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 第351章 盛世再启?海禁风云暗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1章 盛世再启?海禁风云暗涌

白鹤飞过宫墙的那一刻,沈知微还站在高台边缘。风把她的裙角吹起一角,她没有回头,只是看着那只鸟越飞越远,消失在南方天际。

片刻后,内侍低声提醒:“皇后娘娘,早朝时辰到了。”

她收回目光,转身走下台阶。裴砚已先行入殿,玄色龙袍的背影挺直如松。她跟上,脚步不急不缓。

金銮殿内百官列班,气氛与昨日不同。昨日是万民同庆,今日则是政令初启的肃然。工部尚书出列,呈上一份折子,声音沉稳:“沿海三州连报商船遭劫,税银流失严重,市舶旧制崩坏已久,恐需重议海禁。”

沈知微立于丹墀之下,接过话头:“自先帝年间闭关锁港,原为防倭寇作乱。如今倭患渐平,而民间私渡不止,豪族暗通外商,朝廷收不上税,百姓反受盘剥。长此以往,国库空虚,边防难继。”

她顿了顿,看向殿中群臣:“臣妾以为,当开海禁,设市舶司,严稽查,定航线,许合规商船出海贸易,由朝廷统管抽税,所得充入国库,用于修堤、赈灾、养兵。”

话音落下,有人低头思索,有人交换眼神。

一名年轻官员越众而出,身着六品青衫,面容清俊。他是新晋户科给事中林文远,出身寒门,素有才名。他拱手道:“皇后所言极是!通商本为利国之举,若一味封锁,反让走私猖獗。不如化暗为明,以法度约束之。”

他言辞恳切,语气激昂,引得数位寒门出身的官员点头附和。

沈知微看着他,不动声色。

脑中响起冰冷的声音:【心镜系统启动,目标锁定——】

三秒。

“那批货月底到南洋,账已烧,没人能查。”

她眼皮未动,指尖在袖中微微一蜷,记住了这个名字。

林文远仍在陈述:“若朝廷主持市舶,可仿前朝旧例,分南北两线,设查验关卡,杜绝夹带违禁之物……”

他说得条理清晰,仿佛真是为国筹谋。

沈知微忽然开口:“林大人说得细致。敢问你所说的‘北线’,是指登州至高丽航道?还是辽东绕行渤海?”

林文远一顿:“回娘娘,是登州出港一路。”

“那你可知,去年七月,登州水师截获一艘私船,船上载有火药三十箱、铁甲二百副,船主供认是从泉州出发,经夜航避哨,欲运往倭国?”

“这……下官略有耳闻。”

“那艘船的通关文书,盖的是泉州海关副使的印。”她盯着他,“而那位副使,是你叔父门生。”

林文远脸色微变:“娘娘明鉴,下官与此事毫无关联!”

沈知微不答,只轻轻抬手。

殿侧一道身影无声走出。女子穿素青宫裙,眉目冷峻,步伐极轻。她在沈知微身后半步处跪下,双手捧上一封密函。

“阿七。”沈知微低唤一声,接过信封。

她没有当场拆开,而是转向林文远,微笑道:“你说开海禁是为了富国,那我再问一句——你主张开放哪几个港口?运什么货?纳税几何?”

连问三句,一句比一句紧。

林文远额角渗出细汗:“泉州、明州、广州三港最为便利,可运丝绸、瓷器、茶叶……税收依货物估值,抽成五至八分……”

“估值由谁定?”她追问。

“市舶司官员会同商会评议……”

“若商人行贿呢?”

“自有监察御史巡查……”

“若有官员自己就是商人呢?”

林文远猛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就在这一瞬,沈知微再度启动系统。

【心镜系统启动,目标锁定——】

三秒。

“她怎会知道南线航道?莫非有人泄密!”

确认了。

她不再看他,转而面向御座:“陛下,臣妾不敢擅断,唯求您明察。”

裴砚一直静坐未语,此刻接过密函,打开浏览。

殿内鸦雀无声。

片刻后,他将手中卷宗重重摔在地上。

“朕许你们议政,不是许你们卖国!”

声音如雷贯殿,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而落。

林文远双膝一软,几乎跪倒。

裴砚起身,目光如刀:“私签海外契约,勾结夷商,瞒报航线,偷运军械,焚毁账册未尽,尚有残页被查获。你还有什么话说?”

两名甲士上前,架住林文远双臂。

他嘴唇颤抖:“陛下……冤枉……这是栽赃……”

“栽赃?”裴砚冷笑,“你在泉州城外有座私仓,每月十五必亲往查看。昨夜,你的亲信带着半张烧剩的货运单,潜入城西钱庄,试图兑换南洋银票——人赃并获。”

林文远面如死灰,终于说不出话。

沈知微低头,看着那份从密函中抽出的清单。上面清楚写着:某年某月,某船出港,载货若干,目的地南洋某岛,对接商人姓氏,回程预计携带香料、象牙、金银。

还有几笔标注“特殊货物”,备注为“不可见光”。

她将清单叠好,收入袖中。

这时,一名老臣低声开口:“皇后此举……虽查奸佞,然所凭乃私吏密报,是否逾越礼制?”

这话一出,几人纷纷附和。

沈知微依旧平静:“若等他们把火药运出国门,再抓才算合礼?还是等敌军打到海岸,才准查案?”

老臣语塞。

她继续道:“阿七是我宫中女官,专司核查官员出入记录。她查的是公务往来是否有异,行程是否报备,船只是否登记——哪一条,不在监察之列?”

无人再言。

裴砚坐回龙椅,声音沉稳:“即日起,筹备重设市舶司。由户部牵头,皇后特派专员联合督办。凡涉及海贸事务,须三日一报,重大决策奏请圣裁。”

他又扫视群臣:“此次彻查,不限一人一事。刑部会同都察院,追查所有曾参与走私的官员,无论品级,一律革职查办。”

“是!”众臣齐声应下。

退朝钟响,百官陆续离殿。

沈知微未动。

阿七悄然走近,低声禀报:“泉州那边,还有两条线没断。一个是码头管事,一个是海关书吏,都在等新货到岸。”

沈知微点头:“盯住他们,不要打草惊蛇。”

阿七退下。

裴砚还在殿上,望着她:“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她说,“一个林文远能拿到南线航道图,还能调动私船、伪造文书、打通海关——他背后,一定不止一个帮手。”

裴砚眯眼:“你是说,朝中有人替他撑腰?”

“不一定是有意撑腰。”她缓缓道,“可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能是收了好处装不知道,也可能……根本觉得这不算大事。”

她从袖中取出另一份密报,递给裴砚。

“这是南方某港近六个月的税银记录。前三个月正常,后三个月骤降四成。理由是‘风浪阻航,商船未至’。”

裴砚接过一看,眉头紧锁:“可同期其他港口并无类似情况。”

“对。”她说,“所以问题不在天气,而在人。”

殿外风吹进来,拂动她鬓边白玉簪。阳光斜照进大殿,落在她手中的布防图上。

她指着一处海岸线:“这里,需要加派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