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觉醒超能,我在深山缔造星际文明 > 第494章 星门和空间跃迁引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4章 星门和空间跃迁引擎

“巨石,愿为议会与掌控者效死!”

他面向沈渊所在的主控室方向,

用力捶击了一下自己厚重的胸甲,发出沉闷的响声。

沈渊的投影出现在初跃者旁边,对着巨石微微点头。

“这次测试很安全,放松即可。”

他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是!掌控者!”

巨石低吼回应,随即毫不犹豫地迈步,

钻进了初跃者那为他特意改造的、略显狭窄的座舱。

舱门闭合,内部环境灯亮起柔和的光芒。

巨石粗壮的手指抚过冰冷的金属内壁,

感受着其中蕴含的、他无法理解的磅礴力量,眼神更加炙热。

“载人测试最终阶段,开始。目标坐标,50光年外。”

沈渊下达了指令。

初跃者引擎再次点亮,前方的空间如同幕布般被撕开。

巨石瞪大了眼睛,透过观测窗,

看着那近在咫尺、闪烁着幽紫色电弧的空间裂缝。

他没有感到任何不适,舱内重力稳定得如同站在行星地面上。

下一刻,强烈的推背感传来,

窗外景象瞬间被拉长、扭曲,化作一片流光溢彩的混沌!

这种感觉只持续了极短的时间,仿佛只是眨了一下眼。

当窗外景象再次稳定时,已经是一片陌生的星空。

“跃迁完成。舰体结构完整度100%。

乘员生命体征:一切正常,心率、血压无明显波动。”

星海的声音响起。

沈渊立刻接通了与初跃者的内部通讯。

“巨石,感觉如何?是否有任何不适?”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通讯器里传来巨石带着惊奇和兴奋的、有些瓮声瓮气的声音:

“回报掌控者!没有任何不适!

就像……就像只是晃动了一下身子!太神奇了!”

他甚至活动了一下粗壮的手臂,以证明自己状态完好。

沈渊闻言,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清晰而舒展的笑容。

那笑容里,带着数月艰辛钻研终得正果的释然,与对未来的无限展望。

他环视了一圈虚拟界面中驻守的猩卫队员,声音清晰地宣布:

“我宣布,初跃者空间折叠跃迁测试,全部成功!”

短暂的寂静后,巴纳德基地内部通讯频道里,

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欢呼!

虽然人数不多,但那份喜悦与激动却无比真挚。

星海的数据流也似乎欢快了几分。

然而,沈渊的笑容并未持续太久。

他的目光重新投向那架功勋卓着的初跃者,

眉头微微蹙起,陷入了新的思考。

成功的喜悦褪去,现实的技术难题清晰地摆在面前。

“星海,模拟计算,若将初跃者的跃迁系统,

按比例放大至玄级III型星舰,乃至青龙级旗舰,

所需强相互作用材料质量,及对应引力场调节装置的能源需求。”

他沉声命令道。

巨大的光幕上,数据疯狂滚动,

三维模型快速构建、又不断崩解。

几秒钟后,计算结果冰冷地呈现出来。

“模拟结果显示:

为玄级III型星舰装备全覆盖式强相互作用跃迁装甲,

其质量将相当于一颗小型气态行星。”

“为青龙级旗舰装备,其质量将堪比一颗红矮星。”

“现有‘冥河-II型’反物质能量核心,

即使满负荷运转,其输出功率也远不足以,

驱动对应规模的引力场调节装置,

抵消并控制如此庞大的引力源。”

“初步估算,能源核心至少需要迭代升级三次以上,

才能勉强满足玄级III型的需求。”

星海的报告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刚刚燃起的狂热。

沈渊背着手,在主控室内缓缓踱步。

手指无意识地在虚空中轻点,仿佛在敲击着无形的键盘。

他早就预料到引力场调节会是一个问题,但没想到差距如此巨大。

直接将初跃者模式套用在现役星舰上,此路暂时不通。

他停下脚步,眼神平静地看向星空深处。

“有两个选择。”

他喃喃自语,更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路。

“第一,建造科幻电影中的固定星门,或者说人造虫洞。”

“利用强相互作用材料,在宇宙中建立稳定的空间锚点,

强行折叠两套星门之间的空间距离,维持长时间的空间通道。”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计算的光芒。

“这个方案,以我目前对引力场和空间规则的理解,完全可以实现。”

“但问题是……星门的尺寸。”

他抬起手,比划了一下。

“目前我们能制造出的最大稳定星门,其有效通过直径,

恐怕也只能允许十艘玄级III型星舰并排通过。”

“而且,空间通道的稳定性要求它们必须排队依次快速穿越。”

“假设一秒能通过十批次,即一百艘星舰。”

他心算速度极快。

“那么,调动一支百万规模的舰队通过星门,

需要耗时……2小时46分钟40秒。”

沈渊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距离遥远,比如跨越数十光年,这个时间尚且可以接受。”

“但如果只是十几光年,甚至几光年内的战术机动,这个效率太低了。”

“还不如直接进行曲率航行来得快。”

“固定的星门,对于大规模、高频率的舰队快速投送,意义不大。”

他将第一个方案在心中划上了一个问号。

“那么,第二个选择……”

沈渊的眼神再次亮起,那是找到了新方向的光芒。

“设计专门的空间跃迁引擎!”

“不需要像初跃者这样全身覆盖强相互作用材料。”

“只需要在星舰的特定关键节点,

比如舰首、舰尾、引擎舱等位置,

部署数个由强相互作用材料制成的‘引力场发生器球体’。”

他一边说,一边在光幕上快速勾勒出简略的设计草图。

“每个球体配备一套独立的、小型的引力场调节装置。”

“再通过一套中央协调算法,

精确控制所有球体同步运作,矢量叠加其产生的引力场……”

光幕上,模拟的星舰周围,

数个点位的引力场被激发,如同几只无形的手,

共同协作,将前方的空间“折叠”起来。

“这样,只需要消耗远比全身覆盖少得多的强相互作用材料,

就能实现整艘星舰的空间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