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72章 抗旱保苗的智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虫害刚过,又一场考验降临——连续十天没下雨,太阳像个大火球,烤得土地龟裂,刚种下的改良麦和蔬菜苗都蔫了,叶子卷成了筒。灌溉渠里的水也见了底,滤水棚过滤的水根本不够用,华工们急得团团转。

“这样下去不行,”天宇看着蔫头耷脑的麦苗,忧心忡忡,“再不下雨,麦种怕是要干死在地里。”

季方却很镇定,他围着田地转了一圈,对众人说:“别慌,天不下雨,咱们就想别的办法保苗。”他对茂才说,“把灌溉渠的闸门关小,优先浇麦种和蔬菜苗,稻苗耐旱些,可以晚两天。”

然后他又对天宇说:“组织人去海边挖沙子,越多越好,运到田里,铺在苗根周围。”

“铺沙子?”有人不解,“沙子不更保不住水吗?”

季方笑着解释:“这是‘沙覆盖’,沙子透气,能挡住太阳直射,减少水分蒸发,还能让水慢慢渗到根里,比光浇水管用。”

华工们半信半疑地照做。壮丁们扛着锄头去海边挖沙,用藤筐运到田里;妇女们则用手把沙子轻轻铺在苗根周围,像给幼苗盖了层薄被。孩子们也来帮忙,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根须处拢,嘴里念叨着:“喝饱水,快快长。”

沈农则带着人做“水窖”。他们在田地边缘挖了几个深五尺的土坑,坑底铺一层黏土,再垫上油纸防渗水,把滤水棚过滤的水存起来。“这水窖能存不少水,”沈农擦着汗说,“白天太阳大不浇水,等傍晚凉快了再浇,水不容易蒸发。”

季方教大家“点浇”法——不用大水漫灌,而是用瓢舀水,顺着苗根慢慢浇,每棵苗浇半瓢水就行。“这样既省水,又能让水直接到根,不浪费。”季方示范着,瓢里的水顺着他的手,缓缓渗进土里,苗根周围的土壤慢慢变成深褐色。

李武带着几个壮丁去远处的小溪引水。小溪的水也浅了不少,他们就挖了条临时的小渠,用红荆条编成的水槽把水引到水窖里。“慢点挖,别把渠挖塌了。”李武一边挖一边喊,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清水顺着渠沟流进水窖,脸上露出了笑容。

三天后,奇迹发生了。铺了沙子的麦苗慢慢舒展了叶子,原本卷曲的叶片展开,露出了嫩绿色;蔬菜苗也挺直了腰杆,尤其是青菜,冒出了新的嫩芽。华工们围在田边,看着恢复生机的幼苗,都松了口气。

“季师傅的法子真管用!”有人感叹道,“这沙子铺得值!”

季方蹲在田里,用手摸了摸土壤,湿润润的。“这就是保水的关键,”他对众人说,“沙子反射阳光,减少蒸发;点浇让水直达根部,不浪费;水窖存水,错峰浇灌,三者结合,再旱也能保住苗。”

他又指着麦苗根部:“你们看,这些新冒的白根,就是喝足水长出来的。只要根在,就不怕旱。”

傍晚时分,天空突然飘来几朵乌云,接着落下了几滴雨点。华工们兴奋地欢呼起来,纷纷放下手里的活,站在雨中,任凭雨水打在脸上。雨点越来越大,汇成了雨帘,滋润着干渴的土地,也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天宇站在雨中,看着田里的幼苗在雨中轻轻摇晃,像在跳舞。他转头对季方说:“季师傅,要是没有您的办法,这些苗怕是等不到这场雨了。”

季方笑着说:“种地靠天,但不能等天。遇到困难得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雨停后,天边出现了彩虹。华工们自发地去田里查看,麦苗更绿了,蔬菜苗更精神了,连土壤都散发出清新的气息。天宇知道,这场抗旱保苗的胜利,不仅保住了庄稼,更让大家学会了在逆境中想办法、找活路的智慧——这才是华夏屯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的根本。

夜里,华工们围着篝火庆祝,张婶端来了新煮的野菜汤,里面放了些刚长出来的青菜。“尝尝这新菜,”张婶笑着说,“多亏了季师傅的法子,不然可吃不上。”

季方喝着汤,对天宇说:“天宇主事,这场旱情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得建个大水库,把雨季的水存起来,明年就不怕旱了。”

天宇点点头:“您说得对,等这季庄稼收了,咱们就修水库!”

篝火的光芒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虽然未来还会有困难,但只要大家像这次一样,齐心协力想办法,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华夏屯的土地,在雨水的滋润下,正孕育着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