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明末铁院 > 第77章 战前总动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深夜的祠堂,灯火通明,却无半分暖意。十几根火把插在墙角,将众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映在斑驳的墙壁上,像一张张紧绷的弓。刘江站在供桌前,手里捏着老疤带回来的那把清军刀,刀身在火光下泛着冷硬的光。

赵忠、王铁山、王木匠、管家、张老汉,还有护卫队的几个小头目、工匠坊的老师傅,堡里能主事的骨干都到齐了。没人说话,连呼吸都放轻了,祠堂里只有火把“噼啪”的燃烧声,和外面偶尔传来的巡夜梆子声,敲得人心头发紧。

“老疤带回来的消息,你们都听说了。”刘江先开了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镶白旗的清军偏师,就在山西、北直隶交界,离咱们不到三百里。骑兵为主,战力凶悍,沿途明军溃兵、蒙古散兵,要么被剿,要么被收编。他们下一步往哪走,不知道,但咱们不能等。”

他顿了顿,举起手里的刀:“这不是流寇,不是周奎那样的溃兵,是真刀真枪从关外杀进来的虎狼。他们不光抢东西,还杀人、抓壮丁。落到他们手里,男女老幼,没一个能有好下场。”

这话像一块石头,砸在每个人心上。之前对付流寇,大家虽紧张,却还有几分底气;可听到“清军”二字,想起那些逃难者口中“杀人如麻”的描述,连赵忠这样的悍勇汉子,脸色都沉了下去。

“少爷,跟他们拼了!”一个护卫小头目猛地站起来,攥紧了拳头,“咱们有堡墙,有震天雷,大不了一死,也不能让他们糟践了堡里的人!”

“对!拼了!”王铁山也跟着道,“俺多造些震天雷,炸得他们人仰马翻!”

刘江抬手,示意他们坐下:“拼,是肯定要拼的。但不是瞎拼。咱们四百多口人,老弱妇孺占了一半,想活下去,就得有章法。从现在起,刘家堡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他目光扫过众人,开始下达命令,每一句都掷地有声:

“赵忠!”

“到!”赵忠往前一步,挺直了腰。

“你带护卫队,取消所有休假,分成三班,日夜值守。明哨放出去五十里,暗哨要摸到官道边,一旦发现清军踪迹,不管多少人,立刻回报——哪怕只剩一口气,也要把消息送回来!”刘江加重了语气,“堡墙分四段,每段二十人,配备弓手、火箭手,再各配两个震天雷。你亲自巡岗,哪个位置出了岔子,唯你是问!”

“是!”赵忠沉声应下,转身就要走。

“等等。”刘江叫住他,“再挑二十个精干的,组成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各处,尤其是之前王老虎攻过的东南角——那里墙基曾被挖过,是薄弱点,给我盯死了!”

“王木匠!”

“在!”王木匠连忙上前。

“你带着所有能上工的青壮,连夜检查堡墙!东南角墙基,给我用石头加固,再浇上泥浆,务求结实!所有垛口,再补一层厚木板,能挡箭!”

“还有抛石机!”刘江补充道,“三台抛石机,分别架在东、西、北三面墙的制高点,给它们筑个土台,能挡流矢,还要让操作的人看得远、打得准。明早天亮前,必须就位!”

“放心吧少爷!俺这就带人去!”王木匠抹了把汗,应声而去。

“王铁山!管家!”

两人同时上前:“在!”

“王铁山,工匠坊连夜开工!火箭、震天雷,能造多少造多少!硝石、硫磺不够,就把库存的备用料全用上,哪怕把试验品凑数,也不能缺了军械!火药单独存放,派两个人专门看守,不许出半点差错!”

“是!俺这就去烧炉子!”

“管家,你立刻清点所有物资。箭矢多少?震天雷现有多少?火药多少斤?粮食还有多少石?水够不够?”刘江语速极快,“列个清单,明早给我。另外,把火药、最好的箭矢、疗伤的药材,还有剩下的一半粮食,转移到祠堂后面的地窖里——那是核心区,最安全。”

“还有,粮食从明日起定量分配,大人每日八两,孩子四两,所有人勒紧裤腰带,这仗不知道要打多久。”

管家点头如捣蒜:“小的这就去清点,绝不耽误!”

“张老汉!”

“哎!”张老汉拄着拐杖上前。

“您老辛苦一下,把堡里的妇孺组织起来。分成三队,一队负责烧水煮粥,保证护卫队和工匠有热食;二队负责运送伤药、绷带,随时准备接应伤员;三队……”刘江顿了顿,语气软了些,“您老带她们熟悉几条往地窖的路,做几次紧急疏散演练。万一堡墙被破,立刻往地窖撤,护卫队会派人掩护。”

张老汉眼眶红了,却用力点头:“放心吧江儿,俺这把老骨头,拼了命也护着她们!”

命令一道道下达,没人犹豫,没人推诿。祠堂里的人陆续离开,脚步匆匆,很快,外面就传来了动静——加固堡墙的夯土声,工匠坊重新燃起的炉火声,护卫队集合的口令声,还有妇孺们低低的说话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深夜的宁静。

刘江独自留在祠堂,看着空荡荡的屋子,缓缓松了口气,却又立刻攥紧了拳头。他没隐瞒危机,是因为他知道,唯有让所有人都明白“退无可退”,才能拧成一股绳。死战,是唯一的出路。

他走到墙边,看着那张被火把熏得发黑的防御图,手指在上面划过——堡墙、壕沟、抛石机阵地、箭楼、预备队位置……每一个点都记在心里。

天快亮时,赵忠匆匆回来禀报:“少爷,暗哨已派出去,护卫队各就各位。东南角墙基,王木匠带着人在加固,抛石机也开始往土台上架了。”

刘江点点头,走到门口。东方泛起鱼肚白,晨曦透过薄雾洒下来,照在忙碌的人影上——有人扛着石头往堡墙跑,有人背着箭筒往箭楼冲,有人抱着药箱往军医院赶。没人抱怨,没人害怕,每个人眼里都透着一股“要活下去”的狠劲。

刘江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泥土的腥味,有炉火的烟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那是战前的味道。

他知道,最严峻的考验就要来了。但看着眼前这一切,看着这些为了活下去而拼尽全力的人,他心里又生出一股底气。

守住刘家堡。

这个念头,像一颗钉子,牢牢钉在了他心里。

他转身,拿起墙角的长枪,往堡墙走去。他要去看看他的防线,看看他的弟兄们。日出之后,或许就是狼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