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亮剑1926 > 第120章 援红33师(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云龙听得连连点头,手里的烟都忘了抽:“徐同志这军校生涯,可比俺打仗还精彩!俺要是早知道有黄埔军校,当年说啥也得去考!”

“他从军校毕业也没闲着。”姜镜堂继续说道,“1926年1月毕业,他没去G民党的部队当官,反而一头扎进了农民运动里。5月的时候,为了迎接北伐,他又进了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还去海丰实地参观实习——你知道海丰吧?那是peng湃同志搞农运的地方,他在那儿学了不少发动群众的法子。毕业后,他就跟着北伐军一路打,从广州打到武汉,立下不少功。”

说到这儿,姜镜堂的语气沉了些:“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到处杀Gc党人和革命群众。那时候他一点没动摇,直接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跟着队伍南下,后来又参加了海陆丰起义、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受党组织委派回安徽,秘密发展党组织,恢复农协会,还加入了中国Gc党,成了Zhong共合肥特别区委委员。那时候安徽的白色恐怖多严重啊,他白天躲在老乡家里,晚上偷偷去联络党员,好几次差点G民党抓住,都凭着老乡的掩护和自己的机智躲过去了。”

“1929年六霍起义前,他参加了六安、霍山等六个县的党代表会议,专门讨论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起义爆发后,他立马集结合肥的党员和农协会员,往六霍这边赶,还在这儿组织游击队,开辟游击区。咱们马上成立的十一军红33师,他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要是没有他把各地的游击队整合起来,咱们这队伍也拉不起来。”

李云龙听到这儿,忍不住感慨:“打来打去,全是黄埔军校的事情,真是一代黄埔人,半部民国史。俺刚才见徐同志的时候,看他穿着跟咱们一样的粗布军装,说话也没啥架子,真没想到他经历了这么多大事!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这些俺只在师部的文件里见过的事儿,他都亲身参加过,这才是真正的革命老前辈啊!”

姜镜堂笑着说:“可不是嘛!咱们红军队伍里,好多看着普普通通的同志,背后都有这样的经历。你刚才说‘半部民国史,全是黄埔军校的事情’,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黄埔确实出了不少咱们的同志——像徐百川、我,还有你们徐总指挥,都是黄埔出来的。不过咱们跟G民党那些黄埔生不一样,咱们不是为了当官发财,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了推翻反动统治,所以再苦再险,也没人退缩。”

1930年1月20日,霍山流波?的打谷场上,雪粒子砸在粗布军装上噼啪响,可300多号汉子的吼声,愣是盖过了寒风——

“打倒土豪!分田分地!”

六安、霍山、英山三支游击大队的队员们,正攥着枪杆瞪着眼,等着一个改变命运的时刻。

谁能想到,半年前他们还是被地主民团追着跑的穷苦农民,如今却要改编成正规红军,腰杆挺得比山上的松树还直!

上午10点,打谷场中央的高台上,皖西特委代表扯着嗓子宣布:“根据中央指示,三支游击大队正式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

话音刚落,队员们举着枪杆跳起来,雪粒子都震飞了。

紧接着,任命一出来,更是让大伙激动得攥紧了拳头:

- 师长:徐百川

- 党代表:姜镜堂

- 政治部主任:江子英

此时,姜镜堂拉着江子英走到台前,指着他身上洗得发白的军装,给大伙介绍:“同志们,子英同志是咱皖西本地人!1926年就入了党,大革命失败后回六安搞农会,六霍起义时,他一个人就动员了2000多农民参军!”

“独山战斗那回,他带着宣传队冲在最前面,一边喊‘缴枪不杀’瓦解敌人,一边扛着伤员往后撤。战后连夜写《独山捷报》,印了几百份发遍各村,让老乡们都知道,红军是为咱们穷苦人打仗的!”

江子英接过话,声音不大却特别有劲儿:“我跟大伙一样,都是被地主逼得没活路的农民。今后我不光教大家认字、学革命道理,还跟大家一起上战场!咱们红33师,既要能打胜仗,更要让百姓信得过!”

台下的队员们使劲鼓掌,不少人红了眼——当初就是江子英的宣传,让他们知道跟着红军能过好日子,现在有他当政治部主任,心里更踏实了!

两个团建制敲定,300人151支枪,正规红军的架子立起来了!

改编仪式一结束,徐百川就召集干部开会,把三支大队整合成两个团,正规作战的架子一下就搭起来了:

106团:六安大队为骨干,150人80支枪,山地伏击是强项

由六安游击大队整体改编,团长是原大队副队长朱体仁,下辖3个营,150个兄弟全是六安本地人,熟悉周边山地地形,最擅长打伏击。

手里有80多支枪,不光有缴获的G民党步枪,还有5挺土造机枪,虽然射程短,但近距离火力猛,改编后主要守师部左侧防线,保卫流波?根据地。

107团:霍山、英山大队合并,150人70支枪,迂回包抄是绝活

霍山和英山大队合编,剔除老弱后留了150人,团长是舒传贤,同样3个营的建制。

装备有70多支枪,还有1挺在诸佛庵战斗中缴的正规军机枪,另外备了20多把大刀长矛。

队员们来自霍山、英山,熟悉皖西鄂东的河道山地,最会玩迂回包抄,负责师部右侧防线,还得跟鄂东的红31师联络。

算下来,红33师全师共300余人,151支枪(含2挺机枪),虽然装备不算精良,但师、团、营三级指挥体系全了,从分散的游击队,变成了能打正规仗的红军队伍!

当天下午,徐百川、姜镜堂、江子英就带着两个团的干部勘察地形,准备肃清周边的民团。

而赶来支援的红31师李云龙第八大队、王二柱第七大队,也主动请战,要跟红33师一起干一场漂亮仗——

于是,红33师成立的喜庆氛围还没散去,紧张的战斗警报就突然拉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