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唐穿日常 > 第170章 谋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属于一科才取一两个的那种。

而众所周知的秀才举人进士般的科举道路,要到宋朝才基本成型,到明朝基本大定。

出生富贵的裴律师尚且处于荷尔蒙分泌旺盛的青春期,对父亲的苦心多少有些辜负,他甚至懒得去想一想自家的具体情况。

“儿子不是那块料,倒是昨日的师傅大赞儿子长枪使得好,还有弓马骑射……”说起自己热爱且擅长的领域,裴律师一改先前神情,竟有些眉飞色舞,“父亲,不说平地,便是骑射,儿已能百发百中了。”

端是个一腔热血的少年郎。

最初的惊怒过去,裴寂已彻底平缓下了心境,端起刚煮好的茶喝了两口,心下百转千回起来。

“缘何要去秦王府?眼下朝廷正值用将用兵之际,何处不能施展抱负?”好一会功夫,裴寂方淡淡问道。

裴律师眨了眨眼,竟天真道:“秦王不过大我几岁,也是少年将军,儿多有仰慕追随之意,男儿当如是,正值国家艰难之际,合该投身沙场报效朝廷。且儿与善福兄是一样的打算。”

听听这话,要让外人晓得他裴寂有个如此不谙世事,不知朝堂政治,不听朝野风声的好大儿,刘文静怕是得第一个阴阳怪气。

当朝宰相的嫡子,‘低声下气’地往秦王府里做个库真?

便是裴寂真愿意送亲子入秦王府,也该寻人托个话,安排个近身随侍的机要位置……再不济也得有个正经名分和官职。

可事实上……

他哪里能如此呢?

“儿啊——”裴寂忽的不想多说了。

身在百官之首,有些事注定没那么简单。

裴律师还巴望着父亲的松口,他晓得秦王仍在长春宫驻兵,这会儿赶过去,正好能和善福兄会合,圆自己心里的一个将军梦。

“几个陪读你若觉得无趣,为父便吩咐他们不必来了,你今后或在家读书习文,便是喜欢跑马游猎也随你……”

裴寂轻巧地划定着界限,又微微一笑,“只一条,不要再提入秦王府之事。”

东宫,秦王府。

这几年内大概会成为两座再血腥不过的人肉磨坊。

何不稳坐钓鱼台,只看圣人心意呢?

寥寥数语,裴寂便断了儿子从军从龙的大好时机,而身为老来子的裴律师,再如何在阿娘祖母跟前得宠,又哪里能违背父亲的天然权威?

只是若能知晓将来之事,会不会懊悔如斯,拼着被逐出家门的可能也要追随秦王,博一份潜邸之功呢?

被幼子言行给刺激到的裴寂,默然回到书房,拒绝了两个美婢的红袖添香,反而抬手招来最为心腹的幕僚。

“万万不可。”下首文士一听完自家相公的叙述,便先给出了否认的答案。

“看来安甫与裴某想到一处去了。”裴寂微叹道。

文士颔首道:“河内司马家昔日能分别落子,一是当家的司马防几同隐退,不参豫朝政,二是机缘巧合,魏武朝文官体系所致,三是他家子嗣兴旺,家教极严。”

引经据典总是有说服力的。

尤其各种操作不断、不断突破下限、创新历史的司马家。

老爷子心在大汉,本着万一之念隐退幕后;长子正经入仕,紧跟魏武步伐,兢兢业业,大展身手;次子潜龙在渊,厚积薄发,待得曹魏一统北方后方入曹丕班底;三子博闻强记,贞白自立,曾为曹植文学掾。

看看父子四人,多么完美的落子。

做爹的心系大汉,万一有人给汉朝续上了命,老人家可是没什么污点的大汉遗老忠臣,历经过董卓之祸,追随过汉献帝长安邺城地来回奔波,重点是没给魏武卖过命,资历品性上一点挑不出毛病。

长子不肖说了,尽管最后壮年而逝,但名声赞誉一点不差。

人家干了没几年活,却在曹魏留下了相当不错的口碑,起码曹操看他是中意的。

次子嘛,更是将隐忍谦卑刻入骨髓的终极赢家,不管手段多么不耻,心肠多么狠辣,只从结果来看,他自己是得偿所愿的。

三子么,同样承袭了亲爹和两个哥哥的优良传统,性情谦和,从不与人争执结怨。尤其是曹植争位失败后,人还能跳到曹丕这艘船上继续上涨,且不被小心眼的曹丕记恨,着实是个人物。

文士这话说得也很直白,你裴寂统总三个儿子,两个是拿不出手的小妾生的,一路浑浑噩噩长大。

嫡子么,最是年幼,还拎不清脑子,哪里好跟司马家优质出品的八达系列相较,赶紧歇了这份心吧。

开国后的皇储之争,血腥激烈程度上来讲,一向是最浓最狠的。

裴家出不起这人,别瞎掺和了。

“裴某如何不明白,奈何……”

人嘛,都是得陇望蜀的。

裴寂身居首相,富贵权柄都到了极致,圣上待他犹为尊崇,只唤他裴监,从不直呼其名,他自个儿别无所求,自然想给后辈铺一条坦荡大路。

考虑到圣人的年纪,目光自然会放到几位皇子身上。

而一旦目光下移,总也绕不开最是出挑的太子秦王。

光从名分大义上,这似乎也是非常好选的单一是非题,太子是有正经名分的储君,一旦入了他的班底,便是下一届朝臣的领头羊……

不过恰如圣人所希望的一般,制衡太子的对手来了。

且分量十足。

出身上和太子同根同源,母家助力没有区分,只年岁上略微小了些。

能力上更是出类拔萃,且隐隐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

绕来绕去,都绕不过这两位。

朝里凡是想为子女谋出路的,那是恨不得族里多出几个俊杰来,好分侍两家,以求个心安。

“眼下来看,圣上对太子并无不满,且相公和太子关系和谐,是决计不能将四公子送去长春宫做事当差的。”

首相之子,不管去何处做事都是要受人非议的。

有些朝代,有些特殊时期,做儿子的都没法入仕,要等亲爹退了之后方好借着余荫谋个一官半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