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在农场修仙,从倚天开始 > 第162章 彭君大婚,娶娇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徐达、蓝玉等人麾下的主力部队也开始大规模换装火器,进入冷热兵器混编乃至热兵器为主的时代时,他们才深切体会到一支成熟火器部队的建立、后勤体系的维系、战术战法的革新是何等复杂艰巨。

此时,汝阳王府(此时已是大明汝阳王府)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王府中那位被誉为“女中鲁班”的郡主赵敏(她嫁给了“天人”彭君,在彭君的点拨下,对火器研发贡献卓着)所主持的军工体系提供的精良装备,成为了这些老帅们不可或缺的强力支撑。

战场上结下的袍泽情谊与实实在在的利益捆绑,最终消融了隔阂。朝廷上下,无论是功勋卓着的老将,还是新进的文臣,都默认了汝阳王一系的特殊地位。

毕竟,他们不仅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异姓王,更是“天人”彭君的岳家,是大明帝国迈向火器时代不可或缺的引路人和支撑者。

那份由彭君牵线、朱元璋首肯、汝阳王以惊人政治智慧运作而成的契约,最终以一种远超预期的完美方式融入了大明王朝的肌体,成为其开疆拓土、威震四方的坚实基石。

这一切都是后话,彭君和朱元璋以及马秀英的谈话谁也不知,但从彭君离开半年后。朱元璋也有了一支火器队伍,这支队伍在他和元庭以及与陈友谅的命运之战中,大放异彩。

这也是导致了后来汝阳王成建制投靠后,朱元璋手下的骄兵悍将虽然对朱元璋,厚待这位颇有名气的降将略有微词,但都接受了他没给他使绊子。

彭君自朱元璋处回来已有半月,伯颜忽都以及娜仁托娅已经生产完毕,奇则在这个月底。两个皇子的出生,对她们背后的势力来说武艺打了一针强心剂。

但对于皇帝来说那是耻辱,但无论是孩子的父亲彭君或者孩子母亲背后的势力他都惹不起,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宠妃奇的身上,却不知这也是彭君的种。

两位皇后背后的势力打了鸡血的对农民起义集团大力打压,明教的起义集团,刘福通以及张士诚倒了大霉,陈友谅的在长江以北的势力也受到了攻击。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朱元璋无疑是最为惬意的。他的对手是王保保,而王保保早已洞悉其父汝阳王的盘算,于是与朱元璋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较量——你退我进,我进你打。

时光荏苒,起义军与朝廷之间的对峙愈发激烈。元庭为了瓦解起义军的力量,采取了分化策略。

张士诚和朱元璋都成为了他们拉拢的对象,分别被赐予官职。然而,朱元璋对元庭的招安嗤之以鼻,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行省平章的封号。相比之下,张士诚则欣然接受了元庭太尉的分封。

岁月如梭,转眼间又到了岁末年终。而此时,彭君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迎娶朱九真和武青婴。

这几日,彭君满心欢喜地带着殷离、青蓉、暮荷在小镇的院子里忙碌着,为婚礼做最后的布置。再过七日,便是彭君大喜的日子了。

这不仅是彭君的第一次婚姻,更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里,这场婚礼都注定是非同凡响的。

昆仑山下,这片被彭君经营得生机勃勃的小镇,此刻更是披红挂彩,喜气盈天。彭君名下的那座雅致院落,已然成了红色的海洋。

殷离、青蓉、暮荷三女宛如最精心的织女,带着众多仆役,将院落布置得美轮美奂。

大红绸缎从高高的门楣垂下,金丝绣成的龙凤呈祥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楹联是彭君亲笔所书,苍劲有力,透着他对这场婚礼的郑重:“连理枝头花并蒂,同心带结玉双辉。”

院内处处可见精致的红灯笼、寓意吉祥的剪纸窗花。回廊上,新移栽的各色名品山茱萸、杜鹃开得正艳,与喜庆的红色相映成趣。

洞房更是布置得如同仙境,锦被绣褥,描金雕花的拔步床挂着层层叠叠的茜素红纱帐,案头一对龙凤红烛静静等待着点燃的时刻。

彭君事无巨细,皆亲自过问。这是他此生——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这方武侠天地——第一次明媒正娶,意义非凡。

迎亲的队伍由精挑细选的俊朗弟子组成,人人身着崭新劲装,披红挂彩,精神抖擞。装饰着金凤牡丹的八抬大轿备了两顶,气派非凡。

酒席更是请了西域和中原最有名的大厨联手操办,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堆积如山。

武当派掌门宋远桥亲率弟子俞莲舟、张松溪前来道贺,送上武当秘制的延寿金丹和一柄古意盎然的宝剑。峨眉派掌门灭绝师太虽未亲至,但灭绝师太的嫡传弟子静玄师太带来了一份厚礼。

昆仑派掌门何太冲、班淑娴夫妇更是早早到来,几乎成了半个主人,里外张罗,送上了一份令人咋舌的重礼:昆仑后山一处富含精铁矿脉的地契,以及十匹神骏异常的西域汗血宝马崽子。

那些曾被彭君在光明顶救下的各派中人,更是抓住机会表达感激或修补关系。崆峒五老联袂而至,送上据说是祖师传下的“七伤拳谱”精要拓本虽已非不传之秘,但依旧珍贵。

华山派掌门鲜于通纵然心思诡谲,也忍着肉痛送来了几块稀有的寒玉。少林寺为了弥补过往嫌隙,由空闻大师亲至,不仅带来厚重的香火钱和金银,更奉上了一部梵文贝叶经副本及少林大还丹三颗,虽然彭君的比他们的还正宗。

婚礼当日,天公作美。彭君身着簇新的大红婚服,衬得他英姿勃发,神采飞扬。他跨上一匹神骏非凡、鬃毛梳理得油光水滑的白色骏马——正是昆仑所赠汗血宝马中的佼佼者,在喧天的锣鼓唢呐声中,率领着浩浩荡荡、气派十足的迎亲队伍,朝着朱武连环庄进发。

队伍所经之处,万人空巷。彭君笑容满面,意气风发,从马鞍两侧悬挂的锦囊中不断抓出裹着红纸的糖果、铜钱,向着道路两旁欢呼雀跃的孩童们抛洒。

一时间,“恭贺彭大侠!”、“新姑爷撒喜糖啦!”的欢呼声与孩童的嬉笑声交织一片,喜庆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朱武连环庄亦是张灯结彩,将两位掌上明珠风风光光地送出。繁琐而庄重的迎亲礼仪一丝不苟地进行着。

当两顶华丽的花轿终于抬起,在送嫁队伍的簇拥下踏上归途时,骑在马上的彭君回首望去,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满足与喜悦。

这不仅是迎娶两位美人,更是将他在这方世界的根脉,更深地扎下。回到布置一新的小院,婚礼的仪式更加繁复。

拜天地、敬高堂、夫妻对拜……每一道程序都透着古老而神圣的庄重。

两位新娘子身披霞帔,头戴沉重的凤冠,隔着大红盖头,虽看不清面容,但那窈窕的身姿和微微颤抖的双手,无不透露出内心的激动与羞涩。

喧嚣的喜宴在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中持续到了月上中天。彭君饶是功力深厚,也被各路豪杰灌了不少酒,脸上带着微醺的红晕。

终于打发走了最后一批闹洞房的宾客,主要是蓝玉、常遇春这类胆子大的,被徐达和宋远桥强行拉走了,彭君深吸一口带着喜气与花香的清凉夜风,整了整衣襟,走向了后院那片温馨静谧的红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