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冷战持续了半月有余,顾府的气氛已然降至冰点。连最迟钝的下人都能感觉到两位主子之间那道无形的、却冰冷刺骨的屏障。明兰表面上依旧将府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甚至比以往更加细致,仿佛要用这过分的井然有序来证明什么,或是掩盖什么。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每当夜深人静,独自躺在宽大冰冷的床榻上时,那种深入骨髓的疲惫和孤寂是如何啃噬着她的心。

这一夜,窗外秋风萧瑟,吹得窗纸噗噗作响。明兰又一次辗转难眠,索性披衣起身,点亮了床头小几上的烛台。昏黄的烛光驱散了一小片黑暗,却照不亮她心中的迷茫。

她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脑海中不受控制地回放着那日争吵的场景。顾廷烨暴怒的面容,自己失控的眼泪,锋哥儿惊恐的眼神,还有那句如冰锥般刺人的“不可理喻”……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令人心悸。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她反复问自己。他们不是一直被誉为神仙眷侣吗?不是共同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吗?怎么如今,竟为了一件孩子间的争执,就闹到了这般近乎决裂的地步?

最初的委屈和愤怒渐渐平息后,一种更深沉的不安和反思开始浮现。明兰不是那种一味沉浸在情绪中无法自拔的人,多年的历练早已让她学会了在困境中冷静思考。她意识到,再这样僵持下去,受损的不仅仅是他们夫妻的感情,更是这个家的根基,是孩子们赖以成长的温暖环境。锋哥儿近日越发沉默,娴姐儿也变得小心翼翼,这绝不是她想要看到的。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再去抱怨顾廷烨的冷漠和专断,而是开始真正地、客观地审视自身,审视这段婚姻,审视问题的根源。

她首先回顾了自己这些年的变化。从新婚时那个需要顾廷烨处处呵护、细心教导的盛家六姑娘,到如今能够独当一面、将偌大侯府治理得井井有条的顾侯夫人,她的成长是巨大的。她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家庭之中,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力求完美。她为此自豪,也觉得理所当然——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这难道不是她的本分吗?

然而,现在想来,是否正因为过于沉浸于“主母”的角色,而不知不觉间忽略了些别的东西?她是否将顾廷烨的付出和存在,视作了某种理所当然?当他忙于外务时,她体谅,却也可能习惯了他的缺席;当他难得归家,她想与他分享家中的点滴,却是否也曾因为忙于琐事,而对他的倾诉表现出过不耐烦或心不在焉?

那句“慈母多败儿”固然伤人,但冷静想想,自己在教养孩子上,是否确实有时过于呵护,而少了些顾廷烨所期望的刚硬和历练?那次争吵,她一心维护儿子,固然是母性使然,但方式是否过于激烈,完全没有给丈夫留下教导的余地和平台?

接着,她又试着站在顾廷烨的角度去思考。他年少成名,战场杀伐,位高权重,骨子里有着极强的骄傲和控制欲。致仕之后,虽然表面悠闲,但对他那样一个曾经执掌过千军万马、影响过朝局的人来说,骤然远离权力中心,内心或许并非全无失落。他需要通过处理旧部事务、管理庞大产业来维持自己的价值感和影响力,这或许是他保持精神活力的重要方式。

而自己,作为他最亲密的伴侣,是否真正理解过他这种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是否只是简单地将他归类为“忙于外务”,甚至潜意识里觉得那些事不如家庭重要,从而流露出过轻视或不耐烦?当他兴冲冲地想与自己分享外界见闻时,自己是否因为沉溺于后宅的“一亩三分地”,而表现得兴趣缺缺,让他感到了不被理解和重视?

越想,明兰的心越沉。她发现,问题或许并非单方面出在顾廷烨的“冷漠”上,她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因为生活的惯性、因为角色的固化,而出现了盲区。他们将彼此钉在了“丈夫”和“妻子”的固定角色上,却可能忽略了对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更深层次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婚姻,不仅仅是在一起生活,养育子女,更需要精神的同频共振,需要彼此的理解、支持和滋养。而他们,似乎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渐渐丢失了这份最初的默契和用心。

烛火轻轻跳动了一下,拉长了明兰沉思的影子。她缓缓走到梳妆台前,拿起那面顾廷烨多年前送给她的、镶嵌着宝石的菱花镜。镜中映出一张依旧秀丽却难掩憔悴的面容,眉宇间带着化不开的轻愁。

她轻轻抚摸着冰凉的镜面,仿佛能透过它,看到多年前那个在澄园秋千架上,与顾廷烨初次坦诚相对的自己。那时的他们,彼此试探,却又充满渴望了解对方的心。是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小心翼翼的珍视,变成了理所当然的索取和抱怨?

一滴泪,无声地滑落,滴在镜面上,模糊了影像。但明兰的心中,却仿佛被这泪水洗过一般,渐渐清晰起来。她意识到,打破目前的僵局,不能指望顾廷烨先低头,或许,需要她先迈出那一步。不是卑微的讨好,而是真正基于理解和自省的行动。