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唐穿日常 > 第103章 谈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洛折算成了钱帛,倒和她家养的马差不多。

“这样就能每日跑了?”

“其实某给医师点建议,从姚家沟到长安这趟,你方面承担去吧。折返两趟,徒劳损耗。”

“这算无用功。仅仅是为了领小报?”

眼盲姚二此言一出,不免停顿稍许,这位娘子先前所言……似乎不仅是小报,还有信件?

“主要看订阅量。若是这周遭订报量能达到日均五十,并每日有信件收入的话,马的折损开销就能覆盖。”

明洛前晚算了一个时辰,大抵得出这样个数据。

“五十家吗?”

“差不多。”明洛知道,这不是个容易的数字,邻近算它五百户人家,识字的有没有五十户都不好论。

“信件生意怎么算?”

“开始先做到长安的。一封信单趟二百文,帮写加一百文。可提供免费读信服务。”

明洛想法很多,但眼下只能一点点地摸着石头过河。

“谁来帮写?”

“所以姚五郎你要努力。”明洛用勉励的眼神看向五大三粗的姚五,投以鼓励眼神。

长安城里她不愁,平田都能写简单的书信了。

“某吗?”姚五惊恐到了极致。

“五郎,万事开头难。如今天下渐渐大定,总得办法多谋生路,你意下如何?要不要试试?”

明洛说得都有点口干舌燥。

姚五先前在伤兵营应得痛快,无非是抹不开脸面和没当回事,单纯以为是个体力活。

但他这会听认真了,怎么感觉是个很全面的差事呢?又要有口才还要有文笔,还得骑马赶路。

他不禁思考起周围几处村落的人口和道路,有一处似乎还跑不来马,还有一村的宗族特别凶。

“我家试的。”

眼盲姚二先于姚五出声,他往后头屋舍一唤,喊来自家娘子,“她大约能写,宋医师可要考量?”

“用不着。这差事其实各有各的办法,你们摆得平你们这一块的就成。”明洛从若姚手中拿过简易版的地图。

“你且看看,大致上有没有错误?村落的分布和位置,还有河流山坡等。”明洛指着姚家沟这块给姚五郎瞧。

姚五郎虽然不怎么识得字,但明洛画得通俗易懂。

白纸为底,黑线为路,蓝色为溪河,绿色为山麓。姚家沟上她简单写了个姚字。

姚家沟位于长安城东边的永宁乡,往东是白鹿乡,往西是高桥镇,往北叫庆义乡。

除此之外还标注了各种他不太理解的符号和字眼。

“这区块,我现在用炭笔圈起来,归你姚五分管。你即是我小报村支部的负责人了。”

明洛摸出一块仿制的木牌,其上刻了个姚五。

“这……”

姚五郎眼神停滞了一会儿,又有些失神。连那身后的嫂嫂都凑过来瞧了两眼,颇为好奇。

“此乃交接对牌。凭此牌领报。明日你先往长安城门来,卯时末见。小报是昨日印的。”

明洛同样拿出一份粗糙的四方纸,给姚五细细念了一遍,包括交接时登记的细节和派报的注意点,以及雨雪天气的防护措施。

最后是关于提成。

“一式两份。你若信不过我念的,可让你二嫂帮着看一遍,没问题的话签字画押,咱俩便谈成了。”

明洛搞得十分正规。

这令姚五郎有点始料未及,他牵动了下嘴角,又搓了搓手,一时间居然有几分慎重,他再次用手比划了下明洛给他圈定的范围。

“意思是,某如果有能耐,这一片但凡订了小报,从某的手中过,提成就是某的?”

小报每份提成不高,但架不住每日都有,积少成多。

姚五郎眼里燃起些火热。

“对。这一片你是我唯一的村支部,独家专卖小报。”明洛尽力把仪式感做到最好。

包括桃木定制的牙牌,统一规范的文书,每日领报时的报袋,以及之后的考核汇报。

形式都是为了利益服务。

姚五郎的态度至关重要。

“哪怕某寻人帮忙也可?”

姚五郎飞快转动起了脑子,永宁乡的乡绅对他家打铁水平赞不绝口,通过他应该能拉到第一波月订人家。

还有高桥镇,镇上有个大户,去岁他送过几次獐子野鹿,言语间还算客气,也能勉强一试。

等明洛匆匆离去后,姚五郎依旧满心思索着有缝隙的人家。

明洛今日只规划了两家,一个是东边的永宁乡姚家沟,一个是相对最东南角的大兆镇。

这是她千辛万苦说服下来的杜全。

是的,这个杜如晦没面都见过的族亲,基本就是京兆杜氏最末端的毛细血管,人和寻常农户无异。

但到底是一个大族的,杜全最开始没选上马军后之所以能转医师,便是与杜兵曹打了招呼。

这种千载难逢的人脉,明洛哪里会愿意错过,杜如晦或许死得早,不是那么长命。但眼下离贞观四年,还有足足十年,她都不定能活到那会呢。

一路上,明洛全力滚动着脑细胞,一遍一遍转着杜全的态度和可能反对的几个点。

第一,人家嫌弃这种类商贾事。看宋平的态度就知道,这时代的行商地位有多么一言难尽。

她这小报其实也是需要推销的,并不是单纯的文书工作。

第二,人家看不上一鳞半爪的利润。毕竟在减去马匹和人力的开销后,所剩寥寥无几。

第三,人家中根本不缺生计。

这杜全,说来也算全才。马上能开弓,落地能砍人,卸甲能治病。明洛晓得,在唐之前,大多世家子弟都是文武双全。

即文武间没有太明显的隔阂和界限。

好比诸葛亮,好比司马懿。

怀揣着如此心情,明洛来到了相对繁华的大兆镇,镇自然比村比沟高档多了,不过没有什么设卡,明洛沿主街看到了一家药铺,抬头一看布幡,果见有个大大的杜字。

“敢问杜三郎在吗?”

她对唐时姓加排行加郎的称呼非常满意,简单好上口。她一律这样喊。

“寻我家师傅何事?”有学徒模样的人闻声应道,在看见明洛一行人及身后的马匹时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