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盖世悍卒 > 第253章 织机下的暗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水力纺织工坊的轰鸣声,日夜不息,奏响了效率与产量的凯歌,却也如同一曲低沉的挽歌,敲打在众多依靠传统纺织为生的家庭心头。机器无情地碾压着手工速度,其产出的布匹价格低廉且规格统一,迅速占据了市场。

起初,是零星的不满。市集上,提着自家织就布匹的妇人发现,往日熟络的布商开始摇头,目光更多地瞟向工坊来的、堆叠整齐的“官布”。价格一降再降,仍无人问津。家中的织机,渐渐停了声响,蒙上了灰尘。

沉默的焦虑,如同潮湿的霉斑,在街巷闾里间蔓延。男人们蹲在门口,闷头抽着旱烟,眉头紧锁;女人们望着闲置的织机,眼神空洞,唉声叹气。这不仅仅是收入的锐减,更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一份手艺人的尊严,正在被冰冷的机器无情地侵蚀。

终于,这股压抑的暗流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一日清晨,约莫数十名以纺织为生的妇孺老者,并未像往常一样前往市集或在家操劳,而是自发地聚集到了县衙前的广场上。她们没有呼喊激烈的口号,没有手持棍棒,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手中捧着一些自己织就的、如今却卖不出去的布匹,或是静静地坐着,脸上写满了愁苦与无助。

人越聚越多,窃窃私语声汇聚成一片低沉的嗡嗡声,引来了更多围观者。一种悲凉而紧张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

“官老爷行行好,给条活路吧…” “家里的织机都停了,娃儿的饭食都快供不上了…” “那工坊的机器…那是要绝了我们的生路啊…”

偶尔有压抑不住的哭泣声和零星的哀求传出,更多的则是沉默的凝视,那目光中带着期盼,也带着彷徨与怨愤。

值守的衙役见状如临大敌,连忙上报。周谨闻讯匆匆赶来,见到眼前这悲情而非暴力的场面,也是眉头紧皱,心中五味杂陈。

消息很快传到江辰耳中。他并未立刻现身,而是站在不远处的阁楼上,默默注视着广场上那群无声抗议的人们。他看到了她们眼中的泪水,看到了她们手上的老茧,看到了那种被时代车轮抛下的茫然与恐惧。

他理解她们的痛苦。工业化的浪潮必然伴随牺牲,但当这牺牲具体到一个个鲜活的家庭,一张张愁苦的面孔时,那份基于理性的决断,也难免变得沉重。

“将军,是否要驱散她们?以免聚众生事?”一名军官低声请示。

江辰摇了摇头,沉吟片刻,道:“告诉周谨,去安抚她们。就说县衙已知晓她们的难处,绝不会坐视不管。让她们推举几位代表,稍后至偏厅叙话。其余人等,…送些热汤水去。”

命令下达,衙役和闻讯赶来的几名女吏员上前温和地劝说、安抚。热汤和食物被送来,虽然无法立刻解决问题,但官府的这种低姿态,稍稍缓解了现场的悲情气氛。

随后,几位被推举出来的、德高望重的老织妇,被请入了县衙偏厅。她们局促不安,脸上带着敬畏和残留的悲戚。

江辰并未居高临下,而是赐座看茶,耐心听取了她们声泪俱下的陈述:手艺的没落、家庭的困顿、对未来的恐惧。

听完后,江辰沉声道:“各位乡邻的苦处,本官知晓。织机轰鸣,非为与民争利,实为强县富民之大计。然,尔等生计受损,亦非本官所愿见。”

他随即提出了之前已构思的几条应对之策: 一、县衙可提供低息借贷,助有能力的织户购置新式织机(小型、改良),转向织造工坊难以生产的高端提花、刺绣布帛,另辟市场。 二、新建之工坊,优先招募熟练织工及其子弟,培训后上岗,以工钱谋生。 三、对于年迈或确实难以转产者,县衙将核查情况,给予临时粮米补助,以渡难关。

“时代在变,活法也需变。”江辰最后道,“ clinging to the past(固守过去),终非长久之计。县衙愿助各位一臂之力,寻一条新路。是继续怨天尤人,还是抓住眼前的机会,尔等可自行斟酌。”

话语虽仍带着上位者的决断,却也透露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与补偿之意。

几位老织妇面面相觑,官府没有粗暴驱赶,反而给出了看似可行的出路,这已远超她们的预期。她们嗫嚅着道了谢,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去。

广场上的人群,在得到官府的口头承诺和有限安抚后,也渐渐散去。一场潜在的风波,暂时被化解于无形。

然而,江辰知道,这并非终点。工业化的铁蹄不会停歇,类似的阵痛和冲突未来仍会发生。如何平衡发展与民生,如何平稳过渡,将是对他统治智慧的长久考验。

那日之后,县衙悄然加快了对失业手工业者的安置和培训工作。机器的轰鸣依旧,但其中夹杂的,不再仅仅是进步的狂想,也揉入了一丝社会转型中不可避免的沉重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