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 > 第202章 竹篾架上的秋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湿稻凝愁堆晒场,枫枝为骨架新梁”

第二天清晨,雨还没停,济世堂的门就被敲得咚咚响。陈建国开门一看,李大婶领着五六个妇女站在门口,手里都抱着捆竹篾:“陈先生,俺们来帮忙编架子,家里男人去后山运枫木了!” 她身后的刘婶还提着个篮子,里面装着煮好的鸡蛋:“俺家娃说,帮陈先生干活,得吃个鸡蛋补力气。”

陈建国赶紧让她们进来,济世堂的院子一下子热闹起来。赵二柱已经把昨天砍的枫木运了回来,正用刨子刨光木头上的毛刺,木屑堆在脚边,像堆小雪山。“先搭立柱,再架横梁,间距得匀,不然竹篾架放不稳。” 陈建国把画好的草图铺在石桌上,纸上用炭笔标着尺寸,分层的架子画得像个小楼阁。赵二柱凑过来看,指着草图上的格子:“这是啥?跟棋盘似的。”“是分层的竹篾架,一层放稻子,热气能往上走,烘得匀。” 陈建国解释,赵二柱似懂非懂地点头:“俺听你的,你说咋搭就咋搭。”

院子里很快响起了劈木头、编竹篾的声音。陈建国教男人们用榫卯结构接枫木立柱,这还是他小时候看爷爷做木工学的 —— 那时爷爷总说 “木头也有脾气,得顺着纹路来”,没想到现在在枫溪镇派上了用场。女人们围坐在屋檐下编竹篾,李大婶的手巧,编出来的竹篾又匀又密,小丫也跟在后面,拿着细竹篾学着编,编出来的东西歪歪扭扭,却非要往陈建国手里塞:“叔叔,俺编的小篮子,能装烘好的稻子!”

“陈先生,这火候咋控啊?” 周铁牛扛着根枫木梁过来,擦了把汗问。陈建国摸了摸怀里的怀表,忽然有了主意:“用这个。” 他把怀表掏出来,表盘上的指针还卡在 10:10,但金属指针受热会膨胀,能看出细微变化。“我在表盘旁标上刻度,指针指到‘辰时’就减柴火,指到‘午时’就加,这样就不会烤焦了。”

周铁牛凑过来看怀表,挠了挠头:“这小玩意儿还能当‘火候镜’?俺以前只见过看时辰的表。” 陈建国笑着把怀表挂在院子里的枫树上,用墨在表盘旁画了三道刻度,对应着辰时、午时、申时。赵二柱走过来,伸手碰了碰怀表:“没想到你这‘传家宝’,还能救稻子,比俺的药箱还管用。”

中午雨停了一会儿,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给烘干棚的骨架镀了层金光。陈建国让周铁牛搬来一袋发霉的稻子,铺在最下层的竹篾架上,然后在棚子下点燃了柴火 —— 柴火是晒干的枫树枝,烧起来没有浓烟,只有淡淡的清香。他蹲在旁边,盯着怀表的指针,赵二柱也凑过来,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像个等着看把戏的小孩。

“动了!动了!” 小丫突然喊起来,众人一看,怀表的指针果然微微动了一点,朝着 “辰时” 的刻度去了。陈建国赶紧让周铁牛少添点柴火:“现在温度刚好,再添就过了。” 周铁牛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往火堆里添了几根细树枝。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柴火噼啪的声音,还有风吹过枫树叶的沙沙声,像谁在轻轻唱歌。

傍晚时分,陈建国把竹篾架上的稻子翻了翻,摸起来居然不潮了,绿霉也少了很多。李大婶凑过来,抓了一把稻子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惊喜地喊:“不霉了!还有稻香味呢!” 众人一下子围过来,你一把我一把地看,脸上都露出了笑。周铁牛挠着头说:“俺以前还不信,现在看来,陈先生的法子真行!”

天黑下来的时候,村民们都回去了,院子里只剩下陈建国和赵二柱。赵二柱煮了两碗红糖小米粥,递给陈建国一碗:“喝点暖身子,今天累坏了。” 陈建国喝着粥,看着院子里搭好的烘干棚,棚顶的茅草上还挂着水珠,月光照在上面,亮晶晶的。“以前在城里,总觉得日子过得飘,像踩在棉花上。” 他忽然说,“现在搭个棚,救点稻子,倒觉得脚落在了实地上。” 赵二柱笑了:“踏实就对了,日子本来就是一针一线、一粥一饭过出来的。”

夜风里带着枫树叶的清香,陈建国摸了摸怀里的怀表,表盘还是温的。他忽然觉得,这烘干棚不只是救稻子的,也是救他自己的 —— 救他从前那个只会躲在写字楼里逃避的自己,让他明白,真正的有用,不是写多漂亮的策划,是在晒粮场里,帮村民把发霉的稻子,烘成能端上饭桌的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