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胡尘汉月,乱世歌行 > 第2章 活化落地 —— 产业衔接与技术迭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章 活化落地 —— 产业衔接与技术迭代

“文明活化计划” 成果展闭幕后的第三个月,全球文明共生平台的 “产业对接专区” 迎来了一波合作热潮 —— 中国家居连锁品牌 “自然家”、欧洲文创集合店 “艺术家” 等 20 余家企业,主动联系联盟,希望将迷你竹编首饰盒、羊毛装饰画等活化成果纳入产品线。其中,“自然家” 与浙江竹编工坊的合作谈判,成为 “活化成果产业化” 的首个关键案例。

“自然家” 采购总监林薇带着团队,专程来到浙江竹编之乡。工坊里,陈阿婆与王乐乐展示了迷你元宝竹编首饰盒的样品,林薇却提出了 “量产难题”:“我们首批需要 5000 个首饰盒,按工坊现在的手工速度,至少要 3 个月才能完成,而且每个首饰盒的尺寸误差不能超过 2 毫米,手工很难保证一致性。” 她顿了顿,补充道,“如果能解决量产与标准化问题,我们愿意给出高于市场价 20% 的采购价,还能帮助竹编首饰盒进入全国 300 家门店。”

【插曲一:手工与量产的标准化之争】

王乐乐立刻反驳:“手工的价值就在于‘独一无二’,要是追求尺寸绝对统一,就成了工业产品,丢了竹编的魂!” 他拿起两个首饰盒,“你看这两个,虽然尺寸差了 3 毫米,但编织的纹理密度一样,手感也没区别,用户不会在意这点误差。”

林薇却坚持:“连锁品牌需要统一的陈列效果,尺寸误差超过 2 毫米,摆在一起会显得杂乱,消费者会质疑产品质量。” 她调出之前合作的工业产品案例,“我们之前卖的陶瓷首饰盒,尺寸误差控制在 1 毫米内,销量很稳定。”

双方僵持时,陈阿婆提出 “半机械化辅助” 方案:“用机器制作首饰盒的基础框架(保证尺寸统一),但框架的编织纹理、表面的元宝纹,还是用手工完成。这样既解决了标准化问题,又保留手工价值。” 她让徒弟张兰拿出试验品 —— 机器框架的尺寸误差仅 1 毫米,表面手工编织的元宝纹却依旧立体。林薇拿着试验品反复查看,最终点头:“这个方案可行,我们可以先签 3000 个的订单,试销 3 个月。”

合作落地后,工坊引入 2 台竹编框架机,学徒们专注手工编织细节,原本 3 个月的工期缩短至 1 个月,且产品合格率从 70% 提升至 95%。首批首饰盒在 “自然家” 门店上架后,首月就售出 1800 个,不少消费者在评价中写道:“能摸到手工编织的纹理,比工业产品有温度。” 王乐乐看着销售数据,对陈阿婆说:“原来手工和量产,也能像竹编和机器一样,编在一起。”

活化成果产业化的同时,跨文明活化协作也迎来新尝试 —— 印度莉娜团队的羊毛装饰画,与日本佐藤团队的和纸技艺,计划联合开发 “和纸羊毛装饰画”。双方通过全球文明共生平台对接时,却在 “技艺融合方式” 上产生分歧。

莉娜希望将羊毛编织在和纸表面,形成 “立体纹理”;佐藤却担心 “羊毛的重量会拉破和纸”,提议将和纸贴在羊毛装饰画背面,作为 “衬底”。“和纸很脆弱,经不起羊毛的摩擦和拉扯,” 佐藤在虚拟工坊中展示和纸样品,“稍微用力撕,就会破,要是编织时用力不当,整幅画就毁了。”

莉娜却坚持:“把和纸当衬底,就体现不出和纸的通透感了!” 她调出设计图,“我想在和纸表面编织轻薄的羊毛纹样,像给和纸‘穿一件羊毛衣’,既能看到和纸的纹理,又有羊毛的触感。”

为解决这个问题,双方邀请周明远(番外一核心人物,文物修复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周明远建议:“先用特殊环保胶水(不损伤和纸与羊毛)在和纸表面做‘加固处理’,再选择细支羊毛(比普通羊毛细 30%)进行编织,编织时控制力度,每平方厘米的针数不超过 20 针。” 他还提供了 “加固胶水配方”,“这是之前修复古籍时用的胶水,既能增强和纸韧性,又不会影响它的通透感。”

按照这个方案,莉娜团队用细支羊毛编织 “樱花纹样”,佐藤团队负责和纸加固与裁剪,最终完成的 “和纸羊毛装饰画”,既有和纸的轻盈,又有羊毛的立体,在欧洲 “艺术家” 门店展出时,被评为 “年度最具创意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