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胡尘汉月,乱世歌行 > 第3章 羊毛携草原色 竹丝复古食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章 羊毛携草原色 竹丝复古食盒

胡尘汉月:乱世歌行(新篇)

第三章 羊毛携草原色 竹丝复古食盒

一周后的清晨,汉月竹编传承基地的院门刚开,阿力木就背着鼓鼓的布包跑了进来 —— 包里装着奶奶用蓝刺头染好的草原羊毛,还有一小罐提炼出的羊脂。“周爷爷,您看!这是按图谱里的法子染的羊毛,比上次课堂上看的更青亮!” 阿力木把羊毛摊在竹编工作台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羊毛上,泛着像草原晴空一样的淡青色,与旧物箱里羊毛收纳盒的颜色几乎毫无二致。

周师傅拿起一缕羊毛,指尖能感受到细腻的质感和淡淡的羊脂香:“没错,就是这个味道!太爷爷账本里写的‘草原青羊毛’,应该就是这样的。” 他立刻拨通库尔曼的视频电话,镜头那头,库尔曼正对着草原图谱标注细节,看到羊毛时,眼睛瞬间亮了:“这就是先祖巴特尔用的羊毛!当年他就是带着这样的羊毛,找到周老栓合作编食盒的。咱们今天就能试着按图谱,编一个迷你版的混编食盒雏形!”

复原工作在众人的期待中开始。周师傅负责用铜柄竹刀劈丝,刀刃划过毛竹时,发出清脆的 “唰唰” 声,0.3 毫米的细竹丝一根根铺在台上,像极了图谱里画的 “经丝排列图”;阿力木按照库尔曼的远程指导,把羊毛线泡在温羊脂水里,再拧成均匀的 “纬丝”,每根线的粗细都严格对照图谱标注的 “一指宽”;小杰则在一旁铺展图谱,随时提醒两人步骤细节:“周爷爷,图谱里说‘水滴纹打底要留三分空,方便卷草纹穿插’!”

当竹丝经架搭好,羊毛纬丝开始编织时,奇妙的场景出现了 —— 竹丝的挺括与羊毛的柔软在指尖交织,周师傅编出的水滴纹刚劲利落,阿力木续上的卷草纹婉转柔和,两种纹样在食盒雏形的侧面自然衔接,没有丝毫生硬感。“太神奇了!就像图谱里的图案活过来了一样,” 小杰忍不住伸手轻触食盒,“原来百年前的匠人,就是这样把汉地和草原的味道编在一起的。”

视频那头的库尔曼看得格外认真,还不时暂停画面指出细节:“阿力木,卷草纹的缠绕要再松一点,草原上的纹样讲究‘随风吹动’的感觉;周师傅,竹丝的密度可以再密一丝,这样食盒才能装住草原的奶豆腐。” 按照他的建议调整后,食盒雏形更显精致,周师傅还在盒盖内侧,用竹丝刻下一个小小的 “周” 字和 “巴” 字,复刻当年 “结艺盟” 的印记。

就在大家围着迷你食盒雏形赞叹时,负责非遗档案整理的陈雨抱着笔记本电脑走了过来。她刚给铜柄竹刀、草原图谱等老物件做完 3d 扫描建档,在比对羊毛收纳盒的扫描数据时,发现了一个之前被忽略的细节:“周师傅,您看收纳盒底部的竹丝缝隙里,好像夹着一张小纸片!”

众人立刻围到收纳盒旁,周师傅用细铜针小心翼翼地挑起竹丝缝隙 —— 一张泛黄的纸片果然粘在里面,纸片已经脆化,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只能隐约看到 “光绪二十三年”“草原商队”“食盒十只” 等字样。“这很可能是太爷爷当年给草原商队送食盒的送货单!” 周师傅激动地说,“要是能把字迹复原,说不定能知道这些食盒具体送到了哪个草原部落,还能找到更多关于巴特尔的线索。”

陈雨立刻把纸片带回工作室,用专业的文物修复设备进行字迹还原。经过紫外线照射和数字处理,纸片上的文字渐渐清晰:“光绪二十三年秋,送巴特尔商队胡汉混编食盒十只,每只含竹丝五斤、青羊毛二斤,收皮毛三十张、草药二十斤……” 后面还有一行小字:“约定次年春,共编‘祈福之物’于圣山。”

“‘祈福之物’?难道就是后来日记里提到的祈福经筒?” 小杰立刻想起之前周师傅提过的未公开日记,“这说明太爷爷和巴特尔早就约定要合编更重要的物件,不只是食盒!” 库尔曼在视频里看到纸片内容后,也兴奋地说:“我们家族的老人口头相传,先祖巴特尔曾和汉地匠人在圣山合编过‘神圣竹编’,原来就是从这里开始约定的!”

当天傍晚,周师傅把迷你混编食盒雏形、复原的送货单纸片,一起放进 “技艺溯源展柜”,与之前的老物件陈列在一起。展柜的灯光下,青羊毛泛着温润的光,竹丝上的纹路清晰可见,送货单上的字迹虽淡,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胡汉匠人更深层合作的历史之门。

阿力木看着展柜里的食盒雏形,轻声说:“以后我要跟着奶奶学更多草原染色的法子,还要和小杰一起,把太爷爷和巴特尔没编完的故事,用竹丝和羊毛编下去。” 小杰用力点头,手里还攥着下午编剩下的一缕青羊毛 —— 那羊毛的颜色,像极了草原上刚升起的月亮,温柔地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周师傅站在展柜前,望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念头:或许该联系蒙古国的非遗机构,一起寻找纸片上提到的 “圣山”,说不定在那里,还能找到百年前 “祈福之物” 的踪迹。而此刻展柜里的老物件们,仿佛也在静静等待着,等待更多被尘封的故事,在竹丝与羊毛的交织中,重新被世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