在他的想象里,千两白银该是堆成小山的模样,却没想到不仅缺斤少两,成色还这般差。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见刘江脸色平静,终究把话咽了回去。

紧接着,众人又去清点粮草。押送粮草的兵卒早已将粮袋卸在仓库外,五十袋粮食堆成小山,可打开一袋一看,里面大半是糙米,还掺着不少秕谷和沙土,显然是筛剩下的次等粮。老周抓了一把糙米,吹去秕谷,叹了口气:“这样的粮,煮出来得反复淘洗,不然根本咽不下去。就算加上这五十石,堡里一百八十多口人,省着吃也撑不过一个月。”

刘江走到粮堆旁,弯腰抓起一把糙米,指尖捻着粗糙的谷粒,心里清楚——这就是南明朝廷能给出的“诚意”,看似丰厚的赏赐,剥去外壳后只剩赤裸裸的现实:千两白银实则不足七百两,百石粮草只到五十石次等粮,所谓的“嘉奖”,终究抵不过乱世的贫瘠。

“召集核心成员,议事厅开会。”刘江拍了拍手上的尘土,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再次回到议事厅,银锭和糙米的样本摆在桌上,众人的脸色都有些凝重。刘江率先开口:“赏赐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不足额、成色差,这是现实。但不管怎样,这笔钱和粮,得用在刀刃上。”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我的分配方案是这样——第一,七百两白银,留五十两作为应急备用金,剩下的六百五十两,全部用于采购战略物资:让宋老栓列清单,优先买铁料、硝磺和木炭,用于铸炮和打造武器;再留一百两,让出去探查的猎户留意周边的粮商,悄悄收些粮食,别声张,免得引来鞑子或乱兵。”

“第二,五十石粮草全部纳入公库,和现有存粮合并,按之前的定量统一调配,每日两顿稀粥,成年人一碗,老人孩子减半,绝不能私分。”

方案刚说完,角落里就传来一声低低的嘀咕:“好不容易盼来朝廷赏赐,不说给弟兄们分点补贴家用,连点荤腥都舍不得……”

说话的是老卒周满,跟着刘江父亲守了十几年堡,算是元老级人物。他家里有个生病的老母亲,本盼着赏赐下来能分点银子抓药,此刻见银子全要拿去买铁料,心里难免有怨气。

这话一出,几个老卒也跟着点头,脸上露出附和的神色。刘远皱了皱眉,刚要呵斥,却被刘江抬手拦住。

刘江走到周满面前,语气平和却带着分量:“周叔,我知道你想给老母亲抓药,我也想给弟兄们分银子、买肉吃。可咱们得想长远——没有铁料,宋师傅铸不出炮,下次鞑子带着十门炮来,咱们的墙再结实也挡不住;没有硝磺,震天雷造不出来,弟兄们只能拿着长枪去拼鞑子的铁骑;没有粮食,不用鞑子来,咱们自己就先饿死了。”

他指着窗外正在操练的新兵:“你看那些新投奔的弟兄,他们跟着咱们,不是为了一顿饭,是为了活下去,为了抗鞑。咱们把银子用在铸炮、买粮上,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活下去,让刘家堡能守住——等咱们有了炮,守住了堡,别说给你母亲抓药,就是顿顿有肉吃,也不是不可能。”

周满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刘江递过来的一个小布包打断。“这里有五两银子,是我自己的私房钱,你先拿去给老母亲抓药。”刘江的声音温和,“但公库的银子,不能动——那是全堡人的活命钱。”

周满接过布包,指尖触到冰凉的银锭,脸上瞬间涨得通红,连忙跪下:“堡主!是我糊涂!您别往心里去,我这就把银子还回去,公库的钱该买铁料买铁料,该买粮买粮,我绝无二话!”

“起来吧。”刘江扶起他,转头对众人说,“弟兄们的难处我记在心里,但眼下,铸炮、囤粮、练兵,这三件事比什么都重要。等咱们熬过这关,守住了堡,我刘江保证,绝不会亏了任何一个人。”

赵忠拄着拐杖走上前,沉声道:“堡主说得对!咱们守堡不是为了一时的好处,是为了长久活下去。我支持堡主的分配方案,谁要是再敢有异议,就是跟全堡人的活路作对!”

陈武、老周等人也纷纷附和,之前有微词的老卒们彻底没了声音,心里的怨气被刘江的坦诚和远见化解——他们或许不懂铸炮的重要性,却懂“活下去”这三个字的分量。

议事结束后,宋老栓拿着刚列好的清单来找刘江,清单上写着铁料、硝磺的数量和大致价格,每一笔都算得清清楚楚。刘江看着清单,又望向窗外正在搬运粮草的壮丁,心里清楚:这场赏赐的分配,不仅是资源的调配,更是人心的凝聚。现实虽骨感,但只要方向没错,哪怕只有七百两银、五十石次等粮,也能为刘家堡的未来,铺下一块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