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 第336章 新贵入阁?世家受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6章 新贵入阁?世家受挫

乾清宫的灯还亮着,沈知微站在西厢门口,手里握着一卷未写完的条陈。她没有回凤仪宫,也没去休息。昨夜永宁伯封爵的诏书刚发下去,今早朝会就要定下内阁新臣的人选。她不能走。

裴砚坐在主殿案前,批完最后一道奏折,抬眼看了她一眼。两人没说话,但都知道对方在等什么。

天刚亮,内侍通传百官入殿。寒门三人立于阶下,衣着朴素,神情肃然。他们没穿世家子弟惯常的锦袍玉带,只着青布深衣,腰间系一条素绦。有人低头打量他们,嘴角微动,像是笑。

一名身穿紫袍的老臣率先出列,声音不高却清晰:“陛下,内阁乃中枢机要之地,历来由德高望重、出身名门者执掌。今骤用布衣,恐群臣不服,天下非议。”

他话音刚落,又有几人接连站出。有的说“礼不可废”,有的说“祖制难违”,还有一人直接道:“此三人无功无名,何以服众?”

沈知微站在屏风旁,指尖轻轻按了按太阳穴。心镜系统启动,三秒倒计时开始。

——若让他们进了阁,我族在户部的差事必被夺走……

那声音急促,带着不甘。她睁开眼,目光扫过刚才说话那人。是李家的次子,去年因贪墨被查过一笔账,后来靠关系压了下来。

她不动声色,缓步走出屏风。

“先帝在时曾言,‘治国不在门第,而在得人’。”她的声音不响,却传到了每个人耳中,“江南堤坝年年溃,是谁主持修缮三年未塌?陇西大旱,是谁用八百石粮救活万人?北地赋税混乱,又是谁编了《农政辑要》供各州参照?”

她顿了顿,看向裴砚:“这三人,便是答案。”

裴砚坐着没动,只抬手示意内侍呈上一份黄绢诏书。

内侍展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擢陈明远、周怀安、柳文昭为内阁协理大臣,参议朝政,稽核庶务。钦此。”

诏书一出,殿中顿时安静下来。

那紫袍老臣脸色变了变,还想再说,却被身旁一人拉住袖子。他回头,对方极轻地摇了摇头。

沈知微看着这群人,知道他们不会就此罢休。

果然,散朝后,她在宫廊外听见了几声低语。

“一个泥腿子也配进内阁?”

“不过是皇后抬举的人,真当自己能耐了?”

“等着瞧吧,不出三个月,就得滚出来。”

风从长廊尽头吹来,卷起她的裙角。她停下脚步,没有回头。

心镜第三次启用。

——必要让这女人知道,世家不是好惹的。

她听见了,也记下了。

然后她转身,面对那些聚在一起的身影,声音平静:“我知道你们不服。”

众人一静。

“但记住一点。”她说,“今日入阁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种规矩。今后谁能为民谋利,谁就能站在这里。怨恨没用,唯有自强。”

她说完就走,没再多看一眼。

回到乾清宫西厢,她坐下提笔,继续写那份新政条陈。纸上的字一笔一划都很稳。第一条写着:**裁撤冗官,依绩留任**。

门外传来脚步声,裴砚走了进来。他站在桌边,看了会儿她写的字,问:“他们会闹。”

“会。”她点头,“可闹不翻。”

“你不怕他们联合老臣上疏?”

“怕就不做了。”她放下笔,抬头看他,“这些人嘴上讲礼法,心里全是私利。昨夜我就查到,兵部有三处屯田账目不清,牵连七个世家。他们敢闹,我就敢掀。”

裴砚盯着她看了很久,忽然道:“你比我想的更狠。”

“我不是狠。”她说,“我只是清楚,不动他们的好处,他们永远不会闭嘴。”

裴砚没再说话,转身走到窗前。外面阳光正照在宫道上,几名新入阁的大臣正被引往政事堂。他们走路的姿态还有些拘谨,但背挺得很直。

“你说得对。”他低声说,“该换人了。”

沈知微重新拿起笔,在条陈上写下第二条:**地方官三年考评,不合格者即免**。

她写得很慢,每一笔都像刻上去的。

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进来,递上一份密报。裴砚接过看了,眉头微微一动。

“南诏那边有动静。”

沈知微抬眼。

“不是战事。”他把密报递给她,“他们派使臣来了,要求重开互市。”

她接过一看,上面写着使团已入境,三日后抵京。

“互市一开,边境商路就能活。”她说,“但得设关卡,严查货物,不能再让药材、铁器偷偷流出去。”

裴砚点头:“你拟个章程,明日朝会上提。”

“好。”

内侍退下后,殿里又安静下来。沈知微继续写字,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声。裴砚站在旁边,一句话没说。

过了片刻,她忽然问:“你信不过我?”

他一怔。

“你每次听我说政策,都要确认一遍是不是可行。”她没抬头,“是不是觉得,我只是靠着你才站在这里?”

裴砚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不是不信你。我是怕天下人说,皇后干政。”

“那你就该让他们知道。”她终于抬眼,“是我定的策,也是你在推行。这不是谁依附谁,是我们一起在改这个国家。”

裴砚看着她,眼神慢慢变了。

他伸手,把桌上那卷条陈拿起来,吹灭旁边的蜡烛,只留一盏油灯。

“明天。”他说,“你主政发言。”

沈知微没应声,只是重新蘸了墨,写下第三条:**设立考成局,专查官员实绩**。

窗外,日头已经升到中天。阳光照在乾清宫的屋檐上,映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几名世家子弟还在宫门外徘徊,其中一人手里攥着一封未署名的信。他低头看了看,又抬头望向宫门,嘴唇动了动,最终把信塞进了袖子里。

沈知微站在窗前,看见了这一幕。

她没叫人拦,也没说什么。

只是转身坐回案前,将笔搁下,从袖中取出一张名单。上面是最近各地上报的贪腐案涉及人员,其中三分之一都与京城世家有关。

她用朱笔圈了七个名字。

笔尖落下时,墨迹在纸上晕开一小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