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外的凤凰山下,一片开阔地被平整出来,数百座坟墓整齐排列,每座坟墓前都插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阵亡将士的姓名、籍贯和军衔。坟墓前,摆满了百姓们自发献上的鲜花和祭品,空气中弥漫着肃穆与悲伤的气息。
这是复国军为徐州战役中阵亡的八百九十四名将士举行的集体葬礼。复国军的士兵们身着整齐的军装,列队站在坟墓前,神情肃穆;徐州城内的百姓们也纷纷赶来,自发地站在士兵们身后,脸上带着悲痛与崇敬。
赵罗身着玄色将袍,胸前佩戴着“寒鸦”玉佩,缓步走到墓前的高台上。他的脸色凝重,眼神中带着深深的悲痛,手里捧着一篇祭文,声音沙哑却清晰:
“维北伐元年,岁在癸亥,徐州大捷之后,余率诸将及军民,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阵亡将士之灵前:
呜呼!自铁石山起兵,北伐中原,诸将士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为驱逐鞑虏,恢复汉家河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兖州城下,尔等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破敌坚城;徐州街巷,尔等逐屋争夺,用生命换得城池光复。
八百九十四名忠魂,来自江淮大地,来自齐鲁故土,有年少轻狂之辈,有久经沙场之将。尔等之中,或为父母之子,或为妻子之夫,或为子女之父。然国难当头,尔等舍小家,为大家,毅然投身军旅,奔赴前线。
忆昔徐州之战,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尔等不畏强敌,奋勇向前,用步枪击穿敌阵,用大刀砍破敌防。巷战之中,尔等与敌逐屋厮杀,宁死不退;攻城之时,尔等架云梯,炸城门,视死如归。多少弟兄,倒在冲锋的路上,鲜血染红了彭城的土地;多少弟兄,牺牲在胜利的前夜,未能亲眼看到徐州光复。
尔等之忠,可昭日月;尔等之勇,可泣鬼神;尔等之德,惠及万民。徐州百姓,因尔等之牺牲,得以摆脱清军压迫,重见天日;复国军,因尔等之牺牲,得以占据战略要地,站稳北伐脚跟;华夏大地,因尔等之牺牲,得以燃起复土希望,重现光明。
余谨代表复国军,代表天下百姓,向尔等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余承诺,必将继承尔等遗志,继续北伐,驱逐鞑虏,收复中原,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日子,以告慰尔等在天之灵!
余承诺,将厚待尔等家属,为其分田置地,赡养老人,抚育子女,让尔等无后顾之忧!
呜呼!忠魂不远,浩气长存。愿尔等安息九泉,佑我复国军,佑我华夏!
尚飨!”
祭文宣读完毕,赵罗对着坟墓深深鞠躬,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高台下的士兵们,也纷纷摘下头盔,对着坟墓鞠躬,不少人失声痛哭。王小六站在队列中,看着眼前的一座座坟墓,想起了那些并肩作战的弟兄,想起了那个为掩护他而牺牲的十五岁新兵,泪水模糊了视线。
张铁站在士兵们前列,肩膀微微颤抖。他的很多老部下都牺牲在了徐州战役中,那些熟悉的面孔,如今只能化作坟墓前的木牌。他握紧拳头,心里默念:“弟兄们,你们放心,我会带着你们的遗愿,继续战斗,直到把清军赶出中原!”
徐州的百姓们也纷纷对着坟墓鞠躬,不少老人流下了眼泪。他们知道,这些年轻的士兵,是为了保护他们,为了让他们过上安稳日子,才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一名老人走到一座坟墓前,放下手中的祭品,喃喃道:“将军,安息吧,我们会永远记得你们的恩情。”
葬礼在肃穆的气氛中结束。士兵们和百姓们缓缓离去,只留下一座座坟墓,静静地矗立在凤凰山下,守护着这片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土地。这场葬礼,没有胜利的欢呼,只有对牺牲的崇高致敬,却凝聚了复国军的人心,让士兵们更加坚定了北伐的信念,让百姓们更加支持复国军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