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怀来大捷刚刚结束,东野部队还未来的及修整,东野指挥部里已经展开了关于下一步作战方向的激烈讨论。刘川、聂政委、韩楚、刘亚、肖光、谭正等人围坐在临时拼起的长桌旁,桌上铺着巨大的平津地区作战地图。

刘川开门见山:“同志们,怀来一战,傅作义在华北的机动兵力已经被我们基本打光。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先打天津,还是先打北平,大家都说说看法。”

韩楚第一个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我主张先打天津,理由有三:第一,天津是华北最大的港口,打下天津,就切断了傅作义从海上逃跑和获得补应的路线;第二,天津守敌相对薄弱,虽然陈长捷吹嘘说天津防线固若金汤,但比起北平的城防还是差一截;第三,拿下天津,北平就成了真正的孤城,傅作义的心理防线必然崩溃,”

他在天津位置点了一下:“只要我们集中装甲部队和炮兵,我有信心在5天内拿下天津,”

聂政委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韩楚同志说得有道理。不过,我们也要考虑先打天津的风险。天津靠近渤海,国民党海军随时可能支援。而且一旦我们围攻天津,北平的傅作义会不会狗急跳墙,要么拼死突围,要么破坏北平古都?”

肖光接话道:“政委的担心不无道理。我从东线过来,对北平的情况比较了解。傅作义在北平还有二十多万部队,虽然士气低落,但真要困兽犹斗,这座文化古城恐怕要遭殃。而且北平城墙高大坚固,护城河宽阔,强攻的话伤亡不会小。”

刘亚拿着刚刚汇总的情报资料说:“我补充几点。根据侦察,天津守军约十三万人,指挥官陈长捷是个顽固派。天津的防御体系以城外的碉堡群和市区的街垒工事为主。北平方面,傅作义已经把指挥部搬进了中南海,城内囤积了大量粮弹,显然做好了长期固守的准备。”

谭正从政治角度分析:“北平是文化古都,有故宫、天坛等无数珍贵文物。如果战火波及,损失不可估量。从政治影响来看,和平解放北平的意义远大于武力攻克。”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刘川环视众人,最后把目光投向一直没说话的朱锐:“炮兵司令,说说你的看法。如果强攻天津或北平,炮兵需要做什么准备?”

朱锐语气严谨:“司令员,无论是天津还是北平,都是硬骨头。天津虽然城防不如北平,但巷战环境复杂,炮兵难以发挥最大效力。北平城墙坚固,需要大量重炮才能打开缺口。我建议,如果决定打天津,需要把炮兵前推到城郊;如果打北平,则需要调集全部重炮,还要准备足够的弹药。”

这时,一个机要参谋匆匆进来,递给刘亚一份电报。刘亚看完后脸色凝重:“最新情报,蒋介石已经下令,要傅作义死守平津,同时命令青岛的国民党军随时准备海运增援。另外,傅作义正在加紧整顿城内防务,似乎有顽抗到底的打算。”

韩楚一听就急了:“看到没有?傅作义这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要我说,就先打天津,断了他的念想,等我们拿下天津,我看他傅作义还能撑多久,”

肖光摇头:“老韩,你的想法太简单了。要是我们打天津的时候,傅作义从北平出兵夹击怎么办?虽然他现在兵力不足,但狗急跳墙的事情不得不防。”

“他敢,”韩楚一拍桌子:“傅作义现在就是只没牙的老虎,他要敢出城,我正好在野战中消灭他,”

聂政委抬手制止了争论:“同志们,冷静。我们分析一下两个方案的利弊。先打天津的好处是:可以切断敌人的海上退路,缴获大量物资,而且天津的防御相对薄弱。”

他顿了顿,继续说:“先打北平的好处是:擒贼先擒王,只要拿下北平,天津就不战自降。而且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古都文物。缺点是:北平城防坚固,守军众多,攻坚战伤亡大,时间也可能拖得很长。”

刘川一直静静听着,这时才开口:“你们都说得很好。我补充几点:第一,时间对我们很宝贵。蒋介石不会坐视华北丢失,很可能从其他战场调兵增援;第二,部队连续作战需要休整,但战机不能贻误;第三,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考虑中央的总体战略。”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我个人的看法是,先打天津。”

所有人都看向他。刘川解释道:“理由如下:第一,天津是傅作义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打下天津,就等于关上了华北的大门;第二,天津的防御虽然号称坚固,但比起北平还是容易突破;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他环视众人,语气坚定:“打下天津,傅作义就彻底成了瓮中之鳖。到时候,我们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双管齐下,迫使他起义或投降,就有可能实现北平的和平解放。这样既消灭了敌人,又保护了古都,是最好的结果。”

韩楚兴奋地说:“司令员说得对,我完全赞成,”

聂政委沉思片刻,也点头表示同意:“这个思路更周全。既照顾到军事需要,又考虑到政治影响。”

肖光问道:“那北平方向的部署怎么办?要不要围而不打?”

刘川点头:“对,以一部兵力对北平形成包围态势,主力迅速东进,解决天津。同时,政治部门要加紧工作,争取傅作义起义。”

刘亚立即开始记录要点:“我建议,以第一、第二、第六纵队和装甲主力、炮兵大部组成攻津集团,由韩楚同志统一指挥。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纵队对北平进行战略包围,由肖光同志负责。第八、第九纵队作为总预备队。”

谭正接着说:“我马上组织对傅作义的争取工作。听说他的女儿傅莹思想进步,也许可以从这里打开突破口。”

“好,”刘川最后总结,“就这么定了:先打天津,围困北平,政治争取和军事压力并举。各部门立即开始准备,三天后发起天津战役,”

会议结束后,刘川单独留下聂政委:“政委,我还有个想法。打天津要快,但更要巧。我准备组织一个精干的侦察分队,提前潜入天津,摸清敌人的布防情况。”

聂政委会意:“你是想让‘老猫’去?”

刘川点头:“对,他的侦察团最擅长这个。另外,通知梁中玉和朱锐,我要和他们研究步炮坦协同攻城的具体方案。”

“好,我这就去安排。”

走出指挥部,刘川望着东南方向。那里是天津,是华北战局的关键。他知道,这一仗不仅关系到平津的解放,更将影响整个中国战场的走向。

“傅作义,现在轮到你了。”他轻声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