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亮剑1926 > 第207章 樊村议战(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另外,要组织群众转移到安全区域,特别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要安排专人护送。告诉群众,现在转移是为了不让敌人伤害他们,等反‘围剿’打赢了,咱们再一起回家,重建家园。要是有群众不愿意转移,咱们的同志要耐心做工作,不能强迫,更不能跟群众发脾气——群众是咱们的靠山,失去了群众的支持,咱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麻城县赤卫队负责人老赵站起来问道:“曾同志,坚壁清野我们没问题,可群众转移后,他们的生活怎么办?老人孩子经不起折腾,山里又冷,要是冻着饿着,咱们心里也过意不去啊!”

这话一出,不少同志都点头附和——打仗是为了保护群众,要是因为转移让群众受苦,那跟敌人还有什么区别?

曾中生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指着地图上几个标注着“隐蔽点”的位置:“老赵同志问得好!我们已经在深山里选了五个隐蔽点,都是之前群众躲避地主民团时用过的山洞和废弃的炭窑,干燥又避风。特委已经安排人去打扫,还会送去棉被、粮食和柴火,每个隐蔽点都派两名医护人员和三名农会干部,负责照顾群众的生活,处理突发情况。另外,每个隐蔽点都要制定作息表,组织群众轮流站岗,既能防备敌人的搜查,也能让大家有事可做。农会干部还要在隐蔽点里组织识字班,教群众学文化、学革命道理,让大家知道,咱们转移不是逃跑,是为了更好地跟敌人斗争。”

老赵听了,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连忙点头:“太好了!曾同志想得周到,我们这就回去安排,保证让群众安安全全、暖暖和和的!”

解决了群众的问题,曾中生继续部署第二个任务:“第二个任务,开展游击战争。各县要把赤卫队、少先队整合起来,编成若干个游击队,每个游击队十到十五人,由有作战经验的同志担任队长。游击队的主要任务有三个:第一,袭扰敌人的交通线,在敌人的必经之路埋地雷、挖陷阱,破坏敌人的粮道和补给线,让敌人运不上粮食、送不了弹药;第二,破坏敌人的通讯设施,剪断电线、烧毁电话线,让敌人的指挥部跟前线失去联系,变成‘瞎子’‘聋子’;第三,在敌人的驻地附近散布谣言,比如‘红军大部队要来了’‘苏区有埋伏’,动摇敌人的军心,让他们不敢轻易前进。大家记住,游击队的核心是‘游击’,不是硬拼!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绝不能跟敌人正面抗衡。比如敌人的运输队来了,要是人少,咱们就集中力量抢了物资就跑;要是人多,咱们就放几枪、扔几个土炸弹,把他们吓跑就行。保存实力最重要,只要游击队还在,就能一直缠着敌人,让他们不得安宁!”

红一军留守部队的李连长站起来问道:“曾同志,游击队缺乏训练和武器,要不要从我们留守部队里抽调些战士去帮忙?我们排里有几个老兵,打过不少游击仗,经验丰富,能帮着训练游击队,还能带着他们打几仗,积累经验。”

“这个建议很好!”曾中生立刻同意,“我已经跟郭述申同志商量过了,准备从红一军留守部队里抽调二十名战士,分到各个游击队当指导员,负责训练和指挥。今天会议结束后,李连长就安排战士们出发,尽快到各个游击队报到。另外,特委还会给每个游击队配备五发子弹、两枚土炸弹和一把大刀,虽然不多,但能解燃眉之急。后续咱们从敌人手里缴获了武器,再优先补充给游击队。”

李连长立正敬礼:“是!曾同志,保证完成任务!”

接下来是第三个任务,也是最关键的任务——联络红十五军和红一军分兵。曾中生的手指落在地图上鄂东南的位置:“第三个任务,联络支援部队。中央已经指示红十五军向鄂豫皖苏区靠拢,合编为红四军,增强反‘围剿’力量。昨天,我们已经安排了三名交通员,带着密信和地图出发了,还让麻城县的猎户跟着一起去——他们熟悉鄂东南的山路,能避开敌人的关卡,加快送信速度。”

曾中生看向郭述申,郭述申立刻补充道:“交通员身上带的密信是用米汤写的,藏在草帽的夹层里,就算被敌人搜查,也不容易发现。信里详细说明了苏区的情况和敌人的部署,还告诉蔡申熙同志,我们在黄安东部的七里坪留了接应点,会派游击队接应他们。”

曾中生继续说道:“除了红十五军,我们还要联络红一军的分兵。昨天收到徐继慎同志的电报,红一军在皖西打了胜仗,歼灭了敌第四十六师的一个团,现在准备分兵一部,向鄂豫边方向移动。我们要派两个经验丰富的通信员,带上暗号和接应方案,去皖西接应红一军的分兵,避免他们被敌人发现。”

说到这里,曾中生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坚定:“同志们,反‘围剿’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可能会有牺牲,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按照中央的指示和今天部署的任务去做,就一定能打赢这场仗!鄂豫皖苏区是咱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绝不能让敌人夺走!”

参会人员都站起来,举起拳头,齐声喊道:“坚决反‘围剿’!保卫鄂豫皖!”声音响亮,震得棚子上的稻草都簌簌往下掉,这声音里满是决心,满是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会议结束后,大家立刻分头行动——县委书记们赶回县里,组织群众转移和坚壁清野;赤卫队负责人回到队伍,整合力量,准备开展游击战争;通信员带着密信,踏上了去鄂东南和皖西的路。樊家村又恢复了忙碌,却不再是之前的焦虑,而是充满了斗志。

曾中生站在院子里,看着同志们匆匆离去的背影,心里充满了希望。

郭述申走到他身边,递过来一杯热水:“中生同志,大家都很有干劲,咱们的反‘围剿’肯定能成功。”

曾中生接过热水,看向远处的山峦,雪花又开始飘落,却不再让人觉得寒冷。

他轻声说道:“是啊,有这么多优秀的同志,有这么支持我们的群众,咱们一定能成功。等红十五军和红一军分兵来了,咱们就能集中力量,把敌人赶出鄂豫皖!”

屋内的煤油灯亮了起来,照亮了两人的身影,也照亮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的胜利之路。

这场硬仗,他们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