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盖世悍卒 > 第420章 帝国石油钻井纪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启二十七年的延长油田,狂风卷着黄沙拍打在沈怀远皲裂的脸上。他手中那份被油污浸透的地质图在风中猎猎作响,图上那个朱笔圈出的钻井点,如同一个灼人的烙印。

\"沈工,真要在这里打井?\"老钻工王铁柱指着脚下龟裂的黄土,\"祖宗规矩,动地脉要遭天谴的啊!\"

二、 油苗诱惑

三个月前,养心殿内的争论还历历在目。当沈怀远提出钻井采油计划时,太常寺的官员当场掷笏反对:

\"陛下!延长油田虽有油苗渗出,然其地近黄帝陵寝。若钻探惊动祖脉,臣等万死难赎!\"

工部的质疑更实际:\"掘井千尺,需银十万。若不见油,岂非投金于渊?\"

唯有江辰一针见血:\"西洋舰船已开始烧油。若我朝固守燃煤,十年后海上岂有帆影属我朝?\"

此刻站在猎猎风中,沈怀远抚摸着从美利坚带回的岩芯样本,耳边回响着皇帝最后的嘱托:\"朕不怕打不出油,怕的是不敢打第一钻。\"

三、 钻头困境

第一钻在谷雨日启动。当沉重的顿钻钻头砸向地面时,围观乡民纷纷跪地叩拜。但开工仅三日,难题便接踵而至。

\"沈工,钻到青石板了!\"王铁柱举着崩口的钻头来报,\"这石头比铁还硬!\"

更糟的是井下渗水,泥浆混着砂石倒灌,钻杆被卡死在二百尺处。

夜色中,沈怀远对着西洋钻井图纸发呆。他突然发现个细节:德州钻机遇到硬岩时,会往井里投碎铁屑增加研磨力。这个发现让他连夜改装钻头,在刃口焊上碎金刚砂。

第五日黎明,当新型钻头击碎青石板时,井下突然喷出黑色油柱!工人们欢呼雀跃,可油柱仅持续半刻钟便衰竭成滴淌。

\"是裂隙油,主油层还在下面。\"沈怀远抹去脸上的油污,声音沙哑。

四、 井喷危机

真正的灾难发生在钻探到五百尺时。那日午后,钻杆突然剧烈震动,地下传来闷雷般的轰鸣。

\"快撤!要井喷了!\"王铁柱拉着沈怀远狂奔。刚跑出百步,黑色油龙便冲天而起,数十斤重的钻具被抛上半天。

烈火随之而来。有个工匠慌乱中打翻油灯,整个井场瞬间变成火海。沈怀远眼睁睁看着三个钻工被烈焰吞噬,徒劳地用泥土扑打着火苗。

\"罢手吧沈工。\"府尹带着乡绅赶来,抬着三具焦尸,\"再钻下去,怕是要遭天罚了!\"

那夜,沈怀远独自坐在井场废墟上,将烧变形的钻头紧紧抱在怀里。油火映在他瞳孔中,像两簇不肯熄灭的地火。

五、 绝境逢生

转机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太医署的女医官林素问。她巡视灾区时,发现个奇怪现象:井场附近的百姓用渗出的原油治疗疥疮。

\"此油虽毒,却能以毒攻毒。\"林素问的话点醒了沈怀远,\"既然垂直钻探易爆,何不试试斜向钻孔?\"

这个大胆的想法遭到全体反对。王铁柱磕头劝阻:\"沈工,歪井比歪脖子还遭人笑话!\"

但沈怀远已从火灾中得到启示:主油层上方有页岩遮挡,垂直钻孔正好刺破保护层。若从侧面斜钻,反而能避开高压区。

他连夜设计出铰接式钻杆,却苦于没有足够韧性的钢材。正当绝望时,江辰的八百里加急送到:\"

朕闻蜀中有千年白蜡树,其木质柔韧胜钢。已令蜀王府急送树干二十根。\"

六、 木钻奇谋

用木头打井?消息传出,连最支持钻井的官员都觉得皇帝疯了。

但当三丈长的白蜡木钻杆运到井场时,工匠们都被其韧性震惊:粗如人腰的树干竟能弯成满弓而不折。更妙的是,木料遇油膨胀后自成密封。

沈怀远创造性地提出\"三级降压\"法:先钻泄压井释放气体,再用木钻杆斜向主油层,最后下竹筒固井。这个充满土法智慧的方案,竟暗合了现代钻井原理。

中秋月圆夜,第二次开钻。这次钻探安静得令人心悸。当钻深达到八百尺时,所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突然,竹制井管传出悦耳的汩汩声——浓稠的原油如墨玉般缓缓涌出,稳定得如同老泉淌水。

\"成了!斜井成了!\"王铁柱捧着油样老泪纵横。这次没有井喷,没有大火,只有黑色黄金安静地流淌。

七、 油浪滔天

捷报传回京师时,江辰正在御花园观鱼。他放下油样瓶,往池中撒了把鱼食:

\"传旨:延长油田方圆百里划为禁苑。命沈怀远为石油督办,统辖全国油政。\"

更惊人的决策随后出台:成立大明石油公司,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当商人们还在观望时,江辰率先内帑认购三成股份。这个举动引发抢购狂潮,原本计划募资百万两,最终超募五倍。

但沈怀远面临新难题:原油运输成本是开采成本的三倍。他再次展现天才构想——铺设竹制输油管。用桐油浸泡的竹管连接成线,从油田直通黄河码头。

当第一船原油顺流东下时,沿岸百姓看见黑色河流在月光下闪着诡异的光泽。有谣言说这是\"地血\",但更多贫寒子弟开始在油灯下苦读——灯油价格已跌至煤油三分之一。

八、 淬火成钢

天启二十八年冬至,沈怀远回京述职。他带去的不是账本,而是一罐凝固的沥青。

\"陛下,此物铺路,胜青石十倍。\"

江辰用火钳夹起沥青块,在炭火上烤化后滴入水中:\"爱卿可知,西洋人用此物作防水?\"

\"臣正欲奏请组建筑路队。\"

这场对话开启了石油的深度利用时代。当第一批沥青路在京师铺就时,恰逢暴雨。官员们惊讶地发现,往日泥泞的街道竟能保持洁净。

更深远的影响在军事领域。水师提督郑森发现,燃油锅炉使战舰航速提升四成。他在密奏中写道:\"若全舰换装油机,海疆可保百年无忧。\"

九、 地火传承

钻井成功后的最大挑战是人才短缺。沈怀远在油田开办\"钻井学堂\",招生时不考八股,只测胆识和巧思。

有个典故后来流传甚广:当学子问为何要冒险钻井时,沈怀远带他们到废弃的第一口井旁,将火把投入井口。冲天而起的烈焰中,他朗声道:

\"世人只见火险,不见火暖。今日钻油井,实为钻活路!\"

这句话随着钻探队传遍新油田。从延长到玉门,从漠北到西南,钻塔如林立的丰碑。有老钻工在竹管上刻下心声:\"钻透地壳三百丈,捧出黑金暖人间。\"

十、 能源革命

江辰最后一次巡视延长油田时,钻井深度已突破一千五百尺。他站在钻塔顶端,望着绵延数里的储油罐群突然发问:

\"沈卿,若油尽之日...\"

\"陛下请看。\"沈怀远指向远处正在钻探的气井,\"地火不尽,人力不穷。\"

暮色中,第一盏天然气路灯在油田亮起,幽蓝的火苗如同大地的呼吸。而在更深的岩层中,钻头正向着未知的能源领域进军。

这场始于一根木钻杆的能源革命,最终撬动了整个帝国的工业齿轮。当输油管道如血脉般贯通九州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源于那个风沙扑面的春天,和那个不肯放弃的倔强身影。

而历史终将铭记:在石油还是\"鬼火\"的年代,已经有人敢于向大地深处索取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