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 第293章 新政显效?百姓颂帝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3章 新政显效?百姓颂帝妃

天刚亮,沈知微已坐在凤仪殿内。桌上摊着几份奏报,她正提笔批阅,墨迹未干。昨夜写下的“准奏”二字还泛着光,窗外传来脚步声。

宫人通报:“百姓代表已在宫门外候着,礼部请示是否接见。”

她放下笔,站起身整理衣袖。裴砚昨日说要再查下去,如今才过去两天,地方上的动静就传到了京城。她早料到会有这一幕,却没料来得这么快。

她走出殿门,台阶下已有数人跪候。为首的是个老者,身穿粗布短袄,头戴旧巾,手里捧着一把油纸伞。伞面发黄,边缘磨损,但撑得笔直。他身后几人也都衣着朴素,有的手捧土产,有的提着竹篮。

沈知微走下三阶,亲自伸手扶起老人。

“老人家不必多礼。”她说,“你们能来,已是信了朝廷。”

老人抬头看她,眼角皱纹堆叠,声音有些抖:“娘娘,我们是京郊十里八村的里正和乡老。前些日子县令被抓,田分下来了,税也减了。娃娃能上学堂,老人看病不掏钱……这些事,几十年都没见过。”

旁边一个中年妇人接过话:“我家男人去年累病在地里,大夫说要抓药调理。以前哪敢想?现在医馆就在村口,诊脉不要钱,药也便宜。他上个月就能下地了。”

另一人道:“新修的河堤固了水,今年稻子长得好。官道也不再抽丁派役,大家安心种地。”

沈知微听着,没有打断。这些人说的话,她都听过。前日微服出宫时,他们还在抱怨税重、官贪。如今短短几日,变化已现。

她目光落在那把伞上。

“这伞……”

老人双手奉上:“这是‘万民伞’。上面的名字,是我们三个镇、十七个村子的人挨家挨户签的。一共三千六百二十一人。每一道笔画,都是百姓的心意。”

宫人接过伞,展开一看,密密麻麻全是名字,小字挤满伞面,连伞骨缝里都贴了纸条。

围观的官员们神色各异。有人低头不语,有人眼神闪躲。前几日在朝堂上高喊“妇人干政”的几位大臣,此刻站在角落,脸色铁青。

沈知微接过伞,指尖抚过那些歪斜的字迹。她知道,这一笔一划背后,是无数人熬过的寒夜、饿过的饭、流过的泪。

她转身面向大殿,将伞高举过顶。

“此伞非为颂我。”她的声音清晰传开,“新政出自天子之策,推行于百官之手。我只是走了一趟乡间,听了几句实话。百姓所谢,应是陛下开恩减赋、整肃吏治,而非臣妾一人之力。”

她说完,走向龙座方向。

裴砚就站在殿门口,不知何时已到来。他看着她举伞而立的身影,没有立刻说话。

沈知微走到他面前,单膝微屈:“请陛下收此民心。新政能否长久,不在文书条令,而在天下苍生是否真正得利。”

裴砚伸手托住伞柄,没有接过去,反而握住了她的手。

他的掌心温厚,力道沉稳。

“你说代朕行事。”他开口,声音不高,却让全场寂静,“可朕清楚,若无你亲赴边疆查药库,若无你识破贪官压税银,若无你昨夜写下那道抄家旨意……今日这伞,不会出现在这里。”

他目光扫过群臣:“自今日起,凡奏报提及新政成效者,必加一句——‘赖皇后辅政之力’。若有欺瞒推诿、贪赃枉法者,按律严惩,绝不姑息。”

百官齐声应“是”。

没有人再敢质疑什么。

沈知微低头看着两人交握的手,没有挣开,也没有抬眼。她知道这句话的分量。这不是宠爱,是承认。是对她在朝局中位置的正式确立。

片刻后,她轻声道:“陛下,此伞既承万民之心,不如置于太庙侧殿。让后人知道,大周之兴,始于民间一饭一粥的安稳。”

裴砚点头:“准。”

话音落下,殿外骤然响起礼炮。三十六响接连炸开,惊飞檐角铜铃。宫门之外,百姓代表被礼部官员引至偏院歇息,临行前仍不断回头张望。

“真见着皇后娘娘了!”有人激动地说,“她亲手扶我起来的!”

“我还给她递了鸡蛋,她收了!说是给宫里小厨房的妹妹们尝尝鲜!”

“这世道,总算变了。”

凤仪殿内恢复安静。沈知微回到案前,重新执笔。一份新的州县名录摆在眼前,她蘸墨,在其中一个名字上划了一道。

裴砚走进来,坐到偏案旁。他手里拿着一份刚送来的回禀,翻到某页停住。

“河北两州,流民安置完毕,共分田四千余亩。”他念道,“童蒙学堂开课,首批入学孩童六百余人。医馆建成七所,皆由寒门医士主持。”

他说完,提笔在页尾批了几个字。

沈知微瞥了一眼:“写什么?”

“皆皇后之功也。”

她没回应,只是继续看自己的文书。朱笔在纸上移动,忽然停顿。

她想起那个脚上有洞的老农。那天他捧着粗茶,说“谁都不容易”。如今他的地回来了,孩子也能读书。或许他不知道是谁做的,但他记得有人做了。

这才是最重要的。

她落笔写下“准奏”二字,墨色饱满。

裴砚合上文书,看着她侧脸:“接下来去哪?”

“西北。”她说,“那边有三州上报粮仓亏空,说是遭了蝗灾。可我去岁看过地图,那一带今年雨水足,草木茂盛,不该有大灾。”

“你是怀疑有人谎报灾情,私吞赈银?”

“不止。”她抬眼,“有人借新政之名敛财,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能只靠百姓感恩,得让他们永远不敢再动这个念头。”

裴砚站起身,走到窗前。远处宫墙之下,人群尚未散尽。有人仰头望着宫殿,久久不动。

“你总说代我行事。”他背对着她,声音低了些,“可我知道,是你在替这个国家扛事。”

沈知微没接话。

她只是将那份名录收进袖中,站起身准备离开。

裴砚转过身:“明日启程?”

“天亮就走。”她说,“带上钦差印信和巡查令。这一次,我要亲自点验每一座粮仓。”

她走到门口,忽又停下。

“对了,万民伞的事,别让宫里的人拿去当谈资。那些名字,经得起风吹雨打,经不起几句闲话。”

裴砚点头:“我会交代礼部,敬献礼从简。”

她嗯了一声,迈步出门。

风从廊下吹过,卷起裙角。她走得不急,但每一步都很稳。

勤政殿内,裴砚独自留下。他翻开另一本密折,看到一行字:“海岛谍网回报,目标踪迹再现,行动已部署。”

他盯着那句话看了很久,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桌面。

外面阳光正好,照在未合上的折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